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义,诡诈,谁才是真正的王道

 芳草屋845 2018-01-27


撰文 / 老六

仁义,诡诈,谁才是真正的王道

美术:邓邓

划重点:

孔子是政治家还是教育家

孙子和孔子谁的影响更大

春秋风度是什么样的存在

讲述 / 李伟

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中国人有这样一段交谈。

美国人问,“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中国人想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美国人说,“这是孔子的思想啊!”

中国人说,“对,儒家思想是中国最核心的思想”。

美国人说,“No!No!中国人最重要的思想是孙子兵法。”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他被称为文圣,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他被称为兵圣。他们二人生活在春秋同一时期,一个是鲁国人,一个是齐国人,一文一武。我想,如果这个美国人懂得穿越之术,直接向他们请教同样的问题,二人的回答必是,山东思想。

【 诗书与剑 】

北宋开国功臣赵普有一个故事流传至今,说得是宋太宗问他,“听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赵普回答说:“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治理天下”。后来,“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成了儒家经典的广告语。

关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北宋史中毫无记载,我们也无意去证明他的虚假。这个故事广泛流传是在元代,在元代,人分九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儒生的社会地位下贱至此,实在让人唏嘘。儒生间流传这个典故,或许就是表达对世态深深的不满吧。其实,他们的先祖孔子,当年也同样遭遇过不受待见的命运。

仁义,诡诈,谁才是真正的王道

孔子生于鲁国,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因此周公之礼在鲁国最为盛行。孔子是周公的忠诚信徒,一生都在效仿周公,渴望把周公制定的礼仪作为全天下唯一的标准,世代传承下去。

可惜,孔子生不逢时,他处在春秋乱世,在那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有实力者,想得是如何称霸天下,无实力者,最关心如何生存自保,恰恰孔子的理论在这时候难以凑效。因此,天下之大,竟无他的用武之地,有的人甚至觉得他的言论严重误国,要杀了他。

就这样,孔子的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仕途上毫无建树。但是,孔子干了一件比入仕更重要的事,修书。修的什么书呢?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前面我们讲过,《春秋》是孔子在史官记载的基础上,运用“春秋笔法”编修而成,其中充满了儒家思想的评判。《诗》《书》《礼》《易》四本同样如此,原书的作者更是与孔子毫无关系,都是孔子运用“春秋笔法”进行了再创作的。比如《诗经》,直接按照孔子的标准进行了删订,仅保留了三百首,所以也叫“诗三百”。

这样做的得失对错,我们不去评论,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影响巨大。“五经”经孔子编修之后,成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精通和传授五经的人,叫做经学家。经学家又是什么人呢?以现在的职业对照,就是“老师”。

孔子或许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但肯定是最杰出的教育家。如今,所有的孔庙中,最醒目的题匾写的不是“儒家先祖”,而是“万世师表”。正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以及有“五经”这样系统的教科书存在,使得儒家独霸整个封建社会教育界。

孔门子弟三千,孔子之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基本都是孔门弟子,所授课程皆为儒家五经。他们就像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把儒家思想撒遍天下,发芽、长叶、开花,最终收获累累硕果,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影响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核心思想。

仁义,诡诈,谁才是真正的王道

孙子出生在贵族世家,祖祖辈辈都精通军事。孙子深受家庭影响,自幼爱读兵书。他心中有一个理想,能像他的先辈们一样,成为一名驰骋疆场的大将军。

同样身处春秋乱世,如果说,孔子是生不逢时,那么孙子则是大有用武之地。孙子离开内乱不断的齐国后,只身来到吴国,在那里遇到了他的伯乐伍子胥,伍子胥“七荐孙子”,吴王终于请孙子出山。

孙子的出场相当惊艳。为了证明自己的治军之法高明实用,孙子将三百宫女武装起来,由吴王的两个爱妃带头。操练起初,涣散不堪,孙子立斩二妃以示军纪,之后,这支娘子军很快威风凛凛,训练有素。吴王大喜,拜孙子为将军。从此,孙子把人生最辉煌的军旅生涯都留在了吴国。

