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被称为“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全球发病率不断攀升。为了普及、规范房颤的临床诊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团队,从房颤的定义和流行病学开始,通过一百个问题,为我们解答临床工作中有关房颤诊疗的最常见问题,干货满满,敬请期待! 目前几项关于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研究(RE-LY、ROCKET AF、ARISTOTLE)均排除了机械瓣膜置换和严重二尖瓣狭窄的房颤患者,故对于这类患者仍建议使用华法林抗凝。 2014年AHA/ACC/HRS房颤指南建议,置入机械心脏瓣膜的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目标强度(2.0~3.0或2.5~3.5),应依据人工瓣膜的类型和部位确定(I类推荐,证据级别B)(J Am Coll Cardiol 2014,64:e1-76);二尖瓣位置者的INR应至少2.5以上,主动脉瓣位置者的INR应至少2.0以上(I类推荐,证据级别B)(Eur Heart J 2010,31:2369-2429)。 RE-ALIGN研究是一项比较置入机械瓣患者使用达比加群或华法林治疗安全性的试验,由于使用达比加群者更易出现卒中、心梗、出血或机械瓣位置血栓形成,该项研究被提前终止,故2014年AHA/ACC/HRS房颤指南明确指出,人工机械瓣置换的房颤患者,不推荐使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III类推荐,证据级别 B)(J Am Coll Cardiol 2014,64:e1-76)。 针对其他瓣膜情况相关的房颤是否可使用NOACs抗凝,2015年EHRA颁布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NOACs实践指南对此给出相应建议,具体内容见下表1。 表1. 瓣膜疾病相关患者使用NOACs的适应证与禁忌 相关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