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古往今来,有大量的记述。 由于精神原因造成的猝死,在爱情故事中常常发生。(山西太原晋祠)从古至今,留下了大量的记述和传说。故事之多,令我们难以取舍。于是我们订了一个原则,即:首先符合本片宗旨;同时观众又不感觉陌生;最后,还能找到相关的拍摄场景。因此,我们便选择了以下几个故事。 唐代诗人欧阳詹,在太原的时候,爱上了一位青楼女子,交往中,感情越来越深。二人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恩爱备至。后来,欧阳詹去了长安,两人依依不舍,挥泪作别。(陕西西安)到长安后,欧阳詹公务繁忙加上经济拮据,一时无法返回太原。太原姑娘则日夜盼望,终日以泪洗面,却无半点消息。这样的期待是令人窒息的。深深的思念加上种种痛苦的猜测,一并摧残着姑娘的心。绝望中,姑娘剪断青丝留给欧阳詹,随后忧郁而死。死前,她写下一首诗: 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 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 欧阳詹总算攒足了路费,扬马飞驰太原。不料到了太原,却已人去楼空。他手捧姑娘的头发,读着姑娘留给他的泣血之诗,肝肠寸断,他大叫一声倒地气绝身亡。 (浙江绍兴沈园)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词。不只是因为它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还因为在这些词句背后隐藏着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这首词导致了故事中女主人公的死亡。 陆游的前妻是他的表妹唐婉。两人感情很深。由于陆游的母亲不喜欢这个媳妇,而被迫离婚。陆游不得不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另嫁他人。六年后,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陆游孤身一人来到这里游览,不期与唐婉夫妇相遇。别愁离绪,情思苦恋,一起涌上陆游的心头,他挥泪在墻上写下了这首《钗头凤》。后来,唐婉读到了这首词,不禁悲从中来,也题一词相和: (唐婉《钗头凤》和词碑刻) “世情薄,人情恶,与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后来,唐婉因伤心过度,不久便抑郁而死。 四十四年过去了,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陆游又来到了沈园。还是那般春光明媚,还是那般繁花似锦,只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睹物思人,往事不堪回首,陆游不禁老泪纵横,他写下了这两首诗: 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世说新语·惑溺》中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叫荀奉倩的人,与妻子感情十分深厚,一个寒冷的冬季,他的妻子得了重病,持续高烧不退,荀奉倩请医送药,高烧就是退不下来。看着病中的妻子,他心中十分难过,为让妻子的高烧快一点退下来,于是,他身着单衣,走到院子中间,解开衣服让刺骨的寒风把自己的身体冻僵,然后,他走回屋中,以冰冷的身体伏在妻子的身上,为她降温。如此这般,往返多次。后来,妻子还是病重而逝。荀奉倩悲痛欲绝,随之也逝去了。当时的人们讥讽他的痴情,便记载下了这个故事。(《世说新语·惑溺》全文详见文后附录) (四川郫县望帝陵) 杜甫有诗云: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为杜鹃似老鸟。 李商隐诗云: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四川郫县望丛祠) 温庭筠诗云: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花)开尽如血。 文天祥诗云: 古国门掩东风老,无限杜鹃啼落花。 (四川郫县望丛祠) 诗人笔下的杜鹃,是指遥远的古代蜀国望帝——杜宇。关于杜宇,见之于《蜀王本纪》、《蜀志》等古代文献中。但是,古籍文献记载的与民间流传的杜宇故事却大相径庭。而当代神话学家们,则指出古籍记载的暧昧之处,那么,《蜀王本纪》是如何记述这段历史的呢? 《蜀王本纪》说,望帝的时候,荆州有一个人,名叫虌灵,他死后,尸体神秘地失踪了,荆州人怎么也寻找不到。原来虌灵的尸体沿着江水上行了,也就是向西漂去。一直漂到郫,即今天的四川郫县。虌灵的尸体漂到郫县后竟活了过来,去和望帝见面。望帝对他十分看重,委以要职重任。时值玉山发大水,其势头不亚于尧帝时代的大洪水。望帝便派遣虌灵前去凿开玉山,疏通河道,使百姓安居乐业。虌灵治水去后,望帝却与他的妻子私通。之后,望帝十分惭愧,认为自己的德行不如虌灵,便将国家委托给虌灵,想远古尧帝让位给舜帝一样。虌灵即位,号称开明帝。有趣的是,不仅今天的神话学家对此记载存疑,历代的诗人们也对此多有质疑。 杜牧有诗: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顾况有诗: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吴融有诗: 年年春恨化冤魂,血染枝红压叠繁。 