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知道诸葛亮是南阳长大,躬耕于南阳,为什么襄阳老抢呢?

 兰博2000 2018-01-25

“躬耕地襄阳说”的十大学术笑话(已经整理十个了,也许还能补充)

一,“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一带”。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堂堂南阳郡,秦设,北至伏牛山,南达汉水北岸,而襄阳县属汉水南岸的南郡。南阳郡位于襄樊一带,就如同胡诌中国位于越南一带、美国位于墨西哥一带一样,笑话!

二,“襄阳说”认为,习凿齿说的“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这是诸葛亮“躬耕于襄阳”最有力的证据。的确,这似乎能证明“亮家于南阳之邓县”,但如果习凿齿的话是铁板钉钉的证据,那他说的“自汉以南为南郡,自汉以北为南阳郡”是不是证据?另外,习老先生从来没有说过这个“亮家”有“草庐”,从来没有说过诸葛亮在隆中“躬耕”,从来没有说过“南阳之邓县隆中”是“南阳”!选择性失明是史学研究大忌,只看风月宝鉴的正面而不看反面,最终只能是自扇耳光的笑话!

三,“襄阳说”认为:“史书记载诸葛亮躬耕于襄阳隆中是始终一致的。”“凡是学历史的都认为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这是不是欺负我们没有看过史书啊?诸葛亮说过“襄阳”和“隆中”吗?《三国志》记载了“襄阳”和“隆中”吗?都没有!诸葛亮只说过“躬耕于南阳”!唐代“南阳诸葛庐”的记载,大明皇帝的《钦定南阳卧龙岗祭拜诸葛亮祀典、祭文、祭品》的御碑与“襄阳隆中”始终一致吗?好好翻翻历代史书,有哪一本书说过诸葛亮“躬耕于襄阳隆中”?有哪一句话把隆中称为“南阳”?这个“始终一致”是从哪里来的?“凡是学过历史的都认为”的论断是哪来的底气?“南阳说”的学者就没有学过历史吗?史念海、刘庆祝、王子今、王震中等等史学家就没有学过历史吗?笑话!

四,“南阳武侯祠纪念性的建筑,国务院文件对南阳用武侯祠的表述证明“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而决不可能在今南阳”。这观点脑洞太大了吧?翻翻这份国务院文件,对成都、汉中等地诸葛亮遗迹的表述都是“武侯祠”,都是“纪念性的建筑”,那么,这种“科学的表述”能得出诸葛亮“决不可能”在成都和汉中的“结论”吗?真是“笑话”!部分“襄阳说”的学者能从“武侯祠”这三个字中得出“躬耕地决不可能在今南阳”的“臆想天分”,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五,岳飞南阳武侯祠题写《前后出师表》。襄阳的做法是:一,派人到南阳以加强两地学术交流为借口拓片;二,在隆中复制刻碑,但后边岳飞的“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题跋删去不刻,蒙混游客;三,在炮制“南阳位于襄樊一带”的那一版教科书上以岳飞手书配“古隆中”牌坊照片,给不明真相的学生制造岳飞在隆中手书《前后出师表》的假象;四,阴谋败露之后大肆攻击岳飞手书是假的。在这个问题上襄阳从头至尾都是在开玩笑,如果岳飞手书是真的,这样移花接木太卑鄙了吧?如果是假的,费这么大劲复制过去骗游客、在教科书上骗学生是什么居心?这恐怕已经不是“笑话”了吧!

六,《资治通鉴》记载的“‘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充分证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是在隆中”。这是典型的睁眼说瞎话,这就如同说“我兜里有个梨充分证明你兜里的苹果是我的”一样。司马光已经讲得很清楚了,隆中属于襄阳而不属于南阳,诸葛亮在襄阳是“寓居”而不是“躬耕”!打自己脸的记载居然也能成为撒谎的“证据”?笑话!

七,“现在的南阳东汉时不叫南阳,叫宛城,直到唐代以后才改名南阳县。”呵呵,看到这些我就笑了,说的好像东汉末年隆中叫“南阳”似的!“襄阳说”者有个极其奇怪的现象:一说到卧龙岗,他们就说那是宛,不是南阳;可一说到隆中,就说那不是襄阳,是南阳。宛自古就是南阳的首府,也是南阳的简称,宛曾是南阳的郡治、府治的所在地。卧龙岗就在宛城西边7里,可是不能算是南阳;隆中隔汉水离南阳260里,却能算是南阳。隆中离襄阳20里也不能算是襄阳?请问:诸葛亮《后出师表》说的“困于南阳”是哪里?《襄阳耆旧记》卷第三《山川》载:“乐宅戍,南阳城南九十里”是哪里?《后汉书》记载的光武帝“俱攻破南阳……四年六月,汉兵起南阳,至昆阳。”是哪里?都是隆中吗?有哪本书把“隆中”说成是“南阳”了?难道“襄阳说”的思维襄州区不是“襄阳”,老河口西北的丁店村才是襄阳吗?傻瓜才会这么说吧?这种“襄阳说”的道理能说得通吗?合乎逻辑吗?宛就不是南阳吗?隆中就是南阳吗?南阳就是指隆中吗?奇了怪啦!荒唐可笑!

