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又吃撑了,不是只在春节。”

 Graceofsun 2018-02-12



《‘饮食与心理’ 之‘暴食症’》



文 | 吴在天



很多朋友看了我的文章《为什么有人吃饭总会剩一口?》(详见今天第一条推文)就在微信后台给我发消息,讲述了自己在吃东西上的心理问题。不少朋友问到:为什么自己会控制不住的暴食暴饮?

 

譬如,她们会暴饮暴食,吃很多东西,严重的会一直吃到不仅是把胃塞满,还要把食管塞满,一直吃到食物堆到了咽喉处。


然后,她们会拼命呕吐,或者用手扣,或者吃呕吐的药、泻药,或者用其他办法再把吃掉的东西给吐出来,甚至会连胃液也吐出一部分。



01



有位叫小Z的网友说,她非常羡慕那些可以一日三餐进食的人。现在的她就像吸食毒品似的,控制不住地吃,吃到撑都很难停下来。

 

她从高中开始出现暴饮暴食。一开始和可以和别人一起吃饭,但是慢慢的好像无法控制自己,一刻也不能停下来。把家里的零食都吃光,狼吞虎咽的吃掉,撑的难受,但就是控制不住。

 

她说印象最深的是在高二那年,晚上睡觉都睡不了,就像毒瘾发作一样。她偷偷跑去打开冰箱,把能吃的东西都扫光了,妈妈骂她是饿死鬼投胎,把她吃的东西抢走。


她说,那时候的她根本就顾不上任何的自尊,哭着求妈妈给她吃的东西,甚至是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吃。


等到读大学的时候,体重激增,反反复复的减肥,却又控制不住的吃,每次都买一大堆零食回来,宿舍没有人的时候就狂吃。


吃到撑的时候,就会开始吐,一开始只是撑到吐。后来她学会了扣喉催吐,再后来,她说自己已经熟练到一种境界,想吐就吐,都不需要通过扣喉,甚至吃完东西过一段时间后再吐都可以。


除了家里人,没有人知道她这个秘密,她说有时候看着自己,就好像看见一个怪物一样。




02



可以正常吃饭的人,可能很难理解暴食暴饮的人。因为吃饱了,你的肚子就很难再吃下东西,所以很难理解暴食者,是怎么往肚子里装下这么多食物的。


但其实暴饮暴食的人,在那个时候已经不在乎好吃不好吃,他们只想往嘴里塞食物进去。


有时候也会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但就像小Z说的,像是染上毒品一样,没办法控制自己,会一直吃到自己实在难受的不行。催吐、节食、暴食,循环反复。



03



为什么,她们和食物的关系会变成这样?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孩子在3岁前,尤其是6个月前,孩子与妈妈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客体关系。而这些暴饮暴食的女性朋友的心理问题,很可能会回溯到,她和妈妈的关系上来。


比如说吃饭,你就和食物建立了一个关系。如果你是主体,那么食物就是你的客体。


我们今天怎么进食,其实反映了我们过去最早进食的状态,而我们最早的食物是什么,我们最早的食物,就是妈妈的乳汁。



也就是说,你现在怎么吃饭,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你幼年如何吃奶。所以你小时候怎么吃奶,其实反映了你和妈妈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同时,也会反映你和给你提供食物的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正如我之前写的文章《为什么有人吃饭总会剩一口?》(详见今天第一条推文)里讲:如果用客体关系来解释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孩子想在这个关系里面拥有一点自己的自主权。故意剩的那口饭展现的是这个孩子自己的意志。


那么,对于暴食暴饮的情况又是何解:如果按照客体关系理论来理解,她和食物建立这么病态的关系模式,很有可能是因为她童年的时候,和她的妈妈的乳房建立了病态的关系模式。

 

我们都知道,婴儿会夜哭,有很多的育儿经会用这样的办法对待夜哭的婴儿。就是别管孩子,让他哭,就这样让他哭一个星期就好了,一个星期后他就不哭了。(延伸阅读:《“哭声免疫法”与“睡眠训练”,坑祖宗》)


这个办法非常有用。但是孩子不哭,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个孩子很绝望,绝望了,就不再哭了,因为哭了也没用。


孩子还不会说话,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情绪。哭,就是孩子沟通的方式,孩子想让大人注意到他,饿了,拉大便了,或者身体哪里不舒服了,总之是要让成年人注意。


敏感的妈妈,会通过孩子不同的哭声,发现孩子需要什么,或者会对孩子有回应,至少在情感上能去满足孩子。


但是很多父母可能就觉得,孩子太烦了,所以最好有种直接简单的方法,让孩子不哭,这样晚上就可以睡个安稳觉。


而小婴儿的新陈代谢和成年人不一样,小婴儿一天可能需要吃很多次,每隔几个小时就需要吃点东西。但是这样成年人也会很麻烦。


有些育儿的书会说,要定时定量喂孩子,而这就变成不是按照孩子的需求来喂养,而是按成年人的节奏去喂养。


比如,孩子饿了想吃的时候会哭,但是父母要按设定的计划走,不到时间不给他吃,一天就按规定的时间给他吃多少次,每次把孩子喂饱。


也许从营养上来说,这确实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感受上,这个孩子会经常体验到一种饥饿状态,或是吃撑的状态。



04



这会导致孩子出现一种什么状态呢?

 

想吃的时候没得吃,一旦有可以吃的机会,他就会拼命的狂吃。孩子就会体验到两种极端难受的状态:要么饥饿,要么吃撑。


但是等吃饱了,孩子又会吐奶。吐奶和泛奶是不一样的,泛奶是不自觉的打嗝,奶汁就会从嘴里泛出来,泛奶是绝大多数孩子都有的现象。但是吐奶,是孩子主动的在吐,你可以看到孩子在做努力要把奶汁给吐出来。

 

为什么?

 

孩子是在表达他的情绪,表达他的愤怒:你很重要,我很需要你,但是为什么在我需要的时候你不来,我离不开你,但是我又恨你。


这就是孩子和喂养者这个客体的关系的呈现,也是孩子和食物关系的呈现。



05



当你的身体在表达饥饿的时候,同时你也希望有人能来填补内心的孤独。


之所以很多失恋的人也会拼命的吃东西,也就是为了填满空缺的内心。


精神上有需要,身体就常常来配合。与“暴食症”相对应的还有“厌食症”,它们都属于进食障碍。


精神分析会说,暴食症是攻击行为,厌食症是对生命的拒绝,都是为了达到自我伤害的目标:我要把你们(父母)的孩子活活撑死或饿死。

 

而这种行为,就像是在对父母表达难以言说的情绪。



06



我在文章《厌食的背后,是在拒绝什么?》(详见今天第三条推文)里也讲述过:

-

厌食症是想通过控制饮食来控制体重,以要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厌食的结果是身体消瘦、生命功能衰弱,最后可能会失去生命。厌食症是在表达对生命的拒绝。


我们的生命来源于父母,我们几乎所有对自己的拒绝都是对父母的拒绝。


而父母表达对孩子的拒绝,特别常用的方式是拒绝孩子的性别,所以我们会看到,进食障碍的人群中以女性居多。

-


对于进食障碍的治疗,却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比如:在身体和营养方面,控制暴食或恢复体重;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应对与进食障碍相关的想法和行为;通过家庭治疗帮助个体,解决可能导致进食障碍的关系问题或冲突。


进食障碍是以进食的异常为表现形式,解决问题的根本却在于症状背后的心理问题,它揭示的,是情绪和躯体健康的密切关联。



作者 | 吴在天

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行业从业7年,始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公众号 | 不懂点心理    ID | bddps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