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2)

 昵称2J03v 2018-01-16

班主任既要率先垂范,又要循循善诱。例如:同学之间一旦矛盾产生了来告状的,往往首先指责的都是别人,推卸自己的责任。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回忆孔子的教导:“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引导学生首先反思自己的过错,再告诉学生“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当学生坦承自己的问题后,紧接着鼓励学生改正错误,“知耻近乎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又如:当学生交友不善时,用《论语》中孔子关于“损友”“益友”之说来引导。“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论语?季氏篇》)“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子罕》)”。再如:读书是我们孩子生命成长的必需,由不得你来选择读与不读。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正确面对读书的压力呢?“仲尼曰:‘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世间》)懂得调节自己心情的人,不受哀乐情绪的影响。知道事情无可奈何而安于天命,这就是德性的极点。我就引导学生用这种平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业的压力,学会“安之若命”。

对古圣先哲的教诲我们在口中常念,在举止中常为。长期的耳濡目染,帮助了学生学会自律,学会自我教育。对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纯、至美的道德修养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与熏陶作用。

四、 养正教育 贵在坚持

认识到“诵读经典?养正教育”重要意义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坚持。首先,我始终坚持带领学生利用晨读、课间、班会等时间诵读经典。比如:诵读《弟子规》全文、《论语》、《大学》、《老子》等片段。与此同时经常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学生日记、经典诵读比赛、QQ空间等载体宣传经典,打造学习经典的强大氛围,以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再则班主任对圣贤先哲的教诲的储备量和内化的程度,对读经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试想一个对中华经典知之甚少的班主任可能大力提倡“诵读经典?养正教育”吗?可能坚持以经典中的核心道德观为底线对孩子进行道德熏陶吗?可能有被经典滋养过的又能深刻影响孩子的人格魅力吗?回答是: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以为作为班主任要自己率先坚持读经典、爱经典、用经典。要淡泊名利,潜心探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读经活动中去。

还须强调的是“诵读经典?养正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做学生的工作并不难,难的是学校教育如何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农村家长来自各行各业,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且有部分学生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他们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并不是单凭几次讲座、几次个别谈话就能改变的。长期以来,我既注重教育学生,又注意指导家长担负起家教的责任。对经典诵读特别是《弟子规》诵读,通过一些可背可诵的学习内容,一些可以让家长、社会都认可的特定教育方式和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我带头、让经典的内容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把学校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家庭、社会中,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更好地形成了家、校、社会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达到了教育促和谐、和谐推教育的效果。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良好道德品质培养具有连贯性和持续性。所以我始终注意利用学生日常行为的各个环节,反复抓、抓反复,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

五、向善乐学 渐行渐远

随着中华“经典诵读·养正教育”进一步展开和不断深入,“向善、向学、向上”班风,“谦虚、勤思、善问、创新”的学风已在我们八(2)班逐步形成。“开篇”那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再一次验证了“蒙以养正,圣功也。”整个探索过程,给了我做好班主任,带好班级前所未有的深刻的体验与极大的信心。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四十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一个“勤而行之”的上士。然而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工作,要准确无误地把握其规律,提高工作效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对此,我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的决心和信心。将进一步探究,努力把班级逐渐构建成具有合力、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班集体。

我常想:假如我们的班主任都投身到这样的活动中来,我们的班风就会发生质的飞跃,我们的校风就会至真、至善、至纯、至美起来。那么,延伸到社会,是不是就能善化一方水土,善化一方民风呢?

最后,愿我们的师生率先在古圣先哲的光辉沐浴下共同成长,向善乐学,渐行渐远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