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外固定的术后管理

 luojianjun11 2018-02-01

外固定手术后的治疗,是指从手术开始到外固定器拆除、肢体功能完全恢复的治疗过程。外固定器的手术操作虽是重要的技术环节,但它仅仅是治疗的开始。骨外固定的术后管理,才是影响骨外固定疗效的关键环节。





早期的肌肉收缩运动可以促使骨折端紧密的接触,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利于肿胀消退和创伤修复。肌力微弱时,可利用肢体的重力作用来带动锻炼,如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顺重力运动”和“无重力运动”,以及增强肌力的“逆重力运动”等。肌力达到四级,可作抗阻力的等长收缩,即肌肉抗 阻力收缩而不产生运动,阻力的大小最好由患者自己掌握,即以健肢抵抗患肢的运动,使之平衡。并进行患肢抬高,足、踝的自主活动等。

2、治疗中期  

是骨折的骨痂形成期,可以进行中等量的轴向荷载运动,以及负重下的关节运动。骨折端承受一定的轴向应力刺激,以及肢体的负重运动的肌肉内在动力产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激发骨折端新生骨细胞增长。但要避免剪切应力的干扰。练习负重行走时,没有足够的肌力就不能维持膝关节的稳定(部分负重需在三级以上,完全负重需在四级以上),膝关节屈曲应达到40°以上。因此,在去除外固定后,如肌力或关节的条件不足时,则应首先加强肌力并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作为过渡,然后转入练习负重。如果肌肉关节条件很差,锻炼困难较大时,仍需要依靠理疗、体疗、器械的辅助。 

3、治疗后期  

骨折已基本愈合,功能锻炼要以逐步恢复正常肢体功能为锻炼目标。如下肢进行完全负重,在无保护条件下行走,及有保护条件下进行上、下楼梯锻炼;上肢的持重运动,关节骨折在外固定条件下也要达到60°以上。在运动中逐步增加轴向、剪切复合载荷等关节运动的范围,使骨适应多种功能,不管是冲击力、持续周期力,还是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的综合作用。充分利用功能状态下,在功能锻炼和骨再生之间寻求一种生理的平衡,增加骨折端的综合应力刺激,使骨生长和吸收维持平衡,使骨折愈合在功能状态条件下进行骨结构优化重建。 

功能锻炼要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以及外固定器所提高的固定刚度,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对每个患者功能锻炼的体位和具体动作都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严格要求,不应盲目地,不顾时间、条件地追求早期恢复功能,而忽略了锻炼方法的合理使用。 

4、训练方法  

在外固定器条件下的功能训练主要是下肢,上肢一般可以进行以生活自理为主训练,也可以从事非体力性工作。下肢的功能训练方法如下:

支持膝关节于床上,从踝关节处使足部向上抬起。保持膝关节绷直,抬腿离床大约1英寸。缓慢放下腿,重复去尽量放松。开始时做10次这样的练习,如果您觉得很容易可以增加,直至做30次。


轻轻曲弯膝关节,足跟接触床,以尽可能舒服的使足跟向臀部靠拢。缓慢的重复10次。


俯卧。弯曲膝关节使足跟接触到臀部。开始时重复10次。目标30次。


坐着床沿或者椅子支撑大腿。自然垂直,弯曲膝关节,使脚置于床下。然后绷直踝关节,脚趾尖抬向天花板几秒钟。开始时重复10次。目标30次。


患肢绷直,另一只腿弯曲坐着。向髋关节方向倾斜身体。您将感到腿后部(后跟腱肌肉)有拉伸感,保持10秒,重复10次。


拉踝关节向上,使脚尖指向自己。您可以使用束带或者条带缠绕脚底。用手拉带子让脚尽量的抬起。您将感觉到小腿有拉伸感,保持10秒,重复10次。


(五)新骨生长质量的评估

参考肢体(骨)延长术的新骨质量评估标准,对骨再生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骨再生不良等情况,应调控固定刚度和延长速度等方法,确保新骨的再生进程,直至新骨功能的优化重建。


(六)外固定器的拆除

1、当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时即可拆除外固定器

如果在没有把握确定骨愈合的强度或存在明显的骨 外固定并发症的情况下,不要过早拆除外固定器,治疗陈旧性骨折、粉碎性骨折、骨不连等情况时尤为如此。 

2、拆除外固定器的方法  

先将骨外固定体外装置拆除,让病人正常活动伤肢。在拆除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

3、拆除外固定器  

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肢体采取适当的保护,并指导患者应用肢体,减少外固定器拆除后带来的不适感。 

了解和掌握骨外固定的基本操作技术,仅仅是迈向骨外固定更高水平的第一步。临床实际应用时,仍要根据治疗病种的具体技术原则,严格规范操作,认真研究新问题。

(来源:医骨术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