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躬耕地之争首先弄清楚三个关健人

 公司总裁 2020-02-01

躬耕地之争首先弄清楚三个关健人

本期作者简介:张晓玲 笔名东篱明月,网名落花花,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部结业,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作品曾被收入多部大型文集中,并多次获得全国性的文学竞赛大奖。

躬耕地之争首先弄清楚三个关健人

《南阳三国历史文化故事作品集》

躬耕地之争首先弄清楚三个关健人

张晓玲 /文

襄阳南阳的躬耕地之争,已历经了几个朝代,为什么不先从源头弄清楚三个关健人物的言行及历史背景?很明白的事情,又有大量历料佐证诸葛亮躬耕地就是在南阳,但仍被襄人否定。正史被质疑,地理版图被篡改,而拿演义当论据,后世襄人明知前人有误却越走越远,强词开脱圆荒,定是另有目的。

南阳说:南阳说的铁证是诸葛亮自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同时又有蜀军北镇将军黄权来助阵,更有秦汉时期的行政区划为据。

襄阳说:襄阳说的始作俑者是习凿齿,因为他的“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一个号曰臆断, 这便成了后人襄阳说的依据。

襄阳南阳,后世的争论已经到了假者仿真乱真以真自据,真的被动接招阶段,弄清真假重要的是追根求源,从源头对比一下这三个人物的生卒时间及相关事例,孰真孰假已经基本清楚。

诸葛亮(181—234年),山东瑯玡人,蜀汉丞相。

黄权(?—240年),四川阆中人,蜀军大将。

习凿齿(325—393年),湖北襄阳人,东晋史学家。

亮初亡,黄权是最早在南阳卧龙岗建诸葛庵祭祀诸葛亮的人,将近一百年后习凿齿才出生,相比之下,谁的言行更可信?刘备、孔明、黄权,三人君臣将帅,对诸葛亮躬耕地的了解程度,难道还抵不过一个他们死后几十年才出生的所谓史学家?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因先秦时礼秩、盗墓、亮薄葬遗命,加之三国时魏武、魏文二帝带头薄葬,后主刘惮一直没答应为亮立庙之事,因此才有民间巷祭悼念。曾被刘备任命为镇北将军的黄权,与诸葛亮有着浓厚的感情,亮故时他已归魏,黄权就在南阳诸葛亮躬耕地修建诸葛庵因时节进行祭祀,后世延续祭祀。南阳人对诸葛亮的祭拜,到元仁宗皇帝时,朝廷指示南阳地方官将祠扩修,朝廷命名诸葛亮庵为南阳武侯祠。农历八月二十八日为纪念日, 历代名宦良臣、文人骚客瞻仰诸葛亮躬耕地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挥毫一抒襟怀,留下大量诗文祭文,千百年来香火不断。及至近代现代,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卧龙岗都有公祭,近年更有万人同读《出师表》的盛况。

“凿好著述,而文辞散乱,矛盾相冲。”晋人对习凿齿记述的真实性的质疑。一个文辞不严谨的人,分不清楚躬耕地与游学地,混淆地域区间,襄阳何时属于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是他自己的家吧?为了著书随意动笔信口一说,成就了千年扯不清的口水战,但后来他又在《襄阳记》里描述南阳郡的地理位置与他的隆中说自相矛盾。即习凿齿说亮家在襄阳,而襄阳又不在南阳郡,啪啪地打了自己的脸。因此晋人质疑习凿齿著述的真实性亊出有因。

明摆着的事情,已经很清楚了还要被质疑,显然是故意为之,是想从鸡蛋里面挑出骨头来吗?不怕。

再来对比一下陈寿、习凿齿的出生年月及著作。

陈寿(233—297年),著《三国志》。

习凿齿(325—393年),著《汉晋春秋》、《襄阳记》。

关于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所说的襄阳隆中,翻遍最权威的正史著作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几千字的记载中陈寿只字未提隆中。而习凿齿却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陈寿比习凿齿早出生92年,正史权威更在习凿齿之上,正史只字未提,何来躬耕地在隆中之说?可见这是出自习凿齿臆断。三国时即使有隆中地名,也是《尔雅》中记载的南阳卧龙岗的地貌描述,中间突起,中隆。而不是在襄阳城西。