公元前506年的吴楚柏举之战,是孙子指挥的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孙子是吴国主将,率领吴军三万,面对的是二十万楚军。战争中,他将“兵者诡道”、“上兵伐谋”、“避实就虚”、“因敌制胜”等军事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一战名扬天下。

吴国称霸一方后,伍子胥被杀,孙子心灰意冷,归隐田园,开始专心修订《孙子兵法》。这部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流传全天下。

与儒家思想相比,《孙子兵法》似乎更具有世界性,他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是世界军事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而且,他的思想在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都被广泛运用。这样看来,那个美国人有那样的认识,也就不奇怪了。

仁义,诡诈,谁才是真正的王道

在春秋时期,儒与兵是针锋相对的,儒家讲仁义,兵者重诡道,儒家讲以德行王道,兵家重以力行霸道,儒家对兵家尚武、权谋、诡诈的思想是大肆批判的。

《论语》中记载,孔子周游到卫国,卫国国君向他请教兵法战阵之事,孔子说,祭祀礼仪之类的事,我在行,用兵打仗的事,我不感兴趣。说罢,就离开卫国,寻找新的乐土去了。

孙子对于如何使一个国家强大,与孔子的想法完全不同。《左传》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孙子看到后不以为然,他认为,祭祀礼仪之类的事都是表面文章,唯有军事才是国家第一大事。《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便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百花怒放,儒家和兵家是百家争鸣的缩影,孔子和孙子是璀璨群星的代表,同他们一同闪耀的还有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他们一起为中华文化奠定了基调,留下了基因,使得中国人的思想极其多元,又充满活力。如果要给中华文化的奠基选一个时代,那一定是春秋。

【 春秋风度 】

宋国,好似春秋战国时期的德云社,他的段子包括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趾高气昂等等,德云社的社长便是春秋第一伪霸,宋襄公。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曾想称霸天下。称霸天下靠什么,一靠雄才,二靠实力。这两样宋襄公都没有,他有的就是一个梦想,并不断提醒自己,“万一实现了呢?”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以礼服天下,又想像楚国一样,以武定江山,于是,在诗书与剑的纠结中,彻底凌乱了。

在宋楚决定命运的泓水之战中,宋军弱,楚军强。宋军先到战场,列阵以待,楚军尚在渡河。襄公之臣子鱼建议,应击敌于半渡,襄公不肯。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阵形,子鱼又建议,应击敌于未稳,襄公还是不肯。楚军摆好阵势后,两军激战,宋军大败,襄公身负重伤,宋国从此不振。

对于这种低极失败,襄公的解释是,仁义之师,打得就是一个范儿,杀人为下,诛心为上。两军交战,一不杀伤员, 二不欺老叟,三不仗地势,四不打未央,这叫规矩。子鱼感叹,那还打什么,直接投降不就行了。

宋襄公临死前悲叹,我想以仁义做出一番事业,可却无法做到。说罢,溘然长逝。一时,北风悲号,泓水哭泣,宋国人哀悼。

宋国人是怀念襄公的,对宋襄公的贬损,多是春秋之后的言语。襄公代表的是一种真正的春秋时代精神,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或许迂腐至极,若用历史的目光看,真的应该脱帽致意。

仁义,诡诈,谁才是真正的王道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当兵要讲身份的时代,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持剑的荣耀,那是一个真正尚武的时代,男儿不披甲,人生何以立世。

宋襄公要披挂上阵,被郑国一箭射中的周王要亲自冲锋,那个被秦国所擒的晋国君也要身先士卒。在他们的三观里,失败不是最大的耻辱,不敢亮剑才是;生命不是最有价值的存在,名节才是。

春秋风度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存在,他的身段如同他的姓名一样风骚。干戈丛中,不舍雍容大度,兵临城下,犹要赋雅风流。在很多人看来,这些人性被活脱脱撕裂成两半的疯子,是笑话,是蠢猪,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他们的话都对,我无力辩驳。我只想说,如果真有时光机器,我愿意穿越回古代,定要选一个终点,请带我到春秋。

仁义,诡诈,谁才是真正的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