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颤百例】4. 房颤与心衰,一对“难兄难弟”

 aabbdcw 2018-02-01



【病史】



69岁男性,发作性心悸1年余,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个月。


现病史


1年余前患者夜间睡觉时突发心悸,自测心率达180次/分,无胸痛、胸闷、恶心、呕吐、晕厥、黑矇等。含服共13粒速效救心丸无效,遂即刻就诊于当地医院急诊,行心电图检查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予普罗帕酮140 mg及维拉帕米5 mg静推治疗后数十小时心悸症状逐渐缓解,复查心电图示转为窦律。


数月后患者再发上述心悸症状,伴胸闷、气短,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仍考虑“室上速”,予普罗帕酮静推治疗后数小时后转为窦律,心悸、胸闷等症状缓解。


1个月前夜间患者再次出现胸闷、气短症状,先后服用速效救心丸6粒及硝酸甘油1片后好转,之后逐渐出现心悸,自测心率为140~160次/分,无压榨样胸痛、左肩放射痛、恶心、呕吐、晕厥、黑矇等,自服富马酸比索洛尔5 mg及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后症状不缓解,遂立即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示心房扑动(房扑),予静脉应用胺碘酮30余小时后心悸、胸闷等症状缓解。后行24小时Holter示全程房扑。此后规律予普罗帕酮150 mg Tid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期间患者仍于夜间睡眠时反复心悸发作,每次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持续约10余小时后心悸可逐渐缓解。曾于发作时就诊于我院,行心电图检查示房颤律,予药物治疗7~8小时后转复窦律。


3天前患者再次于夜间睡眠时发作心悸,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出汗,坐位呼吸困难可缓解,即刻就诊于我院急诊,行心电图检查示房颤,BNP 309 pg/ml,心肌损伤五项均为阴性。予利尿、扩冠等治疗后心悸、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现为行导管消融治疗入我科。患者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高血压史20余年;2型糖尿病病史2年;1987年于外院诊断为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此后规律予贝那普利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3年。


个人史


吸烟史10余年,平均40支/日,戒烟30年。饮酒史10余年,平均饮白酒500 ml/日,戒酒18年。


婚育史、家族史


无特殊。

【体格检查】


T 36.2℃,P 63次/分,BP 119/66 mmHg,R 18次/分。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双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63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凝血(-);甲功(-)。


血生化


LDL-C 2.14 mmol/L,UA 436.4 μmol/L,Cr 85.1 μmol/L,Glu 5.84 mmol/L,K+ 3.9 mmol/L。

【辅助检查】


心电图


窦性心律,无病理性Q波。


胸片


心影大;肺纹理重;右肺门增大。


超声心动图


LVEF 51%、LVEDD 56 mm、LA 54 mm;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增大;室间隔增厚;二尖瓣反流(轻度)。


【诊断】


入院诊断


心律失常


    阵发性房颤


    房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陈旧性高侧壁心肌梗死


心脏扩大


高血压3级(很高危)


2型糖尿病


结节性甲状腺肿

【诊疗经过】


诊疗经过1:患者入院当日即行房颤导管消融术,手术时长140分钟。术后当夜凌晨1:00突发胸闷、喘憋。查体示BP 178/111 mmHg,HR 81次/分;呈端坐位;听诊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四肢末梢触之温暖;双下肢无可凹性水肿。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与术前心电图相较无明显变化;BNP 352 pg/ml。


问题1:本例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A. 急性冠脉综合征


B.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速)


C. 高血压急症


D. 盐/液体摄入量过高


E. 急性机械性原因:心肌破裂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缺损、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胸部创伤或心脏介入治疗,继发于心内膜炎的自体瓣膜或人工瓣膜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或血栓形成


F.肺栓塞


正确答案:CDE。


专家解读


心力衰竭分为LVEF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即LVEF在40%~49%的心力衰竭)和LVEF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其中HFpEF诊断标准为:(1)症状±体征;(2)LVEF≥50%;(3)利钠肽水平升高(注:BNP>35 pg/ml和/或NT-proBNP>125 pg/ml)。此外,按病程又可将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该患者存在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超声心动图提示LVEF 51%,且即刻查BNP 352 pg/ml,属HFpEF。根据病程及临床表现,应诊断为急性左心衰。


急性心力衰竭(AHF)可以为首次发生,但更常见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由原发性心脏功能不全或由外在因素引起。急性心肌功能障碍(缺血性、炎症性或心脏毒性)、急性瓣膜功能不全或心包填塞是导致AHF的常见急性原发性心源性因素。大多数AHF患者收缩压(SBP)稳定在90~140 mmHg或>140 mmHg;仅5%~8%的AHF患者出现低血压(SBP<90 mmhg),此种表现与预后不良相关,尤其同时合并低灌注。该患者既往有明确急性心肌梗死病史,且超声心动图提示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入院前查bnp即偏高>35="">


