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最早的书

 昵称52191880 2018-01-19
我国最早的书是“简策”、“版犊”、“帛书”。用竹做的”称“简策”。把竹筒破成一条条又窄又平的细分签,就可用笔在上面写字,当纸使用。一条竹签叫“简”,许多条竹签连结在一起叫“策”。“简策”最早出现在南朝中叶。

用木头做的书称“版牍”。把树锯成若干段,再将段锯成薄片就叫“版”,在“版”上写字后,就叫牍。把薄片编起来,就是“版牍”。“帛书”是写在丝织品帛上的书。

1993年10月,郭店楚简出土于沙洋县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这是一次轰动全世界的考古大发现。

郭店楚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共804枚,其中有字简726枚,简上字数13000余个。经古文字专家研究整理得知,郭店楚简全部为先秦时期的18篇典籍。其内容为儒家和道家两派著作。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儒家著作有《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四篇)。众所周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使先秦大量的学术典籍付之一炬,但郭店楚简在此之前深埋地下,逃过了这一劫难,得以重见天日。

郭店楚简的出土解决了中国儒家思想发展史上遗留的重要学术问题,填补了孔孟之间一百多年的思想理论空白;向我们展示了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和平共处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最古老的宇宙生成模式。

郭店楚简因其内容丰富,价值独特。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一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并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后,引起了中外学者研究古书的热潮。德国著名汉学家瓦格纳教授称“世界上只有1947年埃及出土的大批基督教的佚书可与郭店楚简的出土相提并论”。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这样评价: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目前,在我国许多高等院校还专门开设了在史前时期,人类靠大脑来记忆,用语言来传递知识和信息,以后才有了文字。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以前,我们的祖先要记事,最先是画在地上,树上或石头上,以后为便于携带就刻在龟甲兽骨上,叫做“甲骨文”。1800年我国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出土大量殷商时期的甲骨,上面刻着最古老的文字,也可以说这些甲骨是我国最原始的书雏形,这些东西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
接着,人们在青铜器上铸字或刻字,被称为“金文”,到西周时期,一件铜器上的铭文已有一、二百字。
在殷商时期,人们也把文字刻在竹简或木简上,并把许多简编串在一起,称为“策”或“册”,这就是简册书籍。周朝时期,又把丝织品用作书写材料,所以古人说:“著于竹帛,谓之书”。帛,就是丝织品。如果说,这是我国成册书籍的起源,那么,我国的书至少有3200多年的历史了。

在欧洲,法国拿破仑派往埃及的军队,在罗塞达城附近掘壕沟时,发现一块黑玄武岩石碑,上面刻着14行象形文字,32行古埃及通俗文字,54行希腊文字,这也是几千年前的遗物。

在我国西汉时期开始造纸,到东汉时发展为书写纸。纸张的出现,使书写,携带更方便,成本降低,是图书史上一大进步。当时把一些儒家的经典著作刻在石碑上,供人抄写和拓印。

到隋唐时期,出现雕板印刷,把文字,图象刻在木板上,然后用纸印刷成书。到北宋时期,有个叫毕升的人用胶泥做成活字,发明活字印刷,使图书的生产更方便了。400年后,明朝中期,我国出现铜活字印刷,这时古腾保才发明铅活字排版印刷术。此后,图书越来越多,给文化交流开辟了新天地。到了现代,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于是,一些会说话的,有音乐的,动植物形状等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的图书就相继出现。

