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050-中-字因人贵(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50 ![]()
![]()
![]()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050-中-字因人贵(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50 每日一题:字因人贵之反例 从古至今,字因人贵的反面例证太多了,枚不胜举。宋代有个人叫蔡京,身居高位,字写的也不错,“苏黄米蔡”四大家中的“蔡”指的就是他。因为他是个奸臣,后来人们不仅不愿再提到他这个人,也不愿再提起他的字,就把他从“苏黄米蔡”中去掉了。再提到“苏黄米蔡”时,这个“蔡”指的是蔡襄,也是当时的一个大书家。秦桧大家都知道是个大奸臣,他害死了民族英雄岳飞。据史料记载他写的字也不错,可是他人是个坏蛋,后来人们也就不再提起他的字是好是坏。据说有个姓秦的状元到了杭州凭吊岳飞的时候,曾不无感慨地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自古英雄羞名桧”,下联是“我到坟前愧姓秦”,说的多好啊。还有郑孝绪、严嵩等等。有兴趣大家可以查查这方面的资料。谈到这个问题时,有人把赵孟頫也归入这一类,但实际并非如此。赵孟頫我们以后会作专门介绍。 每日一字:中 “中”字是个法字,结体要求是,中间的“口”字呈扇面型,“口”字的下横要与其它笔画相互咬合起来;“中”字的一长竖要直而挺,上短下长,且位于整个字的正中位置。行书的一长竖居中最好,但稍偏右一些可以,偏左则不可。另外,宁右勿左的原则,不可太过,过犹不及,亦不可取。草书写起来有一定难度,也不省事。由此可以看出,草书也不单单是为了快。草书有草书的法度(法则与尺度)。书法最忌造作。
![]()
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 ——《說文》 中,事物的内部。字形采用“口”作字根。中间的一竖丨,表示上下贯通。
——《象形字典》 中,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汉典》 中zhōng——古代的旌旗由多条叫做“斿”(古同“旒”)的飘带组成。飘带有多有少,其中以王的旗飘带最多,有十二“斿”。甲骨文、金文的中字,像一杆多斿的旗,旗杆中段束扎木块,以加强旗杆的抗折强度。这个木块就叫“中”。由于它位处旗杆中段,把斿中分为上斿下斿,所以中的本义为当中、中间,引申为里面、内中。《说文》:“内也。从口,上下通。”为人处世中正平和,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也叫做“中”,如中行、中庸等。引申义有内里,两端之间,四方相等,适宜等。如心中,中等,中心,中意。唐兰说:“古时有大事,聚众于旷地先建中焉,群众望见中而趋赴。群众来自四方,则建中之地为中央矣。”中日即如日中天,指日中午时。人之处世中正平和也称中,如中庸。 中zhòng—达到目标,科举及第,遭受等。如百发百中,中状元,恶意中伤。 另: 【构造】象形字。甲骨文像旗帜形,上下为斿,方框为立中之处。本是氏族社会的一种徽帜。金文大同。篆文省去斿。隶变后楷书写作中。 【本义】《说文·丨部》:“中,内也。从口,上下通。”析形是就篆文所作的解说,所释为引申义。本义当为氏族社会的徽帜。 【演变】中,本义为氏族社会的徽帜。古代有大事,先在旷地立中,群众望见则从四方会聚于中,故引申为指①中央:宛在水~央|王者必居天下之~|~心|华~。又引申指②内部,里面:田~有株,兔走触株|家~|城~|心~|车~。又引申指③两端之间的位置:有蛇于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身,首尾皆救|~年|~指|~锋|~秋|途~。又引申指④等级在中间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士闻道,若存若亡|~等|~学|~级|~型。又引申指⑤不偏不倚: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丏曰:“臣请令鲁~立。”|适~|~庸。又引申指⑥中人:士不~而见,女无媒而嫁|作~。又引申为⑦合适,适中:吾前收天下书,不~用者尽去之|~看|~听。又表示⑧成,行:这样做~不~?