2016 ESC心力衰竭指南指出,AHF诱发因素主要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速);血压上升过高;感染(如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脓毒血症);盐/液体摄入量过多或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毒物质(酒精、软性毒品);药物(如NSAIDS、糖皮质激素、负性肌力作用物质、毒性化疗药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栓塞;手术及围手术期并发症;交感神经兴奋,应激性心肌病;代谢/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肾上腺功能障碍、妊娠以及围产期相关异常);脑血管损伤;急性机械性原因[心肌破裂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缺损、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胸部创伤或心脏介入治疗,继发于心内膜炎的自体瓣膜或人工瓣膜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或血栓形成]。结合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考虑导管消融术时间较长,有射线暴露史及介入治疗等急性机械性因素,术中盐/液体入量较多,伴有明显血压升高,故诱发患者AHF发作的原因可选择上述C、D及E选项。


问题2:患者既往未长期服用利尿剂,那么,此时药物治疗方案如何选?


A.吗啡


B.呋塞米40 mg po.


C. 呋塞米20 mg iv./托拉塞米10 mg iv.


D. 血管扩张剂


E.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F. β受体阻滞剂


正确答案:ACD。


专家解读


2016年ESC心力衰竭指南中,AHF之临床分类基于床边体格检查,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充血(湿/干)和(或)外周低灌注(冷/暖)的临床特征,并认为此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指导临床初始阶段治疗以及预后分析。将其分为四组:湿暖型(充血+无低灌注),为最常见类型;湿冷型(充血+低灌注);干冷型(无充血+低灌注);干暖型(无充血+无低灌注),仍为代偿状态。结合床边查体,此患者属湿暖型,根据此分类进入下一步AHF早期临床管理流程,如下。


AHF→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否存在淤血?(淤血的症状及体征包括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双肺底啰音、Valsalva诱发的左侧血压异常反应、肠淤血症状、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肿大、腹水、右侧外周水肿)。约95%AHF患者存在淤血症状即为“湿”患者,此患者亦属此类。→是否有足够的外周灌注,即为“冷”患者还是“暖”患者?湿暖型又分为:①血管型(以体液重分布、高血压为主),治疗药物可选择血管扩张剂或利尿剂;②心脏型(以液体潴留、淤血为主),可选择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血液超滤(存在利尿剂抵抗)。该患者手术时程较长,术中常规予以NaCl静脉输注,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且既往明确高血压病史,考虑为心脏型可能性大,血管型因素亦不能除外。综上,考虑治疗方案为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无疑。


最新指南指出,急性左心衰时不推荐常规应用阿片类药物,而此药只考虑谨慎应用于严重呼吸困难或肺水肿患者,并需警惕其剂量依赖性和不良反应包括恶心、低血压、心动过缓及呼吸抑制等(IIb,B),目前关于应用吗啡或增加死亡率仍存在争议。结合此患者存在呼吸困难且双肺存在明显湿啰音,可予以该药物治疗以抑制中枢性交感神经,反射性降低外周静脉和小动脉张力,减轻心脏前负荷。


在利尿剂应用方面,指南指出有关其最佳剂量、疗程及应用方式的数据并不完善。目前的最新建议如下:存在体液超负荷症状或体征的AHF住院患者均可静脉应用袢利尿剂以改善症状,用药期间建议规律监测患者症状、尿量、肾功能及电解质(I,C)。对于新发AHF或慢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且未口服利尿剂患者,静推呋塞米为最常应用的一线利尿剂,建议其初始剂量为20~40mg(或其他等效药物剂量,如托拉塞米10~20 mg),推注方式为弹丸式静推;对于长期应用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初始静脉用药剂量至少为口服剂量的等效药物剂量(I,B),常常大于上述剂量,建议使用间歇推注或持续泵入的方式给药,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状态调整剂量和持续给药时间(I,B);对于耐水肿即症状反应不足的患者,为了增强利尿效果或克服利尿剂抵抗,应考虑袢利尿剂联合噻嗪类利尿剂或螺内酯(IIb,C)。


指南建议静脉应用血管扩张剂,以缓解收缩压≥90 mmHg(或无症状的低血压)的AHF患者症状,用药期间建议多次监测症状及血压(IIa,B)。血压升高的AHF患者,应首选静脉应用扩血管药以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淤血(IIa,B)。药物剂量建议如表1。


诊疗经过2:立即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呋塞米10 mg iv,硝酸甘油10 mg+50 ml 0.9%NS泵入,3 ml/h起始,根据血压调整泵速。半小时后复测血压波动在135~140/75~85 mmHg之间,患者自觉胸闷、憋气明显好转。


问题3:2:30患者诉心悸,憋气,心电图示房扑,HR 182次/分,心电监护示房扑为主,可见短阵房颤。即测BP 160/102 mmHg。患者此时出现快速型心律失常,房扑、房颤复发,下一步的药物治疗方案为何?