如果说对比了诸葛亮、黄权、习凿齿这三人史实,对比了陈寿、习凿齿著述的可信度,明白了习凿齿前后矛盾的襄阳说。亮躬耕于南阳还是会被人故意扩展为南阳郡,那么还有更多史料,佐证躬耕地在南阳。且看下面两点史料中的南阳郡。

首先是习凿齿又在《襄阳记·汉水》中说“秦兼天下,自汉(水)以北为南阳郡,汉(水)以南为南郡。”这与他的“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之说又互为拆台,襄阳地处南郡,南阳地处南阳郡,“亮躬耕于南阳”又怎么会和汉水以南的襄阳扯在一起?当时的郡县区划皆以汉水为界划分南郡与南阳郡,这个划分是史学界公认的。由此可见习凿齿的襄阳说很快就又被他自已的《襄阳记·汉水》所否定,后世的襄人为什么不以习凿齿《襄阳记·汉水》郡县位置为据?偏信习凿齿《汉晋春秋》中的襄阳隆中?为什么故意选择性失明?

公元8年12月,王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宛城改名叫南阳,这个记录在《汉书》和《水经注》里均有记载,这是宛城改名“南阳”的最早记录。即在诸葛亮出生的200多年以前,“宛城”已改称南阳。所以诸葛亮所说的躬耕于南阳,无论是地理版图上的南阳郡或者南阳城,都和南郡的襄阳扯不上一点关糸。那些臆断诸葛亮口中的南阳为南阳郡,南阳郡管辖襄樊言论的襄人,为什么一定认定习凿齿前后矛盾的襄阳说正确?为什么还要在郡县辖区清楚的情况下扩大南阳郡的管辖范围?甚至不惜把汉水以南的襄阳划归南阳郡,习凿齿一错在先,后世襄人牵强扯证竭力洗白反一错再错,水已被搅浑,索性用更多的造假把水搅得更浑,分不出真假只能让假者有机可乘,真者遭遇李鬼。

再从两地古迹来看,南阳卧龙岗内古碑几百块,千年以上古树随处可见,襄阳岂有拿得岀手的碑文?唯一一棵三百年古树为桂花树,襄阳古隆中建筑规模宏大,但均为近代所建,例如还未完工就又被有关部门叫停并拆除的庞大建筑卧龙古镇。

南阳人的厚道仁义名闻遐迩,无论是憨厚或忠厚,皆以忠诚厚道为释意,如一座大山威武挺立,英武之气漫过四面八方,大南阳不必多言,任你风来云去,我有足够的底气,有容乃大,推山不移,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是孔明自己说的。

民间流传谚语:南阳卧龙岗,风水好,龙脉旺。这个藏龙卧虎之地,是历代王朝逐鹿中原的中心腹地,龙脉兴旺,英才辈出,姜子牙、百里奚、诸葛孔明皆为从这片土地上走出的智慧良相,更有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军事及通商要道,南阳盆地水丰田肥山川秀丽,达官显贵,皇亲国戚,能工巧匠,各路英豪在此云集,造就了远古南阳的繁华盛世,让不少人慕名而来,因此就有了现世南阳遍地的文物遗址,走在街边或郊外,没准你扒开荒草丛踢开烂菜叶子,就是一处贵人坊或汉冶铁遗址,老祖宗为南阳人留下了太多的宝贵财富,让外人眼馋躺在汉画丛中睡觉的南阳人。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历史以此为铁证,孔明自已就是这样说的,别人想抢又如何能抢走?于是大大咧咧的南阳人无视襄人怎么说,谁还能不尊重历史?历史又不是泥巴捏的,然而南阳人想错了,有人就是想用泥巴重塑一个历史,几上京城请砖家,托关系改教科书误导后代,为躬耕地之争再度添乱,近代襄阳又克隆南阳卧龙十景,改地图改地名搬新砖造旧屋,形成现在的规模,把假的做的逼真乱真。

