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吃的每一碗燕窝,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之道

 四天天语图书舘 2018-02-15

专心做自己,让世界听见你

吃燕窝,我只选碗燕

——刘嘉玲

自三宝太监郑和将燕窝从南洋进献给明成祖朱棣起,燕窝便齐名人参、鱼翅、鲍鱼,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传统滋补圣品。

此后数百年的历史长河,燕窝在文人食客与医者著述中,都有着不错的人气。

清代著名吃货才子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记载了燕窝的做法。

“燕窝贵物,原不轻用。如用之,每碗必须二两,先用天泉滚水泡之,将银针挑去黑丝。用嫩鸡汤、好火腿汤、新蘑菇三样汤滚之,看燕窝变成玉色为度。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腻杂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以柔配柔,以清入清,重用鸡汁、蘑菇汁而已。燕窝皆作玉色,不纯白也。”

美食文人袁枚著作的《随园食单》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也是一位美食家。

年轻时,蔡澜便懂得:“我们跟整个宇宙相比,只是短短几十年,一刹那的事情,希望自己可以快乐一点。”于是,他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快乐,游遍四海、友遍天下。

作为美食家,蔡澜一生品美味无数,曾著有《人生必去的餐厅》,然而在蔡澜眼中,最好的味道,还是妈妈做的味道。

蔡澜的妈妈是个小学老师,曾经,蔡澜在一次专访中谈起自己的母亲。

“我妈很喜欢吃燕窝,吃了十几二十年,她常常吃,所以我也会常常买。现在她老人家90多岁,皮肤却比儿女们还要白皙。”

与金庸、倪匡、黄沾并称的香港四才子之一:蔡澜

燕窝贵物,来之实属不易。

金丝燕生活在东南亚岛屿巨大黝黑的天然洞穴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黝黑湿滑的石壁上,仅靠简单的设备攀岩采集燕窝,这群人被称为采燕人。

传统的采燕人,依靠火炬照明,以矫健的身手,沿着利用树藤与竹子搭成的简陋鹰架,如蜘蛛人般援壁而上,直达一百公尺高的洞顶,将洞壁上弃置不用的燕窝采下。

区别于传统的采燕人,现代的燕窝采摘作业一般在燕屋中进行。

燕屋,就是燕农为方便燕窝采集,为金丝燕仿照洞穴环境,人工搭建的栖息地。

这就是现代的燕屋,金丝燕与我们熟知的家燕不同,对生存环境尤为挑剔,燕屋最好设在附近有海、池塘、稻田、河流或湖泊的地方,远离空气受污染的工业区。

燕屋建好后,燕农会在燕子的出入口播放燕子的叫声,引燕筑巢。屋内装有加湿器,会将燕屋内的湿度调整到燕子最喜欢的81%,同时,燕农也会在燕屋内布置防御燕子天敌的诱捕装置,为燕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

成年金丝燕每年三次产卵,每次产卵期唾液腺均会分泌大量黏液用以筑巢,而每次雏燕飞出后,旧巢均弃置不用,待到下次产卵再做新巢。燕农会在燕屋中寻找弃巢铲下,方便金丝燕在下个产卵期寻址另筑新巢。

在东南亚和中国,数百年的燕窝食用与采摘产业,已使金丝燕与人类已经形成了互利互惠、和谐共生的关系,燕窝行业在为人类制造优质营养补品的同时,更为金丝燕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一盏小小的燕窝,连接了南洋的海与北国的风,也承载了金丝燕这个小小精灵的栖息生态,是爱意的传达,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之道。

正如2018新年中国政府献给大象的礼物一样,我们一直在寻求与行走在这个星球表面的其他物种,和谐共处的方式。也希望通过燕窝,传递爱与健康的生活方式。

燕之屋·碗燕

精炖好燕窝开碗就能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