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传统劲力原来这样分内外

 tjboyue 2018-02-10

明确了内、外划分的前提,运用人体力学的知识,结合一些太极前辈对“内劲”和“外劲”开发运用的途径、方法和特征等做出的阐述,我们可以对“内劲”和“外劲”的本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下面,我们对太极宗师杨澄甫的“内劲”和“外劲”的观点,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杨澄甫在《太极拳术十要》中说,练太极拳要“用意不用力”,“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久久习练,则得真正内劲”,“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劲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动,故不足尚也”。

(1)杨澄甫的这段阐述中,涉及到几个重要的人体力概念:“内劲”,“用意不用力”中的“力”,“外家之力”,“外劲”。很明显,“内劲”与“用意不用力”中的“力”是人体中对立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劲力。“外家之力”也就是他所说的“外劲”,由于这种劲力在运用中比较轻浮、容易外显、最易引动,他主张在武术运动中不用(或少用)这种劲力。由此可知,他说的“用意不用力”中的“力”、“外家之力”和“内劲”指的都是同一种性质的人体力。说到底,杨澄甫所说的人体中对立统一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劲力就是“内劲”和“外劲”。

(2)杨澄甫所说“外劲”是什么性质的人体力呢?这里他虽说没有涉及到这个问题,但却对这种劲力的产生、特征等进行了阐述,据此,我们可以做出进一步分析。过去,武术前辈把偏重于“筋骨皮”等有形东西训练的拳种叫做外家拳,那么通过“筋骨皮”的训练而增长较大的人体力,就是杨澄甫所指的“外劲”。关键是我们必须弄清,通过“筋骨皮”的训练主要能增长什么人体力的问题。

现代人体结构知识告诉我们,人体是由9大(或10大)系统构成的,其中的运动系统具有支撑人体、保护内脏器官和负责人体运动的功能,它主要由骨骼、关节和肌肉三大部分构成。“筋骨皮”中的“骨”是它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筋”是它的附属结构,起着固定和连接关节的作用;“皮”是肌体表层的皮肤组织。毫无疑问,通过“筋骨皮”的训练而增长的主要力量,就是“外劲”“外家之力”,就是人体的肢体力。

另外,肢体力是人体力中最容易外显和引动的劲力。人们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引动和显示出肢体力。反之,人体其他性质的劲力,是内在的东西,靠意识难以引动,靠肢体难以显示。杨澄甫对“外家之力”或“外劲”特征的阐述,与肢体力的这些特征或特点是一致的。所以,从特征上看,他所指的“用意不用力”中的“力”“外家之力”“外劲”,也是人体的肢体力。

(3)杨澄甫所说的“内劲”是什么性质的人体力呢?这里他同样没有涉及其本质的问题,但却对这种劲力的开发运用作出了深刻的阐述。据此,我们也可以作出进一步的分析。①既然“内劲”是在“用意不用力”,或者说是在不用(或少用)肢体力的情况下进行开发运用的,因此,“内劲”理当不包括肢体力。②杨澄甫强调练拳要用意、用气。用人体力学的知识分析,用意必然要用念力、增强念力;用气必然要用气力、增强气力;以意领气循经络运行,念力和气力必然会疏通经络,按摩脏腑,提高人体生理功能,从而增强心脏跳动力、血管舒张力等人体力质量。所以,杨澄甫所说的“内劲”,从理论上讲,当是除肢体力以外的其他人体力。但由于心脏跳动力、血管舒张力等,在武术中可以开发,却不能直接调动它们为武术技击服务。因此,从武术技击本质出发,在武术中讲“内劲”时可以将它们忽略。

值得一提的是,太极拳著名理论家陈鑫,早在清末民初已触及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人体力即念力的问题。他说“心劲一发,而周身之筋脉骨节,无不随之,外之所形,皆由中之所发,故曰内劲”。这里陈鑫明确地把“心劲”当成“内劲”。“心劲”就是我们今天人体科学中所说的念力。“内劲”肯定包括“心劲”,即念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武术界传统理论中所指的“内劲”,包括念力和气力两种性质不同的人体力。念力从本质上看是人脑意识活动产生的力。气力从本质上看是人体之气与人体组织器官相互作用产生的膨胀力或冲击力。“外劲”则是指人体的肢体力。肢体力从本质上看是人体肌肉收缩拉动骨骼,骨骼以关节为转轴,带动人的肢体运动而发出的一种机械力。这几种人体力,在武术健身或技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