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作用沈周画作二三

 阿庆1120 2018-01-14

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作用沈周画作二三沈周《夜坐图》,明弘治五年(149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寒夜寝甚甘,夜分而寤,神度爽然,弗能复寐。乃披衣坐起,一灯荧然相对,案上书数帙,漫取一编读之;稍倦,置书束手危坐,久雨新霁,月色淡淡映窗户,四听阒然。盖觉清耿之久,渐有所闻。


闻风声撼竹木号号鸣,使人起特立不回之志;闻犬声狺狺而苦,使人起闲邪御寇之志;闻小大鼓声,小者薄而大者渊渊不绝,起幽忧不平之思;官鼓甚近,由三挝以至四至五,渐急以趋晓,俄东北声钟,钟得雨霁,音极清越,闻之有待旦兴作之思,不能已焉。


余兴喜夜坐,每摊书灯下反复之迨二更以为当。然人喧未息而又心在文字间未尝得外静而内定。而于今夕者凡诸声色盖以定静得之故足以澄人心神情而发其志意如此。且他时非无是声色也非不接于人耳目中也然形为物役而心趣随之聪隐于铿訇明隐于文华是故物之益于人者寡而损人者多。


有若今之声色不异于彼而一触耳目犂然与我妙合则其为铿訇文华者未始不为吾进修之资而物足以役人也已。声绝色泯而吾之志冲然特存则所谓志者果内乎外乎其有于物乎得因物以发乎?是必有以辨矣。于乎吾于是而辨焉。夜坐之力宏矣哉!嗣当齐心孤坐于更长明烛之下因以求事物之理心体之妙以为修己应物之地将必有所得也。


作《夜坐记》。


弘治壬子秋七月既望,长洲沈周。


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作用沈周画作二三

《八十自画像》,故宫博物院藏


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作用沈周画作二三《魏园雅集图》145.5x47.5cm辽宁省博物馆藏

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作用沈周画作二三《庐山高》193.8cm × 98.1cm台北故宫藏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中国明朝画家,吴门画派苏州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