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咳嗽

 柴桂苓 2018-01-18
顽固性咳嗽是指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 病程持续超过 3 周之咳嗽。引起顽固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 鼻后滴漏综合征 (PNDs) 、 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胃食管反流(GER) 、 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因引起顽固性咳嗽的病因诸多, 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故其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中医药对其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特别是一些用抗生素久治不愈的久咳、 顽咳,往往能收奇效。现将近年来顽固性咳嗽的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顽固性咳嗽也称久咳、 久嗽, 因病程较长, 故病机也复杂。蒋氏等认为顽固性咳嗽病机为外感风热、 风寒之邪, 经治疗寒热之邪已去, 肺气肺阴已伤, 故咳嗽缠绵难解。
顽固性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 但与胃、 肾、 肝、 脾、 心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素问· 咳论》 云: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 胃失通降, 气逆不顺, 可致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而咳。胃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胃性呛咳 (即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咳嗽) , 其治疗的关键在胃。肾虚不纳气, 肝气犯肺, 土不生金, 阳气、 心气不足, 心血瘀阻均可影响肺的宣降功能, 引起咳嗽。此外, 久病入络, 长期治疗不愈的久咳, 多夹有瘀血, 故多数学者主张治疗慢性咳嗽时加活血化瘀药。

2.辨证论治
顽固性咳嗽病程较长, 病机复杂,辨证常为虚实夹杂, 因此不能见咳治咳, 当详辨病机, 审因论治。辨证总以脏腑为纲, 结合不同的病因进行分型,治疗或在辨证的基础上施以不同的方药, 或以一方为基本方, 结合不同的兼证加减, 或结合现代医学的病因进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
(1)从脏腑论治
1)从肺论治   
①风热犯肺 宋氏等采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顽 固 性 咳 嗽 35例。组方: 石 膏 18 g, 杏 仁 9 g, 甘 草6 g, 麻黄 5 g。咽干烦咳加金银花、 板蓝根; 咳痰加瓜蒌。每日 1 剂, 连服 5日。结果: 治愈 22 例, 好转 13 例, 总有效率 100%。邱志济等用朱氏清肺定金汤治疗风热犯肺久咳。药用:金荞麦 20 g, 鱼腥草 (后下) 15 g, 白花蛇舌草20 g, 天浆壳 12 g, 橘红 6 g, 苍耳子、 枇杷叶 (去毛包) 各 10 g, 生甘草5 g。此方对夹有痰热、 痰多或痰黏阻滞、 咳唾不爽之证最为合适。

②风寒犯肺   邱志济等运用朱氏旋复夏麻芍草汤治疗风寒犯肺久咳。药用: 旋复花 8 g, 生半夏 6 ~ 10 g,生麻黄 1.5 g, 茯苓 6 g。生姜 3 片, 生白芍药、 生甘草各 3 g。凡因中西医误治之外感风寒久咳不愈者, 毋论新久虚实或寒热夹杂, 甚至缠绵数月或半年未见化火化燥者, 或通用中西诸药未效者, 投此方效验如神。

③肺燥久咳  曹氏运用辛润宁肺汤治疗寒燥久咳。药 用: 麻 黄 3g, 杏 仁、 旋 复 花、 枇 杷 叶、 白 僵 蚕、 桔梗、 橘红各 10 g, 当归 15 g, 甘草 6 g。温燥咳嗽, 以清燥宁肺汤加减: 桔梗、麦门冬、 黄芩、 马兜铃、 杏仁、 白僵蚕、当归、 紫菀各 10 g, 炙麻黄 5 g, 甘草 6g。

④痰湿蕴肺  方用二陈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痰湿蕴肺久咳。基本方: 党参、 陈皮、 苍术、 白术各 12 g, 姜半夏 9 g, 五味子、 大贝母、 杏仁、 薏苡仁各 10 g。

⑤痰热郁肺  治宜清热肃肺,豁痰止咳。冯氏拟三拗蝉蜕百部汤 (麻黄绒 10 g, 杏仁 15 g, 甘草6 g, 射干 12 g, 金银花 18 g, 蝉蜕 12 g,炙百部 25 g, 赤芍药 15 g, 地骨皮 25 g,桔梗 10 g, 枳壳 12 g) 随症加减。每日 1剂, 水煎分 3 次服, 7 日 为 1 个 疗 程。未愈者连续治疗 2 ~ 3 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感染药及止咳化痰药物, 忌 食 辛 辣、 温 燥 食 物。治 愈 102例, 好 转 18 例, 无 效 6 例, 总 有 效 率95.3%。或用 清 金 化 痰 汤、 苇 茎 汤 合桔梗汤加减; 或用肃宣解毒汤 (桑白皮、 金银花、 连翘、 黄芩、 葶苈子、 苏子、浙贝母、 地龙、 紫菀、 桔梗、 杏仁、 陈皮、牡丹皮、 甘草)。