八,襄阳“诸葛亮文化节”时,海峡之声网以《人人都爱诸葛亮——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古隆中侧记》报道称,“襄阳社科联负责人说,诸葛亮说的‘南阳’不是现在这个南阳。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襄阳归南阳管”。呵呵,襄阳什么时候归南阳管辖过?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在襄阳一些“应景采访”和“学术论文”中比比皆是,以致我们不能不感叹当今学术研究之浮躁与无奈。细观之,但凡涉及南阳襄阳的历史地理知识时,“襄阳说”就特别别扭。诸葛亮上《出师表》时,曹操已经设立襄阳郡二十年了,但“躬耕于南阳”绝不是诸葛亮上表时的南阳,因为诸葛亮不承认曹操的行政区划(哪来的记载?难道诸葛亮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是县令?)。唐代刘禹锡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南阳也不是南阳,是襄阳隆中(真搅劲,以后历朝历代的南阳都没法说了)。而解释习凿齿的“襄阳有孔明故宅”和司马光的“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时,这又不是“襄阳”了,那一定是“南阳”,因为《资治通鉴》用的是宋代的行政区划。笑话,随便翻翻《资治通鉴》就知道,全书用的都是历史事件当时的行政区划,这是一个基本常识。请问,书中多次提到的“荆州”,北宋时期有吗?笑话啊!

九,如果我们按现今“襄阳说”的观点,硬要将“躬耕南阳”意指隆中,那就会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东晋以后所有的史料都将襄阳西的这块地方称为隆中的时候,满世界只有诸葛亮一个人非要将那个地方称为“南阳”。所以,这里边一定有人脑子出了毛病,要么是诸葛亮,要么是习凿齿、盛弘之等人,要么是现今的“襄阳说”专家。依我之见,诸葛亮不会有错,“南阳”就是南阳,无论怎么理解,“南阳”也不可能“意指”隆中;习凿齿等人也不会有错,“隆中”就是隆中,他在襄阳城西,无论属不属于南阳郡它都叫“隆中”,从来没有人将这个“隆中”称为“南阳”;那么,最有可能脑子出“毛病”的就是后者,为了区区一地利益,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肆意曲解历史,非要将“躬耕南阳”注释成隆中,非要说“诸葛亮以郡名称籍贯,意指邓县隆中”,非要强调“只写郡名,不写县名的习惯,在《三国志》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以至于闹出这么多不能自圆其说的“笑话”。

十,襄阳出版的《诸葛亮躬耕何处》的学术著作中收录有某某学者的《古隆中在湖北襄阳》一篇文章,文中写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史证——《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裴注引《蜀记》:“……天子命我,于沔之阳……文中‘沔之阳’三个字,就是重要线索。‘沔’即汉水,‘阳’指南面。襄阳隆中,正位于汉水南面。”还有“襄阳论语”中有关“躬耕南阳”论证的帖子也说,“沔之阳,顾名思意就是河的南边。五行风水都讲北为阴,南为阳,故说南阳南阳也。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是中华魂宝,其中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方位是,北水南火、东木西金,中间为土也。沔之阳,就是指汉江以南,某些人为了抢夺诸葛亮的一亩三分地,竟然颠倒阴阳,此乃天下之大笑活。河南的洛阳城池在黄河以南,故名洛阳。湖北襄阳城池在汉江以南,故名襄阳。”哈哈,这真是天下奇谈了,连“山南水北为阳”、“沔之南、洛阳、襄阳”名称来历都不知道就信口开河、大放厥词,还能用“笑话”来形容他们吗?不知道无所谓,信口雌黄就太丢襄阳的人了。真不明白襄阳怎么好意思把这样的文章收进“襄阳说”隆重推出的学术著作中,还肉麻地吹捧为“堪称无懈可击”、“确凿而精当的史料”,认为“某某先生的考证可谓结束了一桩悬案”。这不是故意在找“襄阳说”难堪吗?这样“八卦”的考证能“结束了一桩悬案”吗?笑话啊笑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