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谭维智教授报告有感

 阅读与探究 2018-02-07

道通为一,悟透了一方面的道理,可以一通百通,适用于很多方面。

方法是显性知识,容易教、容易学到,但很快容易忘记。教与学之间,教未必一定导致学,学一定要自己学,无人可代替,学了永远不会忘记。这里的不会忘记,是指既学到了显性知识,积累了方法;又悟到了一定的道理,学到了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不可言教的,只有通过领悟,才能真正学到手,才真正属于自己不易忘记的知识。

什么是研究?思考就是研究,思考的内容呈现出来,就是研究结果。课题的开设,只是开始,只有发表文章,才是课题真正的成果。

写文章就是把一句话说明白,从不同角度反复阐释、说明。如果自己不写文章,没有人能教会你怎么写。一个业余小提琴手要练习3000小时,方能有所成;而专业小提琴手要1万小时才能有所表现。写文章是感悟出来的,教师固然可以教一些方法,但只有方法是无法学会写作的,只有不断地写,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日积月累,自然会写。一天100字,365天36500字,争取有精彩文章发表。一天读1000字,365天365000字,关键要找到适合自己愿望的那类文章。

没有人能代替你思考,思考是自己的事,写作是境界的修炼。写作有两境界,一种是以理性推理、严密思维的呈现为主的,一种是灵性与天纵的人笔合一。体悟一下庖丁解牛的出神入化,吴孟超手术的炉火纯青,驾驶阿凡达的人机合一,张三丰的形神合体,庄子的佝偻承蜩,他们无一不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操练,不断地思考顿悟,熟到极致而入化为一。

我觉得,还有一点要注意,谭教授是抄了一年师傅的文章,就学会了写那一类文章。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找到一类适合的师傅级的文章,来抄写、背诵、感悟、仿写,学到这一类文章的表达方式,即彻底掌握这一表达系统,把握表达逻辑,从而也就会写这类文章了。一旦掌握,就永远不会被偷走,因为你的成长别人抢不去。

(二)

不论学什么,最好的办法不是听讲座,而是在师傅级的人眼前,亲自看他怎么做,看技术在师傅身上的体现,近距离模仿别人实践。一点一滴,别人都是如何处理的,21天的时间可以掌握他的习惯,90天基本可以掌握他的技巧。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学,而非走马观花,参观、听讲。

操作性的知识不易忘,如骑自行车、游泳、游戏等。这里强调了学习的实践性、操作性。我想,为什么老师滔滔不绝讲的知识,学士容易忘记,就是因为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而并没有主动地实践、操作,

理科实验如此,文科学习同理。小组学习倡导的让学生讨论、质疑、讲解,尤其是讲解,可以说就是一种操作性的实践参与,不易遗忘,既能把自己越讲越明白,又能教会不懂的同学。所以,我们应该多给学生课堂实践的机会。

    犹记当年为学生时,老师让我扮祥林嫂,读“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只是读,不待老师讲的,我就能立刻体悟到祥林嫂内心的疑惑、迷茫、恐惧和期望。我觉得,这就是实践,这就是操作,让我记忆犹新。我们的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分角色朗读、学生范读、学生荐读等,其实就是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还有书法展示、读书报告会、背诵比赛、领头读记、演讲等等,只要是让他以某种形式参与的,他的记忆就应该格外深刻。

教学最好的境界是个性与方法的融合。教师展示给学生的更多的是他这个人,即使是知识也是经过他个性化加工的知识,教师的个性特点、个人特长融合到自身,达到一定的境界,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看一个老师怎样,听他的声音、看他的形体即可,因为知识、思想是附着在其上的。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而教师教学的开展也是因己施教,自己有什么样的水平,就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所以,要努力提升自己、丰富自我,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最好拥有一片汪洋。

我们都需要给予我们反馈的人,需要他们给予有价值的反馈,适合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合体,什么颜色能衬脸色,怎么说话动听,怎样走路好看,怎样做题才对,怎样表达才妥。及时的、恰当的反馈能促进一个人的发展。比如我参与的说课比赛、公开课比赛,结果的反馈能让人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明确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以便很好地调整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