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医 当代对“神治”的认识 一、国际“心理健康”定义 目前在心理学理论中,特别是在人格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杰哈塔(Jahoda,M.) 的“心理健康”定义最为著名,他提倡一种“积极的精神健康”(positve mental healh),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很有教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我做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体验、感惰、能力和微求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 心理健康的人的心态绝对不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或万念俱灰的,他会努力去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强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成长起来,去追求人生真正的价值。 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各种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和对立,保持均衡心态。他对于人生有一种统一的认知态度,当产生心理压力和欲求不满时,有较高的抗压力及坚韧的忍耐力。 对于环境的压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对的稳定,并具有自我判断和决定的能力。不依附或盲从于他人,善于调节自我的情绪和能力,果断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他能正确地认知现实世界,判断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受环境的支配、控制,而是顺应环境,适应环境,并积极地发问、变革环境,使之更适应人的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热爱人类,适当地工作和游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率地处理、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二、国内“心理健康”定义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又做了一个概括; (一) 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二) 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 (三) 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 (四) 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 (五) 人格统一和调和; (六) 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应,具有现实志向; (七) 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八) 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以上的心理健康定义,是与心理障碍和疾患相对而言的。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也有一个不断修正、完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