A. β受体阻滞剂


B. 西地兰


C. 胺碘酮


D. 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拮抗剂(NDHP-CCB)


E. 决奈达隆


F.伊伐布雷定


正确答案:BC。


专家解读


2016年ESC心力衰竭指南指出,房颤可增加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并损害心功能,导致心力衰竭症状加重。故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尤其是首次发作的房颤或阵发性房颤,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识别可纠正的潜在原因(如甲亢、电解质紊乱)和诱因(如近期手术、胸腔感染);(2)评估卒中风险和抗凝治疗必要性;(3)评估心室率和心率控制必要性;(4)评估心力衰竭和房颤的症状。


治疗心力衰竭的多数药物,包括ACEIs、ARBs、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均可减少房颤发生率,但伊伐布雷定可能增加其发生风险。无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针对新发、快速房颤而言,心率控制是治疗目的。


指南推荐:房颤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推荐行紧急电复律,以改善临床状况(I,C);NYHA心功能IV级患者,除对AHF治疗外,静脉注射胺碘酮。未应用过地高辛患者,静脉注射地高辛可以降低心室率(IIa,B);NYHA心功能I~III级、处于等容状态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通常口服)是安全的,因此推荐作为一线用药控制心室率(I,A);NYHA心功能I~III级患者,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室率仍快(目前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最理想心室率仍未确定,但多数证据显示严格的心率控制可能是有害的。目前专家组的意见为静息心室率控制在60~100次/分,尽管有一项研究认为静息心室率达110次/分仍可以接受,这也被ESC房颤指南所推荐,需进一步研究明确)、不能耐受或禁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考虑使用地高辛(IIa,B);强化药物控制心率或节律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房室结消融术以控制心率、缓解症状,这些患者将依赖起搏器(IIb,B);出于安全考虑,不推荐决奈达隆用于控制心室率(III,A)。


AHF时对于需紧急控制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地高辛和(或)β-受体阻滞剂亦推荐作为一线治疗药物(IIa,C);也可考虑应用胺碘酮(IIb,B)。


该患者此时呈端坐呼吸,心功能分级应为NYHA IV级,为非等容状态,故暂不能应用β-受体阻滞剂,应予以地高辛控制心室率,也可应用胺碘酮复律治疗。


另外,指南指出地高辛适用于快速心室率(>110 次/分)的房颤患者,若既往未曾使用此药物,应予弹丸式静脉注射0.25~0.5 mg ,如为中到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则其剂量应为0.0625~0.125 mg。若患有其他合并症或存有其他影响药物代谢因素,其实际用量应根据外周血药物浓度来确定。而胺碘酮的静脉应用首剂量为5~7 mg/kg、于1~2小时内静推,此后50 mg/h至最大24小时总剂量1g(注:应选择一个较大静脉给药,24小时内改为口服)。


诊疗经过3:遂即刻予以西地兰0.4 mg稀释静推,后患者心率稍减慢,心悸症状稍缓解,但观察心电监护仍为房颤律。此后继续予以胺碘酮0.6 g+500 ml 5%GS持续泵入。


诊疗经过4:此后5天,房颤方面:应用胺碘酮约24~48小时后成功转复窦律,遂停止静脉应用胺碘酮,继续予以口服胺碘酮治疗。心衰方面:每日监测患者体重及出入量,定期监测BNP,根据上述指标水平间断予以托拉塞米20 mg 静推,并规律口服托拉塞米利尿治疗。改贝那普利为培朵普利加强降压治疗。待患者为干体重时开始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治疗。后患者血压维持在120~130/70~80 mmHg,心率维持在55~60 次/分,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复查BNP降至正常范围,准予出院。

【教学点】


1、导管消融术围术期需明确患者既往病史,尤其需警惕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疾病,准确识别高危人群。术前对于血压、液体摄入量等进行严格管理,处理一切可控急性左心衰诱发因素,以尽量避免术后出现此种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出现急性左心衰,需首先评估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然后辨别其分类,有无淤血?有无足够外周灌注?急性期处理方案:体位+吸氧+吗啡5~10 mg皮下注射+充分利尿(呋塞米20~40 mg iv./托拉塞米10~20 mg iv.)+血管扩张剂。


3、若急性左心衰合并房颤时,应用地高辛紧急控制心室率,为一线药物治疗;若应用后仍为房颤律,可短期静脉应用胺碘酮复律治疗。待利尿治疗患者处于等容状态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


病例提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戴雯莉 贾长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