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体主义大师法宁格:我想挣脱思想束缚

 馱夫 2018-02-03

莱昂内尔·法宁格《Denstedt》,1917年

提到艺术家莱昂内尔·法宁格,你最先会想到他的哪个身份?是为《芝加哥论坛报》画插画的讽刺漫画家,还是在包豪斯教绘画和建筑的重要讲师?是蓝骑士里的表现主义画家,还是画作充满几何魅力的立体主义大师?无论是哪种身份,法宁格都能完美驾驭。


音乐or绘画,这是一个问题


莱昂内尔·法宁格(Lyonel Feininger)出生于一个正统的音乐家庭,父亲是一位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母亲是一位歌手。按理说,法宁格应该子承父业去搞音乐,就算不当作曲家,至少也要走一条和音乐相关的道路,但16岁的他却选择了去德国学习视觉艺术。莱昂内尔·法宁格《Self-Portrait》, 1915年


法宁格先是进入汉堡职业学校(Harmburger Gewerbeschule)学习绘画,1888年,他通过考试进入柏林皇家美术学院(Konigliehen Akademie)。一年后,还是学生的法宁格第一次作为漫画家接到了《谐趣周报》(Die Wochenzeitung)的订单。

莱昂内尔·法宁格《The Kin-der-Kids》,1906年


当法宁格完成学业回到柏林准备独立从事绘画创作的时候,却发现纯艺术的创作对于一个初涉画坛的新人意味着数不清的艰难:既有来自社会的漠视,也有生活贫困的压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法宁格只好先给报刊画插图来维持生计,同时他也没有放弃艺术创作。

莱昂内尔·法宁格 《Aunty Jimjam and Cousin Gussy Have a Vision of the Kin-der-Kids》,1906年

莱昂内尔·法宁格《Wee Willie Winkie's World》,1906年


所以,以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而闻名的法宁格最早其实是作为漫画家“出道”的。1894年,他开始为德国布拉特幽默期刊《ULK》和柏林的《Fliegende》工作。12年后,《芝加哥论坛报》的编辑James Keeley到德国去寻找广受欢迎的幽默艺术家来为报纸画插画,法宁格就这样回到巴黎开始了为《芝加哥论坛报》工作的经历。莱昂内尔·法宁格《The Miller and His Child》,1907年


无论是漫画还是后来的绘画作品,法宁格在创作过程中都表现出一种音乐倾向,他本人也曾说过:“音乐是我的生命,作为涂料和养分融入我的美术创作中。我的画作接近交响乐的合成,立体主义只是其中的一个演奏单元。”

莱昂内尔·法宁格《In a Village Near Paris》,1909年

莱昂内尔·法宁格《Uprising》,1910年


迷人的立体几何


法宁格由漫画向立体主义绘画转变的契机发生在1911年的巴黎。这一年,他结识了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和一些其他的法国立体主义画家。立体主义深深地吸引了法宁格并影响着他的个人品位。

莱昂内尔·法宁格《Carnival in Arcueil》,1911年莱昂内尔·法宁格《Bathers on the Beach》,1912年


在德劳内风格的决定性影响之后,法宁格开始了对“神秘的内在结构”的探寻。他告诉世人:“我的‘立体主义’,这是一种错误的描述,因为它表现出与法国立体主义艺术家目标相反的观念,它以雄伟和集中原则为基础,直到完全达到我的视觉极限。”

莱昂内尔·法宁格《Gelmeroda III》,1913年


色块之间的碰撞和绚烂的光影处理,成为法宁格这段时期作品的重要特色。1913年,艺术家蓝骑士集团(The Blue Rider)邀请法宁格参与他们在柏林的第一次德国秋季沙龙展览。而在此之后,法宁格与康定斯基、保罗·克利、阿列克谢·冯·亚夫伦斯基的友谊正式开始。

莱昂内尔·法宁格《The Green Bridge II》,1916年


1917年,法宁格在柏林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在赫尔瓦特·瓦尔登(Herwarth Walden)的全力支持下,这个画展大获成功。与此同时,法宁格为自己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从早期潇洒的动态向凝滞、内省的结构转变。随后,他开始尝试木刻创作,并将木刻作品所呈现出的特殊效果反馈到绘画中,加强了画面的稳定性和平面的张力。

莱昂内尔·法宁格《Ships and Stars》,1919年

莱昂内尔·法宁格《Hanseatic Ships》,1919年


在1919年魏玛包豪斯学院成立之初,法宁格被第一任院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聘为该院教师,讲授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绘画形式与思维。《社会主义大教堂》是法宁格为1919年的《包豪斯宣言》创作的一幅表现主义木刻。

莱昂内尔·法宁格《Church》,1919年


彩色幻影下的“颓废艺术”


当包豪斯在1925年迁至德绍时,法宁格离开了学校,但仍然与该机构保持着联系,直到它在八年后关闭。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之后,艺术受到了大规模的“清洗”。1937年,法宁格与许多朋友的作品一起被德国纳粹政府宣判为“颓废艺术”,遭到明令禁止。

莱昂内尔·法宁格《Dawn》,1938年

莱昂内尔·法宁格《Excursion》,1940年


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法宁格回到了他的出生地——美国纽约。65岁的法宁格叹息:“当有朝一日有人报道我说,在我65岁那年抵达纽约港时,兜里只装着两美元,只能重新开始生活。”骤然变化的环境和生存的压力让法宁格感到非常不适应,迷茫了好一段时间。

莱昂内尔·法宁格《Spook I》,1940年


在这种情形下,对德国旧日风景的追忆成为了他此时主要的作品主题。他在写给亚夫伦斯基的信中提到了当时的状况:“心理创伤,难以治愈。”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40年创作《曼哈顿》组画,直到这时,法宁格的状态才逐渐好转。

莱昂内尔·法宁格《Manhattan I》,1940年


1944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为法宁格举办了规模庞大的作品回顾展。至此,法宁格终于在这个现代艺术的大都会站稳了脚跟。晚年的他逐渐摆脱了严格的几何形构图体系的约束,在创作中注入了更多自由的成分。

莱昂内尔·法宁格《Walking in a Dream》,1945年莱昂内尔·法宁格《Figures Walking》,1949年


面对着法宁格的作品,欣赏者的思绪会无限延伸,可能会想要透过作品去和艺术家对话,或者静静地思索人与宇宙的关系。上世纪50年代的纽约,艺术流派争先恐后出现在这个繁华喧嚣的大都市里,而法宁格则安安静静守着自己的艺术创作,传递着平衡和自由。

莱昂内尔·法宁格《Untitled》,1952年

莱昂内尔·法宁格《Hot Weather!》,1954年


正如法宁格所说:“我倾向在绘画中用越来越少的语言,用最精华的线条和色彩来阐述思想。作为一个画家,我想挣脱思想束缚,去把握颜料的特性,并以我自己特有的方式使用它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