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罪感文化、日本耻感文化、中国乐感文化

 芳草屋845 2018-01-28

一、三种文化的简介

在《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概括了两种文化类型;

1. 西方国家的“罪感文化”

人的一生就是为上帝赎罪;这源自于基督教下的原罪说,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发展人的良心。

2. 日本的“耻感文化”

日本人以耻辱感为动力,考虑的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只有当罪行暴露时,才会受到谴责或惩罚。这种文化使其注重廉耻,非常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议论,由他人左右自己的行为,靠外部的约束力来实现。

而中国学者李泽厚将中国文化概括为“乐感文化”

他认为,“中国人很少真正彻底的悲观主义,他们总愿意乐观地眺望未来”

所谓乐感文化,因元气论而产生,引发出秩序的必要。而维护秩序之安定的因素,其根源来自于圣王或圣贤。

二、 三种文化形成民族特性及对政治的影响

1. 罪感文化形成的民族特性

a.勇于承认错误、承认失败而自豪

例如德国因跪在犹太人受难碑前公开道歉而得到原谅。

b.不论是否有外力,内心总有罪恶感。

c.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等级观念,形成个体独立感极强的个人社会,例如,美国实行多党制政策。

2. 耻感文化形成的民族特性

a.因失败而大声嚎啕

b.形成罪恶感前提是有外人对自己谴责,道德观念薄弱,在其对待南京大屠杀的事件上可以看出。

c.日本外交时寻求维护“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等级秩序,是与其文化中强调的等级观念相联系。

d.小心谨慎。在外交场合,日本人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试探性方式表达。

d.没有道德标准

e.形成了极强的等级制,涉及家庭、政治、宗教、军队等各领域。将生活分为“孝”、“忠”、“恩”、“情义”等几个世界。常与大国或力量强大的国家结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