分享

七、关于“欲本恶”与“性本善”的再思索

 山佳国学谭 2018-01-11


    1、什么是人的本性?有两点思索:一是、区别于动物的特性;二是、社会性,人都是社会人。因此,不应该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只应该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只有人的社会属性才是区别于动物的人的本性。如果人的本性包括近乎于动物的自然属性,那就不是人特有的本性,而是一切动物(包括人)的本性。这种一切动物的本性,实质上就是欲望,也就是所有生物的求我生存或者是人相雷同的求我幸福(幸福有着不同的解释)的欲望;

    2、那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哪?也就是人所具有的社会性是什么哪?也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是什么哪?(三问一个概念)人的本性应该是随着人类逐渐脱离动物,在与自然界相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完善的。在这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漫长过程中,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使人逐渐产生了有别于动物的思想意识,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基本上可以说是孟子的四心既: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是人类脱离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如《圣经》中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而知羞恶的故事);

    3、孟子的四心和由此产生的仁、义、礼、智四端,既是善的结果也是善的开始,也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性本善。这也就是人所具有的社会性。人都是社会人,独立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以外的人是不存在的。在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区别于动物的思想意识,在不断的制约着、调整着人类求我生存这样近乎于动物的欲望,从而,逐渐接近或达到求我幸福的人的欲望。这种思想意识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思想中的以四心为主要内容的性本善的理念,和由此产生的四端的道德规范;

    4、在人类逐渐、梯次的脱离动物界的过程中,也逐渐的产生了有别于动物的人的欲望。其主要区别就在于:与此同时逐渐产生的人的本性对人的欲望的制约和调整。这种人的本性对人的欲望的制约和调整,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关系的完善而完善,是随着人类的意识形态的进步而进步。但是,这种制约和调整在天下为家的社会形态中,始终在是性本善欲本恶的制约和欲本恶冲破性本善制约的相互调整的对立统一的过程中。因此,可以说只有人的本性制约着的欲望才是人的欲望,又可以说只有人的欲望的存在,人的本性才有存在的价值;

    5、由此、产生了人的两面性,既是人的欲和人的性(而不应是人性的两面性)。那么,如何理解哪?对此,从古到今有很多的解释。先说,本人认为:统而言之,当人由婴儿逐渐进入人的社会意识时,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所产生的有意识的愿望都是美好的,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体现,使得这种美好的愿望不同程度的得不到实现。因此,那种在婴儿时期就有的本能,几乎是接近动物的那种占有掠夺”“利己非他求我生存的物性的欲望就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欲本;同时,制约欲本恶的性本善也就应运而生了,这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

    6、人类的历史(包括每个人的成长史)就是,这两只:欲本恶性本善无形的手左右的历史。在人类的社会进步发展(同时包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比例也在发生着变化。总的趋势是:的比例在逐渐的增大;欲望在人性的制约下,的比例在逐渐的缩小,那种近乎于动物的的欲望,正在逐渐的成为以为主导的人的欲望。但是,人的欲望中的的成分还是依然存在的,并且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还是占有支配的地位(想一想我们这个世界和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吧!);

    写到此,那要问:性本善会不会最终的战胜欲本恶哪?使这对矛盾合二为一哪?本人回答是:人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在一定的个体中,一定会有的(让我们回忆吧)。那么,在整个人类的未来发展中有可能么?!是不是实现孔子所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哪?!那就要看我们人类的智慧吧!那是大智慧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