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儿童补钙,妈妈们总是会有说不完的话题,用什么补?哪个补钙的效果好,到底是食疗,还是补充钙剂?同时,在中国,给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补钙,也是家长们乐此不疲的事情。那么孩子真的需要补钙吗?如何正确认识缺钙?如何健康合理的补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看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避免和应对缺钙。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缺钙?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钙更是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在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怎样快速认识孩子是否缺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枕秃:由于小儿精神烦躁,不易入睡,头部不断摩擦枕头,时间久了,后脑勺处的头发被磨光,形成枕秃。 2.生长迟缓,低于同龄平均水平,比如抬头、出牙、学步迟缓,囟门迟闭。 3.出汗:小孩在哭闹和白天疯玩的时候汗出多都是正常的,缺钙的孩子出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入睡之后多汗出,并且多表现为头部大量的出汗。 4.睡眠:儿童缺钙时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较浅,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醒来,同时在睡眠过程中容易惊醒、夜啼,所以夜啼的宝宝家长就要多留一个心眼了,是不是小孩缺钙引起的呢? 5.关节筋肉拘急,抽搐,肋缘外翻; 6.精神:缺钙的孩子多表现为易激惹,无故哭闹。 7.其他:小儿缺钙还时常出现食欲不振、脸色苍黄、易感冒、精神状态不好、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不明原因的腹痛等症状。 要确诊孩子是否缺钙,以及程度,有赖于医生的专业诊断及微量元素的测定。 如何科学补钙? 过去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补钙就是吃钙片,吃的越多,补充的越快,对孩子就越好;这是错误的。小孩脾胃功能发育还很不成熟,消化功能比成人要弱很多,在小孩的药物选择上要特别的注意。钙的药剂种类繁多,常见的就包括碳酸钙、乳酸钙、磷酸氨钙、活性钙和有机钙等六大种类,我们说的补充钙量是指钙元素的净含量,所以在选择补钙的产品的时候,妈妈们首先要关注的是该产品中钙元素的净含量,尽量选择溶解度高、肠道吸收度高,生物利用度高,和重金属含量低的产品,即通常所说的“四高一低”的产品。 另外,妈妈们还需注意到在补钙期间,菠菜和乳类制品是忌食的,因为乳类制品会影响钙的吸收,菠菜则会易与钙结合形成沉淀。 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加强补钙”? 俗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材是丰富多样的,通过健康合理的饮食,大部分都可以达到从食物中获取足量的钙的目的。比如说,奶类(牛奶)、鸡蛋、豆制品、蔬菜(芹菜、紫菜、菜花等)、海带、海鱼,虾皮等等,这些食物简单易得,无论是煲汤,还是清蒸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在保证不影响正常奶量摄入情况下,适当可加用酸性的食物,比如果汁、山楂,有利于酸性环境的营造,有益于钙的吸收。另外,还需要注意,补充钙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妈妈们切不可盲目进补,用力过猛。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方便、有效、美味的食补靓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