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生活和修行

 秋荷荷 2018-02-14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非暴力沟通》


这本书的作者是临床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他于1963年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原则,不仅启迪了人们使个人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方法,还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矛盾。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马歇尔博士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博士发现的一种神奇而平和的交流方式,又称为爱的语言。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目前非暴力沟通已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层面和各种环境之中,帮助预防和解决各种环境中的冲突与矛盾。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与幸福。


马歇尔博士说: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于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在即使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当我们的语言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暴力沟通》,读取其中的精华。




人与人在沟通中,暴力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一开始听到“非暴力沟通”这几个字,你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心中本能地出现了反对的声音:我一直就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啊,怎么会与“暴力”这两个字扯上关系呢?


可当你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你会发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方式,确实会伤到别人。


锋芒毕露的指责或者隐隐约约的嘲讽,一板一眼的说教以及斩钉截铁的否定等,这些语言暴力让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会给我们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一堵墙,关系也由此变得疏远和冷漠。


那么,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暴力语言是怎样产生的呢?


我们经常看到,在沟通中,我们习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把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人或事物归类为不道德或者不正确的。


比如,如果女朋友对我体贴一些,我会说她“太粘人了”,反之,如果女朋友不体贴我,我会说“她冷漠得像一块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工作上的细节,我会认为他“有强迫症”,可是,如果我更在乎细节,我会说同事“粗心大意”。


语言中含有批评,指责,辱骂,归类,评论等情感色彩的话语,都是用道德标准在批判别人。


用道德评判的方式来提出自己的主张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但别人难以接受,也会招来敌意。


即使别人迫于压力或者出于内疚接受了我们的批评,也不是百分百乐意的,里面掺杂了不甘和埋怨。我们的需求或者愿望就很难得到满足。


此外,在与他人沟通时,我们还经常与他人进行比较,进行比较的结果是,我们会认为自己活得很惨或者活得相当幸福,这种比较像一层雾气,让我们看不清对别人和对自己的爱。


我们都知道,我们得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行动负责,但在语言中,我们却广泛使用“不得不”和“你让我”这样的词语来回避个人责任。


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暴力沟通的一种,它不仅淡化了个人责任,还忽视了情感的根本源泉。


很多人沟通时喜欢传达命令,这是社会中强者惯用的表达方式:比如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领导对员工下达任务等,他们在沟通中往往含有强人所难的成分:如果你不配合,就会受到惩罚。


可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无法强迫别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沟通方式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还会造成彼此心灵的隔阂。


以上这些表达方式在生活中很常见,虽然清晰地表达了我们的某些愿望,却忽略了感受和需求,让我们难以体会心中的爱,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




以自己为主角时,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自己?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语言暴力,非暴力沟通应运而生。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四个要素。


1 观察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说出观察的结果。


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对观察的事物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


有位印度哲学家说过这么一句话:“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保持客观的观察而不进行主观评论真的很难.我们在观察他人的行为时,经常会带有批判,指责和其他方式的分析。


比如,在看球赛时,客观观察的结果是:欧文在过去的5场球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能进行主观地评论: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再比如,客观事实是: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若加上主观评论,就会这样说:米奇花钱大手大脚。


如果在观察中加上了自己的主观看法或者评论,人们会倾向于听到批评或指责,甚至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抗,做出不友好的回应。这样,双方的关系会更加疏远。


因此,我们尤其要注意:不能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



2 感受


感受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


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


但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压抑自己的心灵,体会不到自己的感受,更无从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有位太太对沉默寡言的丈夫抱怨道: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


这听起来像是对自己的丈夫进行批判,丈夫听后难免会感到委屈和退缩,结果这位丈夫果真一动不动,真的像一堵墙一样。


太太看到丈夫的表现更为来气。


其实啊,这位太太的潜在意思是:我感到孤单,希望先生多体贴自己。


如果这位太太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那么两个人的感情就不会这样冷冰冰透心凉了。


清晰地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感情,还可以改善工作。


作者曾经去给黑人学生上课。但学生们都没有认真在听,有个女孩开始修理指甲,还有个学生把脸贴在玻璃上一直往外看。


作者有些紧张。他的局促不安引起了一个学生的不满,他向作者提问道:你讨厌黑人,不是吗?


作者于是坦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他说:我很紧张,但不是因为你的肤色,而是因为与你们初次见面,希望得到你们的肯定。


他正确而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们开始配合他的讲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可见,正确表达自己感受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怎样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呢?


