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桓公的回国之路: 黎明前的黑暗

 海叔说春秋 2022-07-06 发布于四川

后世对齐桓公的印象大多是春秋霸主,尤其看重在其任内齐国的霸业。在齐桓公年轻之时,也不过就是齐僖公宠爱的其中一个儿子。

这个齐僖公似乎有着爱心泛滥的毛病,就是对自己的几个儿子宠爱,对自己兄弟的儿子也很宠爱,公孙无知就是齐僖公的兄弟夷仲年的儿子,公孙无知享受着和太子相同的待遇,这就决定了他的最终结局。

齐僖公每个儿子都宠爱,每个儿子也都纵容,在生之时齐僖公的儿子们就在明争暗斗,当时还是公子小白的齐桓公,常常与大族国氏、高氏相交,在齐国有着较为丰厚的政治资本。

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这就是说当年齐僖公派遣夷仲年礼聘鲁国,迎娶的可能就是公子纠的母亲,那么显然这个公子纠的背后力量也颇为强大。而公孙无知则是对内笼络,依靠的是后宫妃嫔和边疆守将,因此后来发动政变的时候,公孙无知就是通过后宫的寺人费成功夺取政权的。

齐襄公本来不是什么善良之君,对有所图谋的兄弟们也是不愿留情,在其即位而后就果断的剥离兄弟们的权力,甚至连公孙无知所享受的待遇也完全撤销掉了。齐国的政治环境对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非常不利,所以他们便带着随臣逃往国外。

公子纠选择的是母国鲁国,而小白选择的是莒国。在当时来说,鲁国是大国,莒国是小国,一旦齐国内政发生动荡,最有利的当然是公子纠。这段历史非常精彩,当时的泰山周边的国家,皆在密切关注着齐国的公孙无知之乱。

公孙无知的父亲多次负责联络负责联络鲁国,应该极有可能本身就是属于齐国朝臣中的鲁国派系,那么作为公孙无知而言,选择与鲁国结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公孙无知并非名正言顺的继承者,而且当年齐襄公与鲁国结仇,鲁国多年以来就始终在蠢蠢欲动,意欲削弱齐国而振兴鲁国,据史书中的记载公孙无知即位不久就死于内乱之中,其后齐国无君,鲁国才借不合礼数的说法,派出军队支持公子纠归国继位。

那么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当时的鲁国尚处观察期间,即一方面保护着公子纠,一方面也在随时监控齐国动向,如果齐国公孙无知无法稳定局势,鲁国就会站出来支持公子纠归国。也许在公孙无知短暂的在位期间,齐鲁之间可能达成了短暂协议。

有趣的是,当时的公孙无知夺取政权的最大功臣就是管至父,这个管至父跟管仲本来就是出于同宗,也就是说管至父属公孙无知的臣僚,也可能在推行联络鲁国之国政。而管仲此时亦跟随公子纠在鲁国,两人是否为齐鲁之间的联盟有所奔走,亦未可知。

鲁国的观察期并不长,也就在公孙无知即位的第二年,公孙无知就被朝臣所杀,史书载:“齐雍廪杀无知、管至父等”,公孙无知显然没有得到齐国大宗族们的鼎力支持,无法彻底稳定齐国的乱局。

鲁国庄公便与齐国大夫相盟,派兵护送公子纠归国,正式拉开与齐国的正面战争。鲁庄公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齐国没有君主,名正言顺的继承者除了公子纠还有个公子小白,在送公子纠回齐国的同时,也派出兵将由管仲带领前往暗杀公子小白。

公子小白当年广结大宗族,与周天子任命的上卿家族国氏、高氏皆有渊源,在公孙无知被袭杀而后,高氏的高奚就派人到莒国去给公子小白送信。因此可说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几乎是同时得到齐国内乱的信息,双方在情报战上是不分伯仲的。

公子小白的缺陷就在于没有大国的支持,莒国力量显然无法与鲁国对抗,因此得知消息而后的公子小白就轻装上阵,带着随臣鲍叔牙快马加鞭的赶回齐国,在半道上遭到管仲的伏击,险些丢掉性命。公子小白的夺位之战可说是惊心动魄,若非其在马车上装死,也很难骗过管仲的眼睛。

那边鲁国护送的公子纠得知公子小白的死讯,自以为再也没有人和自己抢夺齐国君位,也就从容自如的赶回齐国,以为身后有大国鲁国的支持,就能顺利回归齐国。哪里知道的是,公子小白受管仲偷袭而后,大难不死便更是紧张,日夜兼程的回到了齐国。

公子小白的最大优势,即在于此。都城里有大宗族国氏、高氏的支持,公子小白也便能说服那些尚有疑虑的朝臣们,等到顺利继位而后,公子纠的鲁国部队也就不足为虑了。半道上的鲁国军队得知公子小白已经成功逆转,就连鲁庄公也是大发雷霆,亲自上阵与齐国开战。

齐鲁战于齐国地界,齐国战力本比鲁国要强,此时国内新君拥立,朝中大宗族支持,离散的人心已是聚拢,对待这种扰乱自己内政的做法,齐国人当然是要全面抵抗的,鲁庄公带领的鲁国军队大败,甚至连鲁庄公自己也险些为齐国所俘虏,鲁国人也是顾不得什么支持公子纠归国了,灰溜溜的就逃回鲁国去。

其后在齐国的威逼之下,不得已将公子纠杀掉,而将管仲关押起来送回了齐国。公子小白的逆袭之路自此成功,而齐国人的好日子,其实才刚刚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