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称为七绝圣手,一首七绝被人称为唐朝七绝之首

 郭鹏志 2018-02-02

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也是由于王昌龄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今天就一起欣赏王昌龄的代表作:出塞。

全诗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耳熟能详,读起来铿锵有力,而且尽显大唐豪迈。

首句使用了互文的手法,说的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秦汉时期的关塞,这样理解可以,但是如此描写就显得非常的啰嗦。为什么诗人一定要写秦汉呢?因为秦汉是中国大一统的王朝的开端,也是对外战争对抗外来入侵多次胜利的朝代。而且唐代人经常用汉来代替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等等诗句就是这样借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将原来各个国家的长城重新修建了起来,用来防范胡人。而汉武帝用兵匈奴,深入腹地,直接摧毁了匈奴。

第二句就是写军人的辛苦。从戍边开始离家就是远达万里。这也说明了战争的残酷,能不能还都是要看概率。王昌龄虽然从第一句气势雄浑,但是这句也说明了对于战士的呵护,以及对战争的态度。

第三句说如果飞将军如今还在的话,那该有多好。这里的飞将军历来就有争议。有人说是李广,因为史记李将军传里面称李广为飞将军。还有人说是卫青霍去病。其实具体的考证没有那个必要,在这里,王昌龄只是希望能有能力出众的人出来把守边关,平息军事,然后让百姓安居乐业,从此没有战争。

第四句就是飞将军如果在世的话,就能够不让胡人度过阴山。这就和第一句秦时明月相照应,贾谊过秦论中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也许就是王昌龄羡慕的吧。

后人对王昌龄的诗歌评价非常的高,他的绝句和李白的七绝并驾齐驱。单就这首诗来说,气势雄浑,而且饱含情感,不仅歌颂了边关战士的英勇,也反思了战争对于人类所造成的遭难,对于和平的渴望。

而且他的边塞诗,非常讲究语言的精炼,真正做到了言均意足,意蕴无穷。或简洁、或明快、或含蓄,让读者回味无穷。王昌龄写诗对每一句都精心地加以处理,没有闲笔,绝句的起句往往是骤响易彻,以雷鸣般的声势打开一个局面,这首诗开头“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气力千钧。

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诗:“七绝第一,其王龙标乎?右丞以淡而至浓,龙标以浓而至淡,皆圣手也。”

很多的唐诗选本都选了这首诗,被后人也推为“七绝第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