假作真时真亦假,襄人的一个学生家长高兴地说,将来就不会再因躬耕地的问题纠结了,毕竟教科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殊不知这是襄人造假的又一新笑柄。记得有一年我在北京参加一个活动,某知名画家也说他还是很偏重襄阳说的,毕竟那里山高路远,适合隐居。但谁又敢说先生是为了隐居而隐居?不是辩论的场合地点,我真的无法展开辩论的架势,但我知道这分明就是被一种误导所致,很多的普通老百姓对躬耕地的事情本来就是略知一二,说这话的人肯定都不是读透历史的人。虽然《大明一统志》明确了两地关系“诸葛亮,琅琊人,躬耕南阳,往来隆中。”但从习凿齿把自家的地址说成躬耕地开始,不断有人把游学地与躬耕地混淆,并且总以习凿齿的话为依据,道听途说不追根求源者众。再有今人不择手段为争而争,动用关系修改教科书造古镇,歪说南郡与南阳郡,眼看着误导民众假作真时收效甚好,但也许撼一座山容易,却必然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自述面前束手无策,还是孔明英明,为忠厚的南阳人守卫躬耕地立下一道撼不动的历史屏障。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辞典,被称为辞书之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南阳古称“宛”的相关地貌解释:“宛中宛丘,中央隆起比较高的丘。”因中央隆起,简称“隆中”。这是关于南阳古称”隆中“的最早最权威的史料记载。显然所说的“隆中”不是指的山,是中间鼓起的岗丘,《尔雅》这最权威的解释,如此这般权威地记载了南阳卧龙岗的真实地貌,武侯祠内元明清的碑刻中,也随处可见”隆中“的称谓,这压根就和属于南郡的某个克隆的山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于是襄人大作隐居文章,车马不通与世隔绝之地,似乎才是理想的隐居修练之地,殊不知孔明躬耕读书并不是将自已真正归隐世外,他的躬耕地只是在繁华之外的一个相对隐秘之处,南濒白水,北依紫山,耕作苦读四书五经、兵法谋略、周易八卦,并时常游学拜师,历练成长等待时机,他可以随时了解朝廷时政,而在躬耕地不受打挠潜心积累,等待时机施展抱负,而不是躲在山林安享晚年。

绍兴八年八月十四日,岳飞的队伍路过南阳卧龙岗。与牛皋等人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拜谒先贤智圣诸葛亮,当日遇雨,将士们遂到武侯祠内暂时避雨休整,当晚留下手书《出师表》。

岳飞在题跋中已说明了抄写《出师表》缘由,交待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心情:绍兴戊午八年秋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 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如雨下,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岳飞手书的《出师表》,后来被襄阳人复制了相同的一份,但却隐去了题跋,怕什么呢?当然怕的是岳飞抄写《出师表》的时间地点,造假者当然心虚,该抢不该抢的都想据为己有,自然成为了笑柄。

“鞠躬尽瘁”、“精忠报国”,出师未捷,壮志未酬。岳飞拜祭孔明,蘸英豪之气,挥笔苍劲峭拔,感天地泣鬼神的悲壮,英雄浩气永在南阳卧龙岗的苍松翠柏间,后人再读岳飞手书的《出师表》碑刻,设身处地,联想岳飞当年祭拜褚葛亮时的彭湃心情,泪目者众。如古人所说,读《出师表》不落泪者有不忠之疑。历代英雄豪杰祭拜孔明,留下许多诗文墨宝,赫然成碑廊,与岳飞手书的《出师表》相映生辉。如今卧龙岗的碑廊前,常引众多史学家感叹,而岳飞手书的《出师表》更是被誉为南阳一宝。

明世宗皇帝朱厚熜曾钦定南阳卧龙岗为诸葛亮躬耕地。宋朝诗人陆游曾写诗赞道:“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刘禹锡也在《陋室铭》中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白几次游南阳,写下《南都行》感叹:“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因为《出师表》,诸葛亮与岳飞忠臣良相共鸣感天泣地。解放后更是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及文化学者的深切关注。

1958年夏季,毛主席视察河南时,提出了赴宛的要求,因南阳未通火车,但毛主席却说:“古人讲‘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南阳不通车,我可以骑毛驴去嘛!”因颍河涨水,许南公路阻断,未能成行。