郭店楚墓竹简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704.html

又:中国最早的各类书

<搜神记> 中国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说
     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336)编撰。干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东晋初史学家。曾以著作郎领国史,著《晋纪》,已佚。《晋书·干宝 传》说他有感于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搜神记》原本已散失。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 个。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反 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有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览》上 下卷,都是《搜神记》的仿制品。《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 密切的联系。
     神农驾崩,天地大乱。 三皇五帝,逐鹿中原。阴谋迭出,战争频仍。少年英雄拓拔野横空出世,演绎一个充满传奇与魔幻的大荒时代。 拓拔野鬼使神差,得神帝秘籍,负神帝之命平天下大乱以情惑大荒第一妖女,得无锋,斩天下妖魅,结大荒游侠,恣意洒脱,旋奔大荒天地,任尔驰骋。 《搜神记》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幻想作品的优秀特质,更博采众长,将神话、魔幻、武侠、言情、地理、人文、上古历史糅于一体,以史诗般的笔触再现中华民族文 明起源的洪荒时代,重构瑰丽雄奇的中华神话。其思想之浩瀚、行文之奇诡、言辞之有趣、情节之跌宕,已使其从纯粹的娱乐式的赏析中跳脱出来,令人不得不叹服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作品本身亦成为奇幻文学史上不得不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这其中,读者可以看到武侠和玄幻前辈的身影,而少年人的无羁想像和豪放心 灵,更加使其青出于蓝,从而奠定了作者新生代两大奇幻天王之一的至尊地位,成为东方新神话主义奇幻的开山之人。 《搜神记》的故事发生在炎帝、黄帝所在的洪荒时代。那正是群雄逐鹿中原之际,神农氏、黄帝、蚩尤、西王母、夸父、刑天、火神祝融、赤松子……传说中的神话 人物尽数登场,不仅有英雄游侠、妖女灵兽、魔法异术,作品对亲情、友情、爱情及恢宏的战斗场面的描述亦丝毫不逊于古今之大家。
      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化典籍,是上古的一部奇书。书中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山川、河流、物产、医药等方面的知识。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 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 见,闻所未闻。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 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 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 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海内经》介绍了海内各国的 风俗习惯和上古的一些珍贵动物,以及古代的一些传说,语言生动,情节离奇,阅后回味无穷。《大荒经》介绍 了大荒外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奇风异俗等等,令人爱 不释手。此外《山海经》还介绍了上古的天外来客、异邦奇兽等……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中的作品根据音乐性质分编为《风》、《雅》、《颂》三类。《风》属于地方性音乐,就是当时各个诸侯国地区的乐歌,共收 入了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是西周王朝所在地区的音乐,分《大雅》、《小雅》两部分。《颂》是宗庙祭祀的舞乐,基本上是歌颂祝祷之辞。 《诗经》除了内容丰富,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语言朴素自然而不乏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
     郭店楚简——世界上最早的书
     郭店楚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共804枚,其中有字简726枚,简上字数13000余个。经古文字专家研究整理得知,郭店楚简全部为先秦时期的18篇典籍。其内容为儒家和道家两派著
作。 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儒家著作有《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 《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四篇)。众所周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使先秦大量的学术典籍付之一炬,但郭店楚简在此之 前深埋地下,逃过了这一劫难,得以重见天日。
     郭店楚简的出土解决了中国儒家思想发展史上遗留的重要学术问题,填补了孔孟之间一百多年的思想理论空白;向我们展示了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和平共处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最古老的宇宙生成模式。
     郭店楚简因其内容丰富,价值独特。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一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并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后,引起了中外学者研究古书的热潮。德国著名汉学家 瓦格纳教授称“世界上只有1947年埃及出土的大批基督教的佚书可与郭店楚简的出土相提并论”。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这样评价: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目前,在我国许多高等院校还专门开设了郭店楚简的课程。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也将因郭店楚简的出土增添新的内容。
     三坟五典几人知――中国最古老的图书探源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 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也就是说,在公元前530年,楚国的左史倚相就以能够读懂上古名著而闻 名于朝,遗憾的是《左传》没有说明这些上古名著的内容和形式。
     据说是孔子撰写的《尚书序》则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 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 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纪录中      国历史的最早的书是《尚书》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 《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 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又了定本。据说孔子曾经编纂过《尚书》,而不少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
    易经》是中国第一部经书,被尊为"五经"之首.西周初年写的. 
    《周易》古经为出于文王、周公之手
    《穆天子转》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小说,年带久远
     另外,我国最早的诗歌是上古时代的<弹歌>
