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之声 作者:ivy
临床上,止血药物层出不穷,种类繁多,有抗纤溶系统类药物,如: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氨甲环酸(止血环酸,凝血酸);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如: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有凝血酶类药物,如:血凝酶(立止血、巴曲亭),凝血酶;有凝血因子类药物,如:维生素K1,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维生素K3),甲萘氢醌(维生素K4,乙酰甲萘醌)以及云南白药等等。 然而“凝血酶”以及“血凝酶”这两大止血药物一直迷惑着广大临床医生,形似的两种药物却往往造成临床上很多悲剧的发生,两种药物的难以区分以及误用,造成严重后果并不少见。 “凝血酶”与“血凝酶”一字之差,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药理特点以及临床用法! (1) 血凝酶(立止血、巴曲亭等),是从巴西蝮蛇属毒蛇液中分离得到的酶性止血剂。 (2)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主要成分为从尖吻蝮蛇蛇毒中分离提纯的血凝酶。 (3)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主要成分为从长白山白眉蝮蛇冻干蛇毒中提取分离得到的血凝酶。 为牛血或猪血中提取的凝血酶原,经激活而得凝血酶的无菌冻干品。 药理: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切断纤维蛋白原α链N端的A纤维蛋白肽,使形成不稳定的纤维蛋白,并且纤维蛋白肽A能使血管收缩,促进凝血。具有类凝血激酶样的作用,可促进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有提高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可使血小板发生不可逆性聚集,从而提高血小板的功能。本品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 适应症:可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如:外科、内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的出血及出血性疾病;也可用来预防出血,如手术前用药,可避免或减少手术部位及手术后出血。 药理:一种由凝血酶前体(血浆中的必要成分)形成的蛋白质水解酶,催化纤维蛋白元变成纤维蛋白而促使血液凝固。 适应症:用于手术中不易结扎的小血管止血、消化道出血及外伤出血等。用于毛细血管出血的局部止血以及外科手术后组织愈合。 用法:静注,肌注或皮下注射,也可局部用药。 注意事项: (1)孕妇和妊娠初期三个月内禁用。 (2)有血栓或栓塞史者以及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的出血时禁用。 (3)对缺少凝血因子的出血,本品只能用作辅助治疗。 (4)在纤维蛋白分解物过多时,纤维蛋白的聚合作用被延缓,可将抗纤溶酶药物与本品合用。 (5)用于新生儿出血,宜与维生素K合用。 用法:口服,局部用药,严禁注射! 注意事项: (1)如误入血管可导致血栓形成、局部坏死危及生命。 (2)本品必须直接与创面接触,才能起止血作用。 (3)本品应新鲜配制使用。 凝血酶与血凝酶一字之差,却谬之千里!因此,我们学需重视并加以区分,避免临床上误用、错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