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步收听丨过午不食是否易得胃溃疡

 百科知识大汇集 2018-02-07


近日

,一则“杭州小伙”为养生坚持5年过午不食,胃里形成两个巨大溃疡的报道在网上广泛传播。讲的是29岁的青年小周,在一家外企工作,平时饮食不规律。偶尔从网上接触到了“过午不食”的养生理念,开始践行,并坚持了5年。他平时偶尔也会有胃部不适,未在意。后突发腹部剧痛,经胃镜检查,小周患上了胃溃疡,胃壁长了两个巨大的溃疡(直径大于2厘米),还有出血和咖啡色血痂。有报道称,正是长期的“过午不食”导致小周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那么“过午不食”真的会导致胃溃疡吗?



什么是

胃溃疡?

胃和十二指肠合称上消化道,发生在这两部位的溃疡合称上消化道溃疡,也称“消化性溃疡”。


医学界普遍认为,导致上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原因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然而,后来研究发现否认了这种说法,胃内壁有整套自我保护机制,只要保护机制不受破坏,就不会导致自身消化。


那么上消化道溃疡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是什么呢?是能够破坏胃自身保护机制的因素,目前确认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以破坏胃内壁防止自我消化的保护机制,遗憾的是,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播的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适当注意控制细菌传播途径,预防感染也是预防溃疡的方法之一。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通常用于治疗疼痛的消炎药物,它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介质前列腺素的产生达到消炎、止痛、退烧作用。然而,正常组织中的前列腺素却有着重要生理作用,比如胃壁组织前列腺素就具有扩张血管保障胃壁组织正常结构和功能,包括防止胃酸自我消化的作用。非甾体抗炎药也可以干扰血液凝固,导致和加重溃疡出血。


什么是

“过午不食”?

过午不食是佛家戒律,“午”是指正午,大概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段时间,过了这段时间,就不能吃东西。佛家戒律都是为修行服务的,不是为了养生和健康,中午以后吃饭,下午会瞌睡,昏昏沉沉,不利于学习佛法。


其实过午不食并不具备宣传中的好处,反而弊端颇多,一餐混合膳食消化吸收的过程,大概是4~6小时,刚好适合一日三餐,人体内消化酶的分泌,也有早、午、晚的节律性,过午不食会打破身体这一节律,现代人夜间活动量大,身体需要消耗能量,过午不食会对免疫功能,对大脑,对心脏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过午不食导致的两餐之间间隔太久,胆汁长时间不分泌易得胆结石。


“过午不食”

不会导致胃溃疡

饮食不规律导致溃疡这是流传最广的有关消化性溃疡的误区,逻辑是饮食不规律,吃饭错过饭点,但是胃酸的分泌不会错过,空腹情况下胃酸大量分泌就烧坏自己导致溃疡。事实上,一方面,通常进食才会刺激胃酸分泌;另一方面,上消化道有自身良好的自我保护机制,不会轻易被自己烧坏。所以,即使你一天三餐不吃,也不会导致溃疡。


尽管过午不食并不是导致胃溃疡的原因,但不考虑社会的变化和现代人的作息时间,片面的采用过午不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