就是说,古籍记载的故事含有重大冤情。不过我们所注视的是望帝杜宇的忧郁而死。而这一点,古籍和民间传说均无分歧。这里为了保持本片的统一性。我们不妨仍以古籍记载为主,参照神话学家们的意见和民间传说,作这样一个叙述: (四川宜宾朱提山) 相传古时,蜀地人民稀少,有位名叫杜宇的男子由天而降,落在了朱提山上。同时,又有一位名叫利的女子,从江源——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崇州县——的一口井中走出,成为了杜宇的妻子。 神话中的“江源井”是否存在呢?根据古籍记载中的地点,我们来到了四川崇州江源镇。 (四川崇州江源镇) 我们向路边的一位当地居民问:“(井)在什么地方?”他手指着我们过来的方向。 “我们刚才过来没有看见。”我们说。 他说:“填都填了。” “就是说有标记?” “有,有一个洞洞。” “就是那个最老的井吧?” “对。就是在这条路上?还是要拐弯?” “就是在路上,就在那里。” “靠马路这边,是吧?” “对,这边。就是供销社过来一点。” “噢,谢谢您!” “没有事。” 我们来到那位当地人知识的地方。又向当地人打听:“就是叫江源井。现在也就是在路上(的那口井)。” “就在那里。” “就是这里,是吧?” “就是这块?”我们手指着路面上一个不很规则的近圆形的深色斑痕说。 “咳。就是这块。” “这个圆洞就是原来的井,是吗?” “对。” “就这个洞。” 我们问围观者:“关于这个井的故事,那个井的传说,你知道吗?” 那人茫然地看着路边的一位年长者。我们随即问那位长者:“这个井的传说您知道吧?” “(原来)江源街上的人全都和这个井的水。”那位年长者说。 “就是说,这个井的传说,您知道吗?” “我弄不清楚。” “好多年了” “很多年了。” “这个井后来是什么时候把它填掉的?” “科学化以后就把它填掉了。” “安自来水。” “拆房子的时候把它填掉的。” “这个井用了多少年了?” “这个井(至少)一百多年了。在满清的时候就有了。” “你们小时候都是喝这个井里的水吗?” “全街的人都是喝这儿的水。” “后来也就是因为修路,拆房子(才填了)。” “对,为了扩街,就把它填了。” “原来这条街道是什么路?石板路?还是什么路?” “他是问叫什么名字。” “不,路面是什么做的?” “泥巴。” “大鹅卵石。解放以后是大鹅卵石路。以前是泥巴,一下雨就是泥浆。” “再看一眼这个井。这还有一个井口的样子。” “为什么没有把它封死?还流了这么一点。” “不是的,填起来又压(塌)下去。它底下很大,填了它又往下沉。” “哦,填了又往下沉,填了又往下沉。是这样。” “你们有没有听过老年人说过这个井的故事?” “这个水很干净,清凉。全街的人都喝这个井里的水。特别是夏天,就像喝冰水一样。” “没有人听老人们讲过这儿的故事?” “喝了这井里水的人都要精灵一点。” “喝了这井水的人,傻瓜都要变精。” (四川崇州江源镇) 人们淡忘了江源井的故事,淡忘了从井里走出的女子。但是,百姓们却记住了蜀王望帝,并永远纪念他。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有专家学者认为,三星堆的时代,即杜宇时代的晚期阶段。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表明了有关杜宇传说的真实性。而这些与中原文化大不相同,奇特而诡谲的造型,难道是望帝杜宇的象征吗? 我们继续前面的话题。当时人民立杜宇为蜀王,号望帝,建都城于今天的四川郫县。杜宇是古代蜀国第一个治水英雄,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后来,由于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杜宇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园。《蜀王本纪》说:“望帝去时,子规啼,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离开家园后,杜宇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之中。这种持续的精神压力和抑郁心境,终于酿成了望帝的死亡。他死后化为一只杜鹃鸟,每叫一声,口中便滴出鲜血,这就是杜鹃啼血。每到了春天农忙的时候,就可以听见它的叫声。仿佛在提醒人们,是时候了,快播种吧,快插秧吧。你听!(画面中传来了布谷鸟,即杜鹃鸟催促农民抓紧时节播种的声声鸣叫。) 附录:《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四》原文全文如下: 惑溺第三十四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奉倩曰:“妇人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裴令闻之,曰:“此乃兴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后人未昧此语。” 贾公闾后妻郭氏酷妒。有男儿名黎民,生载周,充自外还,乳母抱儿在中庭,儿见充喜踊,充就乳母手中呜之。郭遥望见,谓充爱乳母,即杀之。儿悲思啼泣,不饮它乳,遂死。郭后终无子。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