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400法(四)痰饮(九法)

 思明居士 2018-02-26
痰饮(九法)
痰为稠黏之饮,饮为清稀之痰,二者皆因脾胃运化失职,水饮内停而致病。痰与饮同出一源,本同标异。前人认为,痰属阳多热,饮属阴多湿。今分痰与饮两方面讨论如下。
(一)疏风解表,宣肃化痰
痰湿内蕴,风邪外袭,胸胁满闷,时或烦躁,咳痰清稀,多是泡沫,时时恶风汗出,面部发青,舌苔白腻,脉象弦滑。用疏风解表,宣肃化痰方法。
前胡6克  浙贝母12克  紫菀6克  杏仁10克  陈皮10克  半夏10克  南星10克  钩藤10克
加减法:
若表邪未解,尚有寒热,甚则头项强痛,必须重用疏表,方中加苏叶6克,或麻黄3克、葛根6克。
若痰多苔厚,可加化痰之品,佐以消导,并须注意饮食。
(二)苦泄其热,肃降化痰
痰热蕴肺,心烦,口干思凉,面赤唇焦,阵阵汗出,咳嗽,痰稠成块,甚则痰黄,大便干,小溲黄少,舌红苔黄根厚,脉洪滑数。用苦泄其热,肃降化痰法。
黄芩12克  栀子10克  前胡6克  生石膏25克(先煎)  杏仁10克  莱菔子12克  冬瓜子30克  瓜蒌30克  大黄6克  芦根30克
加减法:
若属痰热较重,或兼肝热阴伤之时,可加黛蛤散3克(布包),或青黛3克(冲服)。
若属痰实火热,当加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或再加葶苈子3-6克以泄肺热。
(三)甘寒育阴以滋其燥,苦甘泄热兼祛痰火
阴虚热盛而成燥痰,痰火郁热为时已久,肺阴受伤,气粗喘促,痰白成块,或胶黏如米粒,舌瘦质红尖绛,脉象细弦小数。用清燥救肺法。
沙参15克  麦冬12克  生桑皮12克  地骨皮12克  玉竹10克  生海石12克  黛蛤散12克(布包)  旋覆花10克(布包)  风化硝1.5克(冲)  瓜蒌霜18克(布包)
加减法:
若肺热较重,可加黄芩10克、苏子l0克、冬瓜子30克、甜杏仁10克。
若属肺阴不足,阴虚热灼,干咳痰稠而少,甚则痰中带血,加阿胶10克(烊化)、远志10克、天冬10克、南百合10克、白芍15克。
(四)宣肺气以化痰湿,和其胃清肃止咳
体肥面白,湿邪素盛,痰湿不化,肢体沉重,嗜卧乏力,脘腹胀满,咳嗽,朝暮为甚,舌苔白腻,脉象滑濡,用宣肺和胃,化痰肃降法。
苏梗10克  半夏10克  橘皮10克  枳壳10克  白术6克  远志12克  茯苓12克  炙草3克
(五)温阳散寒,以祛寒饮
寒饮乃中阳不足,命火式微,火不生土,水湿不化而致。症见面色黧黑,四末欠温,心虚且悸,痰多清稀味咸,舌胖润滑,脉象沉迟。用温阳化饮方法,苓桂术甘汤加桂、附、吴萸。
茯苓30克  桂枝10克  白术12克  甘草10克  肉桂3克  淡附片6克(先煎)  淡吴萸10克
加减法:
若药后中阳渐复,寒饮渐化,可改用桂附八味丸以缓温之。
若湿邪较重时,用补中益气丸加二陈丸,长期服用。都气丸亦可试服。
 
“四饮”治法
水饮停留,积而不化,停于胁下为悬饮;饮溢四肢为溢饮;上阻胸膈为支饮,下流肠间为痰饮。
(六)宣肺降气,攻饮逐痰
悬饮者,水在胸胁之内,如物悬挂,呼吸咳唾都能引起胁下疼痛,脉沉弦。患者体质比较强实者,可用攻饮方法,如十枣汤。
旋覆花10克(包)  苏子10克  莱菔子10克  白芥子3克  芫花炭3克  当归须4克  乳香2克
(七)逐饮除湿,通阳退肿
溢饮者,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痛重。此属水饮泛滥,寒邪外来,闭其孔窍,故当用汗法。
    若内外俱寒者,用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3克  桂枝6克  杏仁10克  炙草3克  干姜3克  白芍10克  细辛3克  半夏10克  五味子3克
    若外寒里热者,用大青龙汤化裁。
    桂枝10克  麻黄3克  杏仁10克  炙草3克  生石膏30克(先煎)  生姜3克  大枣3枚
(八)温散水饮,兼以泄肺
支饮者,是水饮停积心下,支撑于肺。可用温散水饮兼以泄肺方法。
苏叶子各5克  杏仁10克  前胡6克  半夏10克  细辛3克  五味子3克  甜葶苈3克
    
加减法:
若肺气不宣,胸闷喘满,可加麻黄3克以宜肺开郁。
 
(九)温阳化饮,兼定眩晕
痰饮者,阳气不足,水停不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胸胁支满,目眩气短,苔白滑润,脉见沉弦,或沉缓而滑。可用温阳化饮方法,苓桂术甘汤加减。
茯苓30克  桂枝10克  白术12克  炙草10克  半夏10克  陈皮10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