⑥气郁痰结  杨氏治以行气化痰、 顺气降逆之半夏厚朴汤为基础方 (半夏 15 g, 厚朴 15 g, 陈皮15 g, 甘草 10 g, 桔梗 15 g, 郁金 15 g, 瓜蒌皮15 g, 苏子 30 g, 浙贝母 15 g) 加减。用法: 上 药 每 次 用 冷 水 煎 20 min, 取 汁200 ml, 每日 3 次口服。每日 1 剂。79例中, 治愈 65 例, 好转 8 例, 无效 6 例。总有效率 92. 4%。或 梁 氏等止嗽散加生龙骨、 生牡蛎各 30 g 为基础方, 痰多者加浙贝母、 茯苓; 有热酌加石膏、 知母; 兼风寒酌加麻黄; 咳甚酌加厚朴、 杏仁; 气虚酌加党参。每日1 剂, 7 日为 1 个疗程。

⑦肺阴亏耗  利氏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入手, 予沙参麦门冬汤合贝母瓜蒌散、 养阴清肺汤加减: 瓜蒌 6 g, 天花粉 5 g, 沙参 6 g, 浙贝母 (冲服) 5 g, 百合 6 g, 桔梗 6 g, 甘草6 g。水煎服, 每日 1 剂。

⑧气阴两伤  赵氏等用补气滋阴法治疗老年顽固性咳嗽。基本方: 黄芪 30 g, 沙参 20 g, 麦门冬、五味子各 10 g, 山药、 茯苓各 15 g, 生地黄、 熟地黄各 12 g, 百部、 桔梗、 杏仁、炙甘草各 10 g。随证加减。


2)从肝论治
王氏等慢性咳嗽病程较长者重视肝气虚和肝阴不足, 同时酌加活血化瘀药物。具体治法方药:①疏肝解郁法, 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②清肝泻火法, 常以小柴胡汤加减。③调肝活血法。④补肝益气法, 认为有肝气虚导致咳嗽者, 治以补肝益气、 敛肺止咳。⑤滋养肝阴法。

3)从脾论治
中医学认为, 脾气虚则聚湿为痰。对痰多湿重者, 邵长荣药用半夏、 陈皮、 白术、 厚朴、 陈葫芦、 黄芪等, 尤其注意在方中加用车前草等凉性药与半夏、 陈皮温性药相配,清热而不寒, 化痰而不燥。李氏拟培土润肺汤 (生黄芪、 炒白术、 茯苓、 阿胶、 南沙参、 杏仁、 浙贝母、 陈皮、半夏、 苏子、 鱼 腥草、 甘草) 化裁 治 疗久咳。


4)从肾论治
肺病咳嗽, 日久及肾而致久咳劳嗽, 甚至虚喘动甚, 治宜益肾 补 肺。曹 氏拟 方 益 肾 养 血 汤(太子参、 黄芪、 当归、 款冬花、 熟地黄、紫石英、 沉香) 治疗; 邵长荣久咳喘息, 肾不纳气者治以肺肾同治法。咳、 喘、 肿并作者治以宣通三焦法, 药用黄荆子、 射干、 川芎、 石菖蒲。肾阳不足者加补骨脂、 淫羊藿; 阳虚畏寒者加用附子、 肉桂; 肾阴不足者常选用桑椹子、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女贞子。

(2)结合现代医学病因论治
1)喉源性咳嗽  属外感咳嗽范畴。特征为咽痒即咳, 或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咽部充血或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周氏自拟银蝉牛蒡汤治疗。药 物 组 成: 金 银 花 20 g, 连 翘15 g, 薄荷 15 g, 白僵蚕 15 g, 蝉蜕 12 g,牛蒡子 15 g, 射干 10 g, 山豆根 10 g, 苏子 15 g, 枳壳 15 g, 桔梗 12 g, 甘草 6 g。咽部有异物感加浙贝母, 海浮石; 咽后壁滤泡色黯者加丹参; 咽部黏膜充血加生地黄、 牡丹皮; 咽喉干、 口干加麦门冬、 天花粉。每日 1 剂, 水煎 3 次混合后分 3 次服。总有效率为 91%。

2)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    李氏认为应从肺胃论治, 在药物选择上可选用紫苏子、 紫苏梗或紫苏子、 紫苏梗 同 用, 重 症 可 用 旋 复 花、代 赭石类。

(3)用药经验
沈氏认为顽固性咳嗽其病机较复杂, 临床要辨证治疗。分别采用:①疏和少阳法。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加味。②调和营卫法。代表方剂为桂枝汤加味。③双理金水法。其代表方剂为金水六君煎加味。

黄吉庚运用蝉蜕合白僵蚕治咽痒久咳, 方药组成: 蝉蜕 6 g, 白僵蚕、 前胡、 苦杏仁、 竹沥、 半夏各 10 g, 紫菀、白前、 秦 皮 各 15 g, 甘 草、 桔 梗、 枳 壳各 9 g。

周氏治疗因慢性咽炎引起的顽固性咳嗽, 用浙贝母、 法半夏按 2 : 1比例 研 为 细 末 备 用。临 床 使 用 每 次10 g, 每日 2 次, 饭后温开水送服, 疗程为 30 日; 刘氏以养阴利咽, 活血散瘀。方药组成: 生地黄、 麦门冬、玄参、 桃仁、 丹参、 乌梅、 生甘草、 桔梗、半夏、 浙贝母、 白僵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