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最笨的实习生,一年内工资翻了三倍

 夏日windy 2018-01-25



几年前,被女同事安利了一部纪录片,《寿司之神》。我不屑一顾,不就是做寿司吗,有什么了不起?一片鱼生,夹一坨米饭,谁没吃过,谁不会做?没想到,刚看几分钟就有点想流口水,不知道味道怎么样,但至少在视觉上,人家把寿司做到了极致。


坦白讲,在吃的问题上,我是个不思进取的人。时至今日,我最迷恋的还是陕西“脏摊”。《寿司之神》这部纪录片让我印象最深的,其实不是寿司,而是日本人的匠心精神。


这个叫小野二郎的寿司之神,做了五十五年寿司,今年已经93岁,是全世界最高龄的三星主厨。他热爱做寿司,已经到了一种疯狂的程度。经常做梦梦到寿司,半夜醒来琢磨寿司。


全世界经营超过200年的老店一共5586家。日本占了3146家。他们不仅有寿司之神,还有天妇罗之神,锻刀之神,酱油之神……有很多日本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在他们看来,一份工作的好与坏,与人格荣辱密切相关。



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很多人选择以“佛系精神”与人生和解,以“差不多就行”与自己和解。“差不多先生”不只是自己敷衍了事,他们还喜欢给别人洗脑:别那么认真,差不多得了!


下面这些话,是不是看着眼熟?

刚进大学,准备认真学习,学长传送经验:60分和80分都一样,期末考试能通过就行!

年底写工作报告,同事好心提醒:随便写写就行了,每年都差不多。

去相亲,介绍人劝你:要求别这么高,结婚就是凑合过日子!


事实证明,什么事情都差不多,最后就变成了差很多。什么事情都不较劲,人生最后就会变成一滩烂泥。


2013年,我在一家公关公司带团队,热爱自由,讨厌管理的我,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上班可以不用打卡,写方案的同事可以在家里写,也可以去咖啡馆写。


老板觉得我管理太松散,我跟他讲人性化,要他理解我们写东西的人,需要独处等等。一个月后,我主动找到老板,承认自己错啦。因为我们整个团队写ppt的能力直线下降。


原本是希望给大家自由,能激发大家的创意,结果不仅没看到创意,连最基本的视觉要求都丢了,每页ppt都是方框两三个,文字四五行,连换个图形样式他们都懒得做了。


后来有位总监向我坦言:自由上班,我们管不住自己。在家里写ppt总是忍不住想打开电视;在咖啡馆里写ppt总是忍不住想看旁边的姑娘;所以,每次都是拖了又拖,交活之前,随便写几页了事。


从此之后,我理解了那条看起来最笨的管理方法:上班打卡。




有人说,中国没有匠人。其实不然。前些天,又看了一部纪录片《大国工匠》,我被感动了。很多技术工人,在平凡岗位上,不忘初心,孜孜以求。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国宝级”技工。


他们是中国制造的品质保证,是匠心精神的中国传承,也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中国脊梁。


张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一生只干一件事,成功就会成为必然。其实,我们不必羡慕电视上的“大国工匠”,只要把自己那份普通工作干到极致,就可以得到认可,得到尊重,也必然会获得成功。


我曾招过一个实习生,叫小木。学校一般,履历苍白,面试时,聊了五分钟我就想起身告辞,结果他说了句话,让我不得不留下他。


他说:张总,我知道自己的履历没什么能打动你的,但我敢保证,我一定会成为你手下最认真的员工。我没钱交房租了,希望你能给我一次机会。


我被他的真诚打动,心想反正工资也不高。就留下吧。能干点啥就干点啥。小木入职后,我交给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打杂。走各种项目流程;做会议纪要;没事的时候,让他帮大家贴发票,拿给财务报销。


一个月后,财务跟我说:张总,你们部门的报销单贴的最好,一个月100多张报销单,没一处错误,真得让其他部门来你这里学学。


三个月后,小木给我发了封邮件,内容是我们上半年的项目汇总。我们团队做了多少项目,活动占多少,传播占多少;哪个利润率最高,哪个利润率最低;全部数据都在其中。


这些数据,我们很多总监都理不清,却让一个跑腿的实习生做出来了!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说:我每次走流程时,会把流程单上的所有数据都记录下来,然后在Excel里仔细归类。我估计年终总结时,您可能会用到。


后来,这小木被我直接提拨为项目经理,独立负责一个300多万的项目。一年之内,他的工资从实习期的3000涨到了一万。现在,小木已经是一家公关公司的总监。



在我面试过的实习生里,小木几乎是最笨的,但他却是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我最喜欢的下属。因为他能给我一种安全感——把活交给他,可能得不了满分,但绝不会干砸!


这年头,聪明的人不稀有,认真的人很难得。无论是寿司之神,还是大国工匠,要想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都需要认真,需要匠人精神。它意味着考究的细节,严格的自律,稳定的产出。


一个电商网站,进去随便买,都不会买到次品。这是良心;一个餐厅,进店随便点,绝不会点到垃圾食品。这是匠心。


麦当劳就是传承匠心精神的典型案例。它们通过严格的精细化管理,把餐饮经营链条的每个环节都做到极致,顾客不管什么时候去吃,不管点汉堡还是薯条,都不会失望。




最近,麦当劳还做了一件特别有匠人精神的事。他们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地道的早餐体验,深入民间拜师,请来了三位粥王,学习如何做一碗有“匠人精神”的粥。




看完视频,我都馋啦。一碗看似简简单单的粥,背后满是匠人情怀。面对这三位“粥龄”超过20年的粥王,我心生敬意。他们和“寿司之神”一样,恪守传统,遵循自己的熬粥手艺。


“港岛粥王”景叔像个偏执狂,一定要熬足95分钟,坚持搅拌,慢工出细活。“五星粥王”谭厨一丝不苟,对水和米的比例必须精确把控。“平民粥王”纪晓光在选材上格外讲究,一定要用最好的东北米,熬出最好的匠心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