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奇谈:夺兄弟之妻,携公费跑路,春秋时期的奇人奇事

 林小霖 2018-03-05

这次我们说一位春秋时期鲁国名臣。故事要从庆父死后,季友立了庆父的儿子敖(即公孙敖),继承了世卿位置,公孙敖因为父亲的臭名昭著,不称孟氏,而改称自己为孟孙氏。也许因为父亲有弑君的特殊爱好,所以公孙敖的血液里也流淌着冲动的魔鬼,能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公孙敖少年不得志,在僖公时期政治地位有限。《春秋》中的第一次亮相是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春,“楚人伐徐,孟穆伯(即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师救徐”。能带兵打仗,可见此时孟孙氏曾经受到重用。但直到鲁僖公去世,鲁文公元年(公元前626年)公孙敖才再一次出现在《春秋》记述中。也正是从文公当政开始,公孙敖才开启顺风运,政治地位日渐陡增。 文公元年春天,周王室派来内史官叔服参加鲁僖公的葬礼,公孙敖听说叔服会相面,就带着两个儿子谷和难相面去了。国君大葬,他却有心思去相面,此举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这年秋季,晋襄公划定戚地田土的疆界,公孙敖前去参与此事。冬季,文公派他去齐国为自己聘的老婆,证明了文公还是很看好自己这位堂兄弟的。 文公二年,公孙敖又代表文公在垂陇与宋成公、陈共公、郑文公以及晋国司空士縠结盟。此时的公孙敖俨然已经成为了鲁国权臣。正在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一件小事却改变了公孙敖的命运,也因为这件事,他最终客死他乡。 事情是从他的正妻去世开始的。公孙敖的正妻戴己和陪嫁声己都是莒国人,应该是莒国的姑娘既漂亮又贤惠,深得公孙敖的疼爱。所以戴己死后,公孙敖就想再娶一个莒国姑娘做正妻,便去莒国行聘。

莒国人很是纳闷,声己不是还活着吗,为什么不把她扶正?羞愧的公孙敖便改口说,堂弟东门襄仲还没老婆,我这次给他娶亲。莒国人这才答应了。 转眼到了文公七年(公元前620年)冬季,徐国攻打莒国,莒国人前去鲁国请求结盟,公孙敖就到莒国参与盟会,同时为东门襄仲迎娶莒女。到达莒国境内的鄢陵,公孙敖在城楼上见到出嫁的莒女很是漂亮,竟然做出了惊人的举动,自己娶了莒女。这下可惹恼了东门襄仲,他召集部族打算进攻公孙敖,鲁文公也表示支持东门襄仲。然而在叔仲惠伯的劝谏下,最终,鲁文公阻止了这次掐架,并指派叔仲惠伯给公孙敖和东门襄仲做调解,让襄仲不娶莒女,公孙敖则把莒女送回去,重新和好为兄弟。双方不得不给国君面子,就都照做了。

本以为此事就已作罢,谁想到第二年,公孙敖利用去成周给周襄王吊丧的机会,还没到成周,就半路拐弯,带了礼物逃亡到莒国,找那个莒女过日子去了。 虽然携款潜逃,把脸丢到国外去了,宅心仁厚的鲁文公终究还是没有追究公孙敖的责任,另派了他人去吊丧,立了公孙敖的大儿子谷(即后来的孟文伯)继承孟孙氏。

就这样,本可以在政治上一展拳脚的庆父之子,从此与鲁国成了陌路人。后来公孙敖因为思乡情切,曾短暂的回国定居,但也只能闭门谢客,不能参与鲁国政治。最终克死齐国。 后来他的小儿子难经过一番周旋,才使得他的棺椁回到鲁国安葬。公孙敖死后被谥为穆,史称孟穆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