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崋峲山”(下)

 鹿渌 2018-02-12

雪绒花 来自纪录园 03:30

尚不能确定“崋峲山”,心有不甘。其间发动了好友群,好友孟老师碾转找到梅园徐巷一位常年在周边山上采草药的老中医,也不知道此山。那就采取迂回战术,考察周边的舜柯山、孔山,或许能从地理和人文上得到更多踪影。


元旦过后次日,独自攀登上舜柯山主峰。山道弯弯,盘山公路仅到半山腰。少人踩踏的山脊小道荆棘丛生,裤衩扎毛,绒衣背上扎了个大洞,手背满是血痕,艰难登上仅次于惠山主峰的海拔约300米的锡地第二高峰舜柯山顶。极目四顾,浩瀚太湖,连绵惠山,西城风光,尽收眼底。南眺东山处,那俗称的“小山头”映入眼帘,与古籍中描绘的地形地貌非常一致,更确定了心中的信念。

(舜柯山)

(惠山)

(远眺崋峲山)

(崋峲山全景)


再访孔山,顺便瞻仰尤袤墓。经过梅园丁村,向村上一位丁老先生问得孔山和尤墓去路,顺询“崋峲山”和陆巷情况,其答:“崋峲山”不知,但陆巷那边就是“崋峲湾”,是“崋峲支”,还告知负责修谱的人员姓名。说那里原还有华利(崋峲)湾小学,建太湖学院才拆。崋峲湾,这是条好线索,崋峲山呼之欲出。

(丁村)

(华利<崋峲>湾小学旧址)


等不及年后,稍有余暇,腊月二十二,就赶去西山陆巷。打听找到负责修谱的陆继根老先生,宗亲见面分外亲切,正好请教接下来要承担的本乡西园支续谱事宜,问起崋峲支来历,答曰因始迁祖迁徙此崋峲湾(东山崋峲湾)而得名。翻阅民国戊子年(1948)梁溪西乡陆巷崋峲支宗谱序:“崋峲湾者,距锡城十里许,左倚九龙峰,右凭舜柯山。”数月来的奔波,至此崋峲湾、崋峲山、崋峲口已昭然若揭。

(陆巷)


告别陆巷,又驻足小山头(崋峲山)凝望,思绪泉涌。

“崋峲山”,史上曾留有诸多遗韵胜迹。


《锡山景物略》记:明正嘉年间,有八十老人杨三泾,在此即山作崋峲草堂。三泾好长生术,游方访道,终无所遇,归老山中,一时名人皆赋诗题赠。三泾名永年,同时高隐共得五人,明州刘舆竹绘成五老图,羽扇纶巾,飱霞坐石,皆有出尘之致。总山王公跋尾,时则永年年已八十五,王云阁治八十一,顾处舟恒、丁访樵煦皆八十五,顾新齐泰九十三,并赠以诗:“朝看山云暮岭烟,春花秋月自年已,忘机共得逍遥乐,疑是人间别有天。”


明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窃国乱政,矫旨逮系迫害东林党人,遣派心腹来江南缉捕。同年3月14日,已被削籍归里,原都寮院左都御史、东林党领袖高攀龙自度难免,深夜急写《遗哀》一则及《别友柬》一通,置于桌上,凌晨赴后园,效屈原之志投池以终。其时党祸酷烈,人心畏惧,家人草草将其埋于无锡西郊横山附近。崇祯元年(1628),东林冤案平反,高攀龙亦获昭雪,赠官、封荫、赐谥,并准谕茔祭葬。皇帝钦派礼部官员前来无锡,为高攀龙勘定茔域,墓址选定在无锡南崋峲湾。《康熙字典》载:“崋峲,山名,在無錫縣高忠憲公葬處。”崇祯三年(1630)十二月二十八日,其子世儒奉旨在原址重建墓安葬高攀龙,并由其生前好友钱谦益等人,分别撰写神道碑、墓志铭等,帝特遣常州府官员前来宣读祭文致奠,葬礼十分隆重。

钱谦益铭文曰:“唐虞世远麟凤忧,出非其时来何求?高冠长佩芳泽稠,珩璜据瑀粉相摎。回翔延伫经九秋,虹蜺扬光白日雺。兰芝不分蕙为茅,先君后身众所雠。”

大学士朱国桢铭文曰:“千古学术自有真,诸儒讲席多平分。吾道南矣梁溪愤,东林书院天下闻。顾公开坛从如云,高公领褒同其羣。程朱订定埽纷纭,阴霾积久见朝昕。”


“崋峲草堂”毁于何时无从记载,高忠宪公墓亦于清顺治三年(1646)二月二十九日,由其后裔迁至璨(产)山东南麓,遗址陈迹均湮没于历史尘埃,连“崋峲山”名竟也渐渐随之消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