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19321郝现军思考中医短信录【351】

 AB向往神鹰 2018-01-22


400我们高中都学过唯物辨证法:“透过复杂的现象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医学何尝不是如此,大部分疾病是十分复杂多变的,难于辨识的,否则就不会有到处看病也看不好的疑难杂病了。面对复杂多变的疑难杂症,高明的医生能够去伪存真,抓住疾病的根本和本质,针对性地处置,执简御繁,药到病除,这就是真功夫!此非博览群书,勤于临证,用心体悟,精于辨证不可,努力做这样的大中医是我等梦寐以求的大目标!这样的中医就是古代扁鹊不分科是全科大夫,病人得的是啥病就治好啥病!当我等达到这样炉火纯青地步时,感冒和癌症在我们眼中,治疗起来一个样,不就是简单地辨证吗这是中医最基本功夫!连不懂中医的西医主任给我介绍病人时的第一句话是:“郝大夫,你给这个病人辨辨证吧!”
407论药物:菟丝子去除黄褐斑。头痛用川芎,巅顶痛用藁本,肢节痛用羌活;去痰用半夏,热痰加黄芩,风痰加制南星,胸中寒痰痞塞用白术陈皮;胃脘痛用草寇仁;诸风以防风为君。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神农本草经》无以立方。朱丹溪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制越鞠丸以解六郁:香附解气郁,苍术解湿郁,川芎行血郁,栀子清火郁,神曲治食郁。张子和曰:“攻击之法,必其人充实,禀质本壮,乃可行也,否则邪去正伤,小病必重,重病必殆”,“或者攻补兼施,或者先攻后补,或者先补后攻,治无一定之方。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治病无问大小,必以治本为第一要义(即脏腑)”。无急效无近期,纤徐从容,不劳而病自愈。
408清朝医学大家王孟英综览群书,灯燃帐内,足不出户庭者十年,手不释卷者永日,终成大家,著有《温热经纬》等十四种。大抵实能受寒,虚能受热,故补必兼用温,泻必兼用凉。医之于药不可有丝毫成见,不可有好用之药,有好用之药,必有不当用而用者,病人死于是矣,不可有畏用之药,必有当用而不用,病人又死于是也。凡药物作用,全赖人体发挥,倘人体不能发挥作用则药亦奚能?**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古方不能治今病~这两种说法皆有错误!盖必先读书而后胸有主见,临证始知用方之变化,若不读书徒临证,虽多亦奚为哉!须深究古法,遵循其规矩而后见病知源,得心应手,有大匠规矩而后方为真巧。
409伤寒论六经提纲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4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5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士先器质而后文章,医先道德而后医术。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体文,各自核其妙。博学是尚德卓识广才的基础,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思凡发于胸臆。言泉涌于唇齿。唯其深入才能浅出。人身之病不离内伤外感十九字:风、寒、暑湿、燥、火(外感)、喜、怒,悲、恐、惊,阳虚、阴虚、伤食、内伤。
410清朝程钟龄发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为辨证总要”。程鈡龄著《医学心悟》,开篇《医中百误歌》是警言:“医中之误有百端,漫说肘后(方剂)尽金丹,先将医误从头数,指点分明见一斑...”。桂枝下咽,阳盛则殆;承气入胃,阴盛以败。大实有羸状,误补而益疾;至虚有盛候,泻之反含冤。无盛盛,无虚无而遗人夭殃。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寒之不寒,是无水也。无水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无火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肾气丸右归丸十全大补丸是也。处方用药要轻灵(圆机活法精炼扼要,看似平常恰到好处)纯正(冲和切当剔除杂乱严格配伍)。病在末形先着力。学无长师,择善而从。
411千室之邑,必有忠信;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故平生勿以学问骄人也。病家误,苦忧思,忧思抑郁欲何之?常将不如己者比,知得雄来且守雌(深知什么是雄强却要安守雌弱)。隐性曲意不伸是为心疾,此草木攻病,难于见功,唯怡悦开爽可解**荞麦面防癌。礞石滚痰丸(礞石火硝沉香黄芩大黄)清热豁痰涤痰,涤顽痰热痰,治疗癫狂、癫痫、中风、热病、痰热壅盛、神志不清,是千古名方。最近我治疗周口一老妇人偏瘫痰多舌苔黄厚腻,大便不畅,即配制礞石滚痰丸合水蛭活血方服用一周见效**1948年杨绍伊编辑复原《伊尹汤液经》全部内容,认为张仲景是《伊尹汤液经》得传经大师。用李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治莲英高血压病头晕吃了一年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