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昵称G3qL5 2017-10-13
   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兰室秘藏》
       【组成】干生姜 炙甘草 麦芽曲 白茯苓 白术各二钱(各6g) 半夏曲 人参各三钱(各9g) 厚朴炙,四钱(12g) 枳实 黄连各五钱(各15g)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食远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 9g,饭后温开水送下,日2次;亦可改为汤剂,水煎服)。
       【功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
       【方解】本方证因脾胃素虚,升降失职,寒热互结,气壅湿聚所致。常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等症。此属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热重寒轻,实多虚少之证。治宜行气消痞,健脾补虚,平调寒热。方中枳实苦辛微寒,行气消痞为君;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为臣。二者合用,以增行气消痞除满之效。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而除痞、半夏曲辛温散结面和胃、少佐干姜辛热温中祛寒,三味相伍,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共助枳、朴行气开痞除满之功;麦芽甘平,消食和胃;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祛湿和中,共为佐药。炙甘草还兼调药之用,亦为使药。全方用药有消有补,有寒有热,体现了消补兼施、辛开苦降的配伍特点。
       本方是从半夏泻心汤和枳术汤化裁而成。方中枳实、厚朴用量独重,故着重于行气消痞;且黄连用量大于干姜,其病当属热多寒少之证。较之健脾丸,虽皆属消补兼施之剂,但前方补重于消,本方则消重于补。虚实有轻重,消补有主次,处方用药务使消积不伤正,扶正不助满,以收祛邪扶正之功。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心下痞满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脾虚甚者,重用人参、白术以增益气健脾之功;偏寒者,减黄连,加重干姜用量,可再加高良姜、肉桂等以助温中散寒之力;胀满重者,可加陈皮、木香等以加强行气消胀之效。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兰室秘藏》卷上:“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饮食。"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3:“夫满而不痛者为痞,痞属无形之邪,自外而入.客于胸胃之间,未经有形之痰血饮食互结,仅与正气搏聚一处为患。故以黄连、干姜并用,一辛一苦,一散一降,则无论寒热之邪,皆可开泄,二味实为治痞之主药。然痞结于中,则气壅湿聚,必渐至痰食交阻,故以枳实破气、厚朴散湿、麦芽化食、半夏行痰,自无胶固难愈之势。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必以四君子坐镇中州,祛邪扶正,并驾齐驱。故此方无论虚实之痞,皆可治之。用蒸饼糊丸者,以谷气助脾胃之蒸化耳。"
       【临床报道】
       彭氏采用枳实消痞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4例,并与吗丁啉治疗的西药对照组(5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较对照组(74%)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结果表明:枳实消痞丸具有促进消化、增强胃肠功能的显著疗效,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满意方剂。[彭文洪,等,枳实消痞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珍国医国药2000;1 1(4):326]
       【实验研究】
       实验表明:枳实消痞丸可能通过增强胆碱能神经功能和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来促进胃的液体排空,枳实和厚朴可能是方剂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林江,等,枳实消痞丸对大鼠胃排空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消化杂志 1999;19 (1):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