~。上古我国华夏族生活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遂专指⑨中国,中华:古今~外|~医|洋为~用。又读zhòng,由适合,用为动词,表示⑩正对上,正好合上:百发百~|选~|猜~|~意|~肯。又表示(11)遭受:饮酒~风|~伤。又表示(12)科举及第:~状元。 ○仲,甲骨文中用“中”来表示居中,篆文另加义符亻,写作仲,从人从中会意,中也兼表声。读zhòng,本义指①排行居中的人:伯氏吹壎,~氏吹箎|难分伯~。引申也指②居中的:方~春而东迁|~裁|~夏。 【组字】中,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部。凡从中取义的字皆与中央等义有关。 以中作声兼义符的字有:仲、忠、盅、衷。 以中作声符的字有:冲、忡、肿、种、钟、舯。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中,表意,甲骨文 ![]() ![]() ![]() ![]() ![]() ![]() 【辨析】①以“中”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onɡ,但声调和声母不同。zhōnɡ:钟、忠、衷、盅∣zhǒnɡ:肿、种∣zhònɡ:种、仲∣chōnɡ:冲、忡。②“折中”也作“折衷”,现在的推荐写法是前者。③中/衷 这两个字都有在中间、内中等义,读音相同,是同源字。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这是“卉中自生香”的“中”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是直立的一面旗帜,向左弯曲的四条线是“旗旒”(旗帜上的飘带),而中间的“口”形就表示“中间”之意。②是金文的形体,“旗旒”飘向右边。③是小篆的形体,把“旗旒”全省略了,中间旗杆呈弯曲形,这是一种书写上的美化。④是楷书的写法。 “中”字的本义就是“内”或“里”,如:“草中狸鼠足为患。”(柳宗元《笼鹰词》)也就是说:草里狸鼠之类足以成为祸害。由“内里”之义又可以引申为“中间”。至于“中夜哀鸣”(傅玄《短歌行》)里的“中”字,是“半”或“一半”的意思。所谓“中夜”就是“半夜”,“中途”就是“半路”。 请注意:“中”字若用为动词的时候,就不能读作zhōng(忠)了,而必须读作zhòng(众),如:“圆者中规,方者中矩。”(《荀子·赋篇》)其大意是:圆的,要符合画圆形的仪器的要求;方的,要符合画方形的工具的要求。所以这个“中”就当“符合”讲。“百发而百中”,也就是动词“射中”之义。还有“命中”和“中伤”等等,都是当动词用,必须读为zhòng(众)。 ——(左民安《细说汉字》) 皎然掌上的“中”字——“中”字趣释 “中”字甲骨文作“ ![]() ![]() ![]() 第二种说法:“中”像将一面旗帜插入“ ![]() ![]() ![]() ![]() “中”字的金文,其形体与甲骨文基本相同,小篆则由金文省减而成为“ ![]() ![]()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僧人出身的诗人。一天,一个很爱写诗的僧人听说皎然的诗写得很好,便带着自己写的一首题为《御沟》的诗作去请皎然指点。皎然看后觉得其中“此波含圣泽”一句写得不好,便对那位僧人说:“诗中的这个'波’字用得不妥,是否考虑改一下?”那个僧人听了皎然的话,颇不以为然,竟怫然而去。但是皎然料定,这首诗的作者想不通只是暂时的,他必然会想通,想通了还会回来找他的。于是在自己手上写了一个“中”字,握之以待。 没过多久,那个僧人果真又回来了,并且高兴地对皎然说:“你的意见很好,我考虑再三,'波’字用得不太妥当,我想将它改为'中’字如何?”皎然这时不慌不忙地把手一伸,以掌上的“中”字相示,两人都高兴地笑起来。 ——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 ——(陈政《字源谈趣》) 【050-中-字因人贵(二)】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6/06/26/001340679.shtml(北方网) |
|
来自: MAY的学习簿 > 《田蕴章《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