     《周易》产生于远古,历史悠久,及万物之理,尽生灵之性,在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周易》是中华民族之根、思想之本、精神之源。直 接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价值的取向、民族精神的形成。《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和主干。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优秀的 文化遗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易文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化现象。传说中八卦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氏通过观天察地和对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观察取象而成,是我们祖先们创造古代文明社会实 践活动的精神成果,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八卦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殷商之前,八卦又演释成六十四卦出现三易,即夏朝的《连山》易,商朝的《归藏》易,周 朝的《周易》。前两易现已失传,仅有《周易》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元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书。《周易》在漫长的历史中吸收了社会的多种思想 文化,又渗透到各种思想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表现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理论基础都是《周易》思想。佛教文化是外来 文化,后来主动向《周易》思想靠拢,《周易》的思想渗透到佛教教义之中。宋以后道家文化开始与佛家文化融合。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都是《周易》。
     《周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据史记载,《周易》成书经历伏羲,文王,孔子三代圣人。时经远古,中古和近古。几千年的历史,蕴涵着广大而丰富 的文化知识。沈宜甲先生说:“《周易》包罗万象,亦若百科全书,含有哲理,数理,医理,物理(包括天文,宇宙来源),生理……及命理 ”。台湾学者陈立夫:在中国“言天文则《易》为天文,言历数则《易》为历数,言音律则《易》为音律,言科学则《易》为科学,言哲学艺术则《易》为哲学艺 术,凡医学,兵学,术数等莫不与《易》之数理现象,若合符节。此所以《易》未经中之经,为君国一切学术思想之大经大本。” “在中国不讲学问则已,讲学问则非涉及此书不可”。 《周易》是一部最原始的辞书,历朝历代的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从其中寻找依据。在长期的封建社会时期,《周易》也成为历代帝王经邦济世的宝 典。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所有的王公大臣,无不认真地研究它,从中汲取治理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经济,保卫国家,提高社会伦理道德水平的思想准则。纵观 历史从秦汉至明清,没有哪个朝代不重视《周易》的。如:唐玄宗开科取士,考试内容有《周易》。唐玄宗天宝开科取士停《老子》,加《周易》。宋朝州县学校讲 《周易》,元朝忽必烈取《易经》之中“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元”。清圣祖康熙在《周易·折中·序》中说:朕自弱龄留心经文,五十余年,未尝少辍。明太祖 朱元璋亦把《周易》列为开科取士的定式。《周易》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它提出了治国安邦的方略,蕴涵着古代思想家忧国忧民的政治思想,有利于维护国 家统一,促进社会进步,崇德广业,进行政治改革,增强了民族团结。
     几千年来,《周易》的思想始终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标准的核心,是历代协调社会人事行为的基本准则。它在社会上是区分是非,划分正人君子和无耻小人的试金 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处世为人的道德标准和基本道德修养的境界,为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文明礼仪之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周易》源远流长,为 世之用的重要原因。其中“仁”,“义”的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理论基础,亦为《易传》中说具备“厚德载物”的精神。天道,地道,人道是天之人际的三大 纲领,《周易》的主要内容。这明确提出:“立人之道”“日仁日义”。“忠信”思想成为历代崇敬的道德品质。《文言》日:“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 也;修辞立其诚,所以修业也”。告诉人们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品质,完善其事业,对国家要尽忠职守,对事业要精益求精,对社会要忠诚公正,对朋友要言而守信, 为人处事要有高尚道德。“宽厚”成为历代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文言》日:“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告诉人们对人要宽容,心肠要宽不偏狭,能容人之所 不能容,不斤斤计较,要豁达大度。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这种精神出自《易经》。《乾》卦中明确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提出的思想,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迎困难而上,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强不息,战胜困难,成为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 地的法宝。
     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以《周易》文化为主体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思想武器。这种东方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直观思 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它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凝聚点和核心,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入民心,存在于人民的自觉意识和潜意识 之中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理论动力和源泉。《周易》的思维方式使中国出现了许许多多科学发现,科学发明和创造,而且在很长时间领先于西方,以致现代的西 方科学家对此惊叹不已。
     《周易》在中国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数学,天文历法,生物,中医学,古代建筑等等任何科学的进步都离不开《周易》,《周易》为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三国时代魏人邯郸淳编辑的《笑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笑话集。 
     邯郸淳,字子叔,颖川(今河南禹县)人。邯郸淳博学多才,擅长书法,他所编《笑林》共三卷,都是一些嘲讽愚庸的笑语故事,其中一些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此书已亡佚,现仅存29则。后世的一些笑话书,都受《笑林》一书的影响。     
     中国有笑话书的历史由来己久,但集大成者可说非《笑林广记》莫属。此书是清代署名「游戏主人」收集而成。《笑林广记》可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笑话集,语言风趣,文字简练隽秀,表现手法也十分成熟。此书分十二部,每部皆有其独特主题。一古艳(官 职科名等)、二腐流、三术业、四形体、五殊禀(痴呆善忘等)、六闺风、七世讳(帮闲娼优等)、八僧道、九贪吝、十贫窭、十一讥刺、十二谬误。而这种分类的 方式并非绝对的,只是为了整理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归类罢了。
    《笑林广记》其素材,多取自明清笑话集,或编者自行撰稿。在形式上,以短小精悍者为主。与时下普遍的数百字至千字左右的作品相较,更为少见与一般笑话书略 有不同。全书对於芸芸众生里常见的贪淫、鄙吝、虚伪、昏昧、失言、惧内等现象,多所嘲讽。对於某些生理有缺陷者,也不忘挖苦戏弄。整体而言,虽难免有不够 厚道之讥,但其题 材为各种人、事、物之现象,因此具有扣紧社会脉动,呈显民间风俗的功能,故颇能反 映世情,振龚发瞶,值得玩味。书中虽偶有涉及黄色笑话,但皆乐而不淫,聊博一粲而 已。除此以外,此书对世态人情亦之讥讽,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特别在现今这个 社会里,生活紧张、压力烦重,若多看些有趣的笑话,令人生多一些欢笑,亦未尝不是 一件好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