可以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当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这些词汇可以表达我们的感受:如兴奋,喜悦,甜蜜,兴高采烈,快乐,感动,愉快,心旷神怡等。


当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可以用这些词语;害怕,担心,焦虑,心神不宁,心烦意乱,苦恼,生气等。


需要强调的是,在非暴力沟通中,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的区别。


举个例子:如果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可以这样表达感受: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或者说:“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


但如果说:“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这就不是感受,而是想法了。


再举个例子:如果对一个人强烈不满,可以这样来表达感受:“我一想到你,就会火冒三丈。”可如果说:“我想打你。”这就是自己的想法了,而非感受。



3 需要


了解完感受,我们来说一下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哪些需要会导致什么样的感受呢?也就是说:感受的根源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不在于别人,而在于我们自身。真正让我们产生感受的,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当我们听到自己不喜欢的话语时,会有四种反应。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误,这会让我们自己感到内疚与不安,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驳斥对方。


第三种是了解并接纳自己的感受与需要。这时,我们已经开始了解感受的根源在于自己。不再去对别人进行指责。


相应地第四种反应就会产生: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与需要。


如果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把不好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就容易让对方自责和内疚,比如:父母对孩子说:“我们很伤心,因为你成绩很差”。


如果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或许他会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来让父母开心,可令人遗憾的是,这努力背后的动机并不是出于对学习的热爱,而是出于对父母的内疚,效果也不会长久。


父母可以这样说:“你的学习成绩不好,我们很难过,因为我们希望你热爱学习。”


在这句话里,父母说明自己难过的原因是来自他们本身,因为他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听后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习的动力也进行了升华。


“需要”正确表达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比如: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很失望,因为我希望你健康成长。再比如:你这么说,我很紧张,因为我需要尊重。


一旦从自身出发,正确地表达需要,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 请求


现在我们来讨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请求。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需要请求别人的帮助。怎样提出请求会得到积极的回应呢?


首先,在提出请求时,对请求的描述越具体越好,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


比如说:我希望你能在规定的时速内驾驶。而不要这样讲:我希望你能好好开车。


其次,要明确谈话的目的。我们发出声音,就希望得到回应,但如果你发出的请求不明确,别人会找不到其中的点。


比如太太对先生说:我叫你带酱油回来,你却忘了,好烦啊。


她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先生赶紧出去买酱油。


可在丈夫听来,这好像是太太对他的指责。


再次,要向对方请求反馈。我们表达的想法,可能与对方理解得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向对方请求反馈,确保自己的表达与对方的理解没有出入。


最后,了解他人的反应。要了解对方此时此刻的想法与感受,了解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请求。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在沟通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我们举个例子来把四大要素综合一下:处于青春期的儿子把自己的脏袜子丢得到处都是,母亲很不高兴,但她没有用道德批判的方式去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没有用命令的语气去跟儿子讲话,也没有用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她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观察:我看到咖啡桌下面的两只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


然后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不太高兴。


接着说出了自己的需要:因为我看重整洁。


最后提出了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放进洗衣机?


这种表达方式很清晰,也很平和,让人如沐春风,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精妙之处。




以他人为主角时,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倾听他人,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上面我们讲了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自己,下面我们将探讨如何倾听别人,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要求,并给予反馈。


倾听的作用非常大,它不仅可以预防潜在的语言暴力,还可以让谈话生动有趣。


但是,大多数人不懂得如何倾听别人。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就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大多数人还不具备这个能力。”这是因为,当别人表达自己时,我们往往急于给出安慰,或者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因此,在倾听时,首先,我们要放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要全心全意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体会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与请求。


只有这样,才能接纳和理解倾诉者,治愈他们心灵的创伤。


其次,倾听完他人的表达,充分感受到他人之后,要主动地表达我们的反馈。反馈时要留意自己的语气,避免其中含有批评或者嘲讽的成分。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说说自己看完这本书的感受。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


在家庭中,如果懂得彼此之间好好说话,矛盾与争吵必然会少很多,这样的家庭无疑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而不幸的家庭多半是由不会好好说话引起的。


在工作中也如此,如果一个人谦逊有礼,懂得好好说话,那么他在职场中会如鱼得水,他的事业会平步青云,反之,很多人,因为不善沟通,而深陷职场失意的旋涡不能自拔。


人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本身,如果能跟自己好好沟通,和平共处,一个人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非暴力沟通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它能突破那些引发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可以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能够把充斥暴力语言的厚厚墙壁,转变成一座通往彼此心灵的桥梁。


希望大家都能领会非暴力沟通的精髓,让非暴力沟通唤起我们心中的爱与柔情,通过它,我们学会如何尊重与倾听别人的心声,也懂得如何爱自己。


希望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如知时节的春雨般,润物细无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