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犯人被斩首, 为什么一定要选在菜市口的午时三刻

 中心147 2018-01-29

在清朝时期,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落后,经常有人做出违法乱纪的勾当,当遇到一些罪大恶极的犯人,清政府会判处斩首的处罚来警示大众,然而在行刑的地方都会选择在菜市口,并且在午时三刻的时间,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来说说一下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在唐朝以后,各个封建王朝将一天的时间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子丑寅卯来标记时辰,一个时辰为2个小时,子时为夜晚十一点到一点,午时为中午十一点到一点,前半个时辰为初,后半个时辰为正。在时辰中又分为百位刻度制,一刻约为14.4分钟。而午时三刻实际为午正三刻,换算成今天的时间就是在十二点四十五分。

在午时三刻是一天中太阳处于最高的位置,也是阳光最亮、最热的时候。在清王朝中由于科学的不发达,因此在史书上记载了许多鬼神的传说,其中以《聊斋志异》最为著名。封建思想认为穷凶极恶的犯人被斩首后,会化成鬼魂去报复监斩官和刽子手,而在午时三刻时,阳光强烈阳气最为浓重,鬼魂属阴,阳光能够将犯人的鬼魂克制住,不能留在阳间逗留,只能去阴间地府中去,这样犯人就不能继续在人间作恶了。

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人道的考虑,因为在午时三刻的时候,由于阳光的强烈,会让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神经感知变得薄弱,犯人在这个时间点疼痛感会减少。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就把犯人斩首了,犯人可能还没反应过来就死了,给犯人减少疼痛感,不会出现犯人由于疼痛在地上胡乱打滚的情况。

还有除了选择在午时三刻外,犯人的场所也选在菜市口的地方。判了斩首的罪犯都是对社会产生极大危害的人,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要用犯人的死来震慑其他想犯罪的人,因此清朝选在菜市口在斩首,因为菜市口的人流量大,很容易造成围观,而且斩首的场面极其震撼,对人的心里冲击非常大,那些想犯罪的人看了这个场面也会吓得不敢犯罪了。另外也会给群众造成安抚效应,让百姓觉得政府有能力保护他们。

因此清朝斩首选择在菜市口的午时三刻,一方面是为了借助阳气来抵制犯人的阴气,让他不再作恶,另一方面是做反面教材使用,引导百姓不作恶,从而维护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