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这座城》最初的那些日子 我一直以为邻水县城就是邻水 巨大的繁华抓住了少年的心 贪食它的喧闹,不安的夜 并打算和她死磕到底 很快,我熟悉了她的街道的长度 转角遇到爱 知道每个门牌都有一个不重复的故事 我开始把邻水县城定位为一个古老而又破烂的小镇 我对她有了爱,烦恼,恨和逃离 我和邻水县城死磕了三十多年 她偷走了我的青春我得到了她的心 这些都是我和邻水这座城的私人恩怨 正史不会记载的风花雪月 邻水置县于南朝梁大同三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邻水吊脚楼老街特写大西街西街故事城门洞护城河东门一碗水西门小巷深处东风街![]() 南门桥![]() 1989年7月10日洪灾中的邻水县城![]() 邻水县城的东、南、西、北四门,赫赫有名。《邻水县志》记载,明成化年间,鼎屏镇扩建县城,“削山砌石为城”,建起高1丈5尺、周长720丈的城墙。明嘉靖年间增修城垣,建迎阳、永宁、镇安、安庆四个城门——这便是最初的县城四门。数百年来,历经战火、重建、改建、更名,城垣与城门几度变迁,直至民国时,城门方以方位更名为东、南、西、北门。 经民国时两度修缮改建的城垣,城墙加高,从西门至北门一线修建了内城墙,西门城墙右侧还增筑了碉楼,适应火器攻防。 1958年,邻水修建北门桥时,北城门拆除;1989年,为了加高临河街道路面,东门和南门也拆除了。城墙也因旧城改造而拆除,完成了历史使命。 西门古老而高大:石砌的墙面,约4米高的城门洞,城门上有间土木结构的屋子。 古老的城垣和四大城门,如今只存留在泛黄的旧照片和老人们的记忆里。 虽然城门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东南西北门仍然是邻水的标志,令人们倍感熟悉和亲切。 1944年的银鼎山![]() 今日八角亭![]() 银鼎山在华蓥山东麓拔地而起。前人称“其色如银,其形似鼎”,故名银鼎山。山上视野开阔,山崖矗立险峻,最宜登高观景,“鼎山远眺”因而被推为“邻水八景”之首,历代文人雅士纷纷摩崖题刻。 在清朝康熙年间,知县姚鸿烈登山遐游,觉“天地精英灵气之气郁勃于山谷”,决意置一“春夏游宴之所”,于是便在山顶平石上建成草亭。嘉庆二十年,知县吴秀良重建为八角亭。这就是邻水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八角亭的由来。300多年来,八角亭几经兴废,多次重建。 银鼎山成为县城文化休闲之地,始于民国15年。那时,驻邻川军旅长王翥将县城后山一带划为邻山公园。公园占地45亩,以八角楼为中心,新建修褉楼、涤烦村、解放亭、纪念碑、洗甲池等一批附属建筑。 1982年,邻水县政府耗时三年重建邻山公园,新增游乐设施,广植花草树木,满山姹紫嫣红,林木蔚然森秀。 邻山公园焕发生机,然而20世纪末,八角楼却临倾危之势。重建的八角楼于2002年初竣。 邻水东方明珠![]() 迎新大街![]() 满城尽带黄金甲![]() ![]() 老城留影![]() ![]() ![]() ![]() ![]() 邻城新貌![]() ![]() ![]() ![]() ![]() ![]() ![]() ![]() 老照片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