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三月而杀少正卯,诛杀少正卯是圣人治奸还是孔子的污点?

 思明居士 2018-02-01

首先孔子杀少正卯一事是否存在是可疑的,早在南宋时期的朱熹就对此事表示怀疑,钱穆先生在其著作《先秦诸子系年考辨》中有《孔子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辨》,对此事进行详细辨析,这里在其观点基础上进行介绍。

首先古书中记载孔子任司寇并“摄相事”,司寇是孔子在鲁国当过的最大的官,而所谓“摄相事”,一部分人认为孔子摄行宰相之事,这个看法是不对的,所谓“摄相事”实际上是指孔子摄行相礼之事,说白了就是兼任一下外交礼仪中的司仪,并不是什么大官。孔子真正担任过的司寇主要职责是缉捕盗贼,这是一个中层贵族担任的职务,过去这个官职是鲁国贵族臧孙氏担任,地位低于三桓。三桓作为鲁国的实际统治者,掌握着鲁国的生杀大权,但他们一般也不会随意诛杀比他们地位低的贵族官员,那么孔子就更没资格干这种事情了。

其次,鲁国根本没有“少正”这样的官职,少正卯在《左传》中也没有任何记载,最早见于战国后期的《荀子》一书,真实性也比较低。而郑国恰有“少正”这样的官职。而就在孔子担任鲁国司寇的那一年,恰好郑国发生了执政卿驷歂诛杀法学家邓析一事,邓析之死,后世往往附会成子产所杀,所谓孔子杀少正卯,可能就是由这件事以讹传讹而来。

既然这件事不存在,也就无法来给孔子定性。不过后世很多人相信这件事的存在,他们将这件事赋予了不同的政治色彩。赞赏孔子的,认为他是圣人治奸。鄙视孔子的,认为他是滥杀无辜。由议论者的立场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判断。

看了前面朋友的回答,我了解到“孔子杀少正卯”是存疑的,非常感谢他们的解释说明。至于我想说的是:

退一步讲,即便孔子真的杀了少正卯,也不妨碍大家敬仰孔子。

将历史人物“圣人化”是一种不好的历史观。

圣人化的历史人物看似光明万丈、完美无瑕,实际上这光环却遮盖了很多他们身上的优点——很多人性化的优点。

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

孔子被塑造为“至圣先师”,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读《论语》,他非常随和幽默。

儒家从孔、孟、荀子,到董仲舒,再到宋明理学,变得古板保守。后人把账都算到孔子头上,这是很不公平的————就如同把欧洲中世纪的黑暗算到耶稣头上一样。

孔子本人是非常灵活变通的。《论语》里说“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反对的就是古板不知变通。

孔子杀少正卯,大家觉得不妥,无非是觉得孔子这样的“圣人”,不应该和“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孔子从未自认为是“圣人”,也不为“圣人”之名而束手束脚。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参与政治斗争,使用必要的政治手段,同时保留自己的政治底线,这再正常不过了。

这也正显示了孔子可贵的务实精神。

真、善、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3种境界。

而有的时候,“真”、“善”、“美”3者会发生矛盾冲突。

把孔子圣人化,就是把孔子的“善”和“美”夸大化,而丢掉了孔子的“真”。与孔子类似遭遇的代表还有诸葛武侯,这里我就不跑题了,但还是想说两句:

历史中的诸葛亮与《三国演义》的诸葛亮不同,但毫不逊色!

真实的孔子与“圣人化”的孔子也不相同,但也绝对更加可爱、可敬,值得每一个华夏子孙骄傲自豪!

展开全部
0 赞 2评论
分享
举报

先上结论:很多朋友提到了,孔子杀少正卯一案存疑,个人倾向于根本不存在。

我们先来看原始文献: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先)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而有之……不可不诛也。”——《荀子·宥坐》

这段文献是关于孔子杀少正卯的最早记载,以后被其他文献所传抄。所以我们要破解这个问题,就应该回归原始文献。那么这里就存在几个疑点了:

1、孔子“摄相”并非历史事实。孔子确实做过“相”,但是春秋的相和战国的相不同,春秋的相一般是指行相礼的司仪,虽然春秋齐国有了左、右相,但战国的相才普遍有了后代宰相的含义。可见,孔子本身没有宰相的权力,当然也谈不上诛少正卯了。

2、我们研究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只有两部文献最可靠,那就是《左传》和《论语》,而这两部书都没有提到这件事,那么在战国末年《荀子》记载的这件事自然就存疑了。诸子百家为了宣传自己的观点,往往伪造古人事迹作为论证,孔子拜老子为师应该是道家寓言。

3、孔子诛少正卯本身也违背了孔子的思想。在《论语》中孔子明确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可见孔子本身是反对严刑峻法还是提倡以礼治国的。在这种情况下还一言不合杀人,岂不是打自己脸吗?所以这件事的可信度更加降低了。

4、《说苑》把《荀子》的“孔子摄相”改成了“孔子为鲁司寇”,说明也意识到了《荀子》的不合理。但孔子担任司寇的这年,郑国执政子然却正好杀死法家人物邓析这年,这是《左传》白纸黑字记载的。很可能“子然杀邓析”空间上变成了“孔子杀少正卯”,而在时间上又讹传为“子产杀邓析”。传说流传之复杂,可见一斑。

感谢阅读!

4 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