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无成竹,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居然这么可爱

 我的小孙孙全全 2018-03-03

四时不谢之兰      百节长青之竹

万古不败之石      千秋不变之人


 郑 板 桥 

原名郑燮,字克柔

号理庵,又号板桥

人称板桥先生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曾任

山东范县,潍县县令

政绩显著


客居扬州

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蝇头小楷太匀停

长恐工书损性灵


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40岁中进士后就很少再写了。


据说,郑板桥早年学书相当刻苦,写众家字体均能神似,但郑板桥终觉不足。


有次,他竟在妻子背上划来划去,揣摩字的笔画和结构,妻子不耐烦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划什么?


板桥恍然有悟:不能老在别人的体格上“规规效法”,只有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才能独领风骚。


于是,他取黄庭坚之长笔划入八分,夸张其摆宕,单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画,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求书法的画意,最终杂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即“六分半书”。



清人蒋士铨说他“写字如作兰,波磔奇古形翩翩”,生动地道出了“板桥体”的特质。



索我画,偏不画

不索我画,偏要画


郑板桥以“怪”著称。

他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



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郑板桥辞官后,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



但他最厌恶那些附儒风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



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



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郑板桥卖画,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经迈进市场,索性大大方方的。



他制定《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



“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



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郑板桥画竹欣赏






特价商品




作者:成梅英(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