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癌介入专题2-射频消融术(RFA)

 昵称40699196 2018-02-20


射频消融术(RFA)


        肝癌介入专题上期介绍了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今天给大家介绍射频消融术(RFA)。肝癌射频消融术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最早是1999年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现陆军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从国外引进该技术,由于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肝癌治疗方法、且具有微创、高效、安全等特点,迅速获得业界公认,并在全国推广。加之我国的肝癌病人较多、以及国人胆大心细的特点,使得我们介入医生的经验、技术迅速提高,很快在全世界的消融治疗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射频消融是在影像引导下将射频针穿刺入肿块内,再将射频波导入体内,体内的带电粒子随着射频波方向的变化往返运动,粒子之间的摩擦会产生热量,造成射频针周围温度升高,最终温度可达到110℃。而肿瘤细胞温度超过42℃时就会出现变性,当温度逐步增高时肿瘤细胞就会完全热凝固坏死,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肝癌RFA治疗是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射频针直接穿刺置入肝癌内,可以对射频针周边的肝癌实行精准消融,很少损伤正常肝脏和周边组织。对3厘米以下的小肝癌完全可以用一根针一次彻底消融,取得和手术根治切除一样的效果,但其创伤要小得多,仅有一个小针眼,术后恢复也快。对于较大肝癌,可通过多针、多点消融的方法,也能取得不错效果,一些5厘米左右的肝癌也可做到完全消融。




病例分享


        患者老年女性,有乙肝携带病史,因为肝区不适体检,发现肝巨大占位入院,入院查肝功能基本正常,甲胎蛋白(AFP)明显增高。


增强CT:肝右叶巨大占位,明显强化(红色箭头),可见肝右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绿色箭头)


       结合患者乙肝病史、AFP增高及增强CT表现看,考虑原发性肝癌,合并肝静脉、下腔静脉癌栓,病情不宜手术,决定先行TACE治疗,再行RFA治疗。


肝动脉造影:肝右叶巨大肝癌染色(红色箭头),肝右动脉增粗并供血(绿色箭头)


微导管超选插管到肝癌供血动脉,并行TACE


栓塞后造影:肝癌肿瘤染色消失


       TACE治疗后出现发热,对症治疗后好转,一月后再序贯RFA治疗。


超声见肝右巨大肝癌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绿色箭头为射频针,红色箭头为消融后强回声)


多点消融后肝癌病灶完全被消融后强回声覆盖


        患者此后一直带瘤生存,多次复查并行介入治疗,病情稳定,无明显不适症状,这是发病4年余后复查增强核磁影像。


增强核磁动脉期:肝右叶肝癌病灶明显缩小,未见强化


核磁静脉期:肝癌病灶(红色箭头)缩小,肝右静脉癌栓(绿色箭头)缩小




肝癌射频消融,微创、精准、安全、高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