1958年11月11日,毛主席在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陪同下,在省委第二招待所,召集洛阳等4个地委书记和南阳等7个县委书记开座谈会。毛主席第一个提问南阳县委书记魏兆铭,一见到南阳人,就想起诸葛亮,问及小麦单产、人均食用粮油,突然话锋一转:“你知道诸葛亮是哪里人?”这个话题让魏兆铭有点措手不及,毛主席问吴芝圃:你可知道诸葛亮为何落户南阳?诸葛亮若不是迁居南阳,陈寿、罗贯中就写不出《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啦!毛主席还说诸葛亮出生于山东琅琊,避难于隆中,躬耕于南阳,拜相于成都,死于五丈原。毛主席是军事家战略家,熟读史书,曾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中引经据典述说南阳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些事例都充分证明了他对南阳诸葛亮躬耕地的肯定。后来他多次畅游长江又食武昌鱼,却没要求过去研究襄阳隆中?那是他老人家早已认定躬耕地就在南阳市。

真不知道襄阳人还要在这个问题上要走多远。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且么说南阳知府顾嘉蘅是怎样的一个和事佬,卧龙岗上那一副非常著名的对联是怎样的折中,或他想说什么,但终归藏而不露,毕竟他表达的意思是大家都不要争了,你们又没有发现一个当年孔明吃饭用的碗啊盆啊的什么考古文物,没有有力的证据就把争端都先放下,先让先生安息,或许等几千年后先生会自然醒来,等待让历史说话。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南阳的父母官在任期间,曾经对卧龙岗武侯祠做了大规模的修建工作。

新一轮的口水战又被襄人无端挑起,南阳人又一次被动接招,狼烟四起之时,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共同推出的《每日人文地图》栏目,于2019年10月2日这样介绍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古称宛,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南阳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是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扣马谏王”之地,蜀汉丞相诸葛亮躬耕之地,著名的秦楚丹阳之战和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故事的发生地。南阳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区之一。主要景点有伏牛山自然保护区、丹江湿地自然保护区、老界岭景区、紫荆关古建筑群等。官方再一次发声,无论你服与不服历史都不容篡改。

为什么要在这个问题上一错再错?南阳是躬耕地明明白白,为了旅游把襄阳打造成一个诸葛亮游学之地又有什么不可以?于其千年口水仗一路败北,堂堂正正树一块民众皆都认可的诸葛亮游学地招牌岂不更好?为什么不再仔细想一想,关健之时南阳总是不战而胜,那都是因为真的就是真的,更有孔明冥冥之中显灵护佑。

2003年7月18日《襄樊晚报》“隆中对复出的背后”一文中,所披露的罗市长带队五次上北京“做工作”的许多细节,不知是为襄阳的当政者歌功颂德,还是告诉天下大众,如今的襄阳隆中就是这些前赴后继的造假者造出来的规模。襄阳人改地名改山名改教科书易如反掌,终会反被聪明误。被轻易就篡改了的教科书,在大众的质疑声中教育部已明确表态,将在2020年秋季教材中重新改回来。

想从鸡蛋里面挑出骨头,只有等鸡蛋孵化成小鸡,那是孵化的规律,但是在鸡蛋的阶段,肯定是挑不出骨头的,如果非要证明可以,那已经不是鸡蛋了,证明无意义。

想把南阳换成襄阳,套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狡辩,一路圆谎造假,那也只能是造假膨胀的过程,只能乱真却不能成真,造假无意义。

襄阳人,该回头时且回头吧,不可不顾史学大论与史实,选择性地失明于正史记载偏执臆想下的襄阳说,明知前人有误却一错再错,圆不了的谎言洗不白的黑,一个谎言需要一千个谎言来陪葬。别再为了眼前暂时利益永失大局,更重要的是,别再为南阳卧龙岗的诸葛亮躬耕地长期持续地打免费的广告了。

参考书: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华书局,1959。

《诸葛孔明全集》卷十五,国学整理社,1936。

《南阳县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黄惠贤《校补襄阳耆旧记·汉水》中华书局,2018。

躬耕地之争首先弄清楚三个关健人

刘备南阳三顾茅庐访诸葛亮

躬耕地之争首先弄清楚三个关健人

南阳卧龙岗三国遗迹诸葛草庐 —“草庐对”发生地

躬耕地之争首先弄清楚三个关健人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卧龙岗

南阳作家群《南阳三国历史文化故事》选粹

主办单位:南阳市卧龙区文联

丁小琪编于2020年1月30日

躬耕地之争首先弄清楚三个关健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