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茅山道教─上清宗

 玄宗法門 2018-01-27


道教的一個重要的派別:茅山道教─上清宗

上清派形成於東晉,鼎盛於隋唐,影響幾乎縱貫整個道教史。上清派以《上清經》(《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為主要經典,奉魏華存為開派祖師,在上清派發展史上,發展和傳播上清經系的主要是楊羲,許謐和許翽等。東晉興寧二年(364年)道士楊羲聲稱魏華存(南嶽魏夫人)傳授給他上清眾經31卷。到東晉末年,道士王靈期加以增飾,開始廣泛流傳。至陶弘景時,茅山成為上清派活動的中心,因此這以後的上清派被稱為茅山宗。

上清派自創教之日起,多為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其代表人物或出生于士族大家,或為飽學之士,上清派道士為王公貴族所欽崇,並往往充當帝師,反映了民間道教轉向士族(士大夫)道教發展的變化。正是長期與統治者的良好關係,使得上清派在漫長的歷史發過程中興盛不衰。

上清派強調人體內精氣神的修煉,重登齋入靖、存思諸神形象,不重煉外丹。該派開創人物認為依上清法修行得道、即可升入「上清」,比天師道的「太清」更高。

陸修靜締造新道教,採納和推廣了天師道的籙位與等級制度,更加強調籙文的意義。《洞玄靈寶道士課中法》說:「籙者戒籙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籙,然後登真。」這是把籙文作為幫助道徒自我約束和修煉的一種法寶。「符籙」。籙是指竹片之類的物件上用文字做記錄,符上文字就是籙;道士把符上記錄所謂天曹官署佐吏之名的文字特稱為籙,而把符上除了這種籙文之外的奇異符號和圖形特稱為符。道士通常把符籙作為求仙輔助的手段。

陶弘景致力於道教形象的雅化,著住精神的修養,所以對金丹、符籙、章書、醮謝等企求立竿見影解決具體問題的方術,他都評價不高。他開創茅山道團成為道教最高層次的代表,除了擅長上清經法以外,在唐代又致力於重玄理論的建構,更加不願意被人看俗了。因此,他們一方面也宣傳上清法籙威力,以吸引民眾,另一方面又不願意人們過份的注意上清法的法籙,而忽略了它高雅。經陶弘景十年的努力之後,茅山成為上清經法的大本營。上清經法聲名大振,從而對維護新道教統一、完整和高雅形象發揮了積極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