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天亮得格外晚 揉揉睡眼惺忪的双眼 迈着缓慢的步子 再来完热气腾腾的小面 重庆人的一天 就开始了 吃小面是重庆人的习惯 也更是一种情怀 一碗小面里 各种调料在里面相遇 呈现出的不仅仅是味道 还藏着山城的许多故事 三十年载岁月变迁 “老板,你们家什么面比较好吃啊?” “大家一般都喜欢点小面加煎蛋” “其余的呢” “打的佐料都是一样的,只是上面的浇头不一样,看你喜欢吃啥子” “那我们就要一碗小面加蛋,一个碗杂,一个牛肉,一个肥肠”
这是我走进黑娃面和年轻女老板的第一次交谈,她边煮着面边回答着我的问题,典型的重庆人性格,干脆爽快、直接利落。趁着现在客人不多,我便抽空和这她聊了几句。 到了店里才知道,这家黑娃面居然是火遍重庆的黑娃面的总店。 老板说开到现在有差不多三十年了,爷爷那辈的手艺传到了现在,老板由爸爸变成了女儿,店面由一个流动的小摊变成了现在的固定门市,地点也由工商大学附近搬到了现在的南湖路,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改变,但是黑娃面始终还是黑娃面,30年来,爸爸老了,女儿大了,而它依然还是那个味道。 小面 岁月沉淀的味道 不同于其他小面的油辣子,黑娃面主打的佐料是糊辣壳,加了糊辣壳的小面汤底是黑黑的。 提前炒好的糊辣壳,加上各种调料,再放入煮好的面。
一碗滋味绝妙的黑娃面就完成了。 煎蛋是重庆人吃小面时的佐餐伴侣,煎得金黄的鸡蛋,外脆里嫩,加在小面里面,不仅味道好,还增加了营养。 辣椒炒糊后才能做成糊辣壳,黑娃家这一炒就是30年,别看糊了,辣椒的糊香味倒是别有一番风味,很多人就是爱这一口焦香,夹一嘴面下肚,怎一个香字了得。 面里的菜很多,应季的莴笋叶子,吃上去清爽脆嫩,好吃又解腻。 贴心的是,店里还有免费供应的老荫茶,不苦回甜,刮油解渴,一面一茶,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能够体会了。
豌杂面 精心熬制的美好 我特别喜欢吃豌杂面,但是外面极少有店可以把豌杂做得好,豌豆要耙而不烂、杂酱要糯而不腻,关键是加料要足,这样做出来的面才会好吃。当这碗豌杂端上来的时候,我心满意足的笑了笑。 豌豆和杂酱各占一半,铺满在整个面上,不得不说,老板真的很舍得放料。 豌杂面一定要快速搅拌均匀。
面上和着软糯的杂酱和豌豆,口感醇厚,味道浓郁,正儿八经的好吃。 牛肉面 大坨软糯才正宗 黑娃面的所有面都不放葱也不放香菜,全部以韭菜打底,更显清爽。 当这碗牛肉面上来的时候我知道黑娃家的舍得是认真的,再怎么也有十几坨牛肉。 大坨的牛肉,很少有肥的,炖得软糯,一口下去——满足。 肥肠面 肥而不腻最可口 肥肠这个东西,爱的人爱的死去活来,恨的人一看见就想躲开,偏偏我就是那个爱它的人。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有点肥的肥肠,如果卤得好的话,吃上去会特别糯。黑娃家的肥肠味道还是算比较好的了,洗得干净,卤得糯糯的,肥肠的香味渗透到小面里,是真的好吃。 故事还在继续着 凌晨五点,有人在沉睡,也有人清醒着,比如出租车司机,比如黑娃面。为了让出租车司机能在早上上班前吃上一口热食,黑娃面每天凌晨五点都开张了,周围来来往往的人,也都成为了店里的朋友,“这么多年,早就吃惯了他家的味道”。餐饮行业辛苦,但是黑娃一家为了这群爱他们的朋友,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 “你这么年轻?为什么要来卖面呢?”我没忍住心中的好奇。“卖面是累啊,但是我更舍不得让黑娃面消失,我也不会点其他的,做这个也挺好”老板笑吟吟地和我说道,“那为什么不请人让别人做呢?”“不放心,不能把招牌砸了,还是国人来放心点。” 说完,她又赶紧取了二两面扔进锅里。 来聊聊吧 三十年的岁月变迁 你在期间有过什么难以忘怀的味道 欢迎在留言区告诉吃姐 本文由吃重庆探店原创 编辑&摄影:王三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