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公即位公元前627年十二月,鲁僖公去世,太子兴即位,是为鲁文公。文公延续父亲僖公的外交准则,维持与周边大国的和平关系,派遣上卿公孙敖前往晋、齐,重温过去的友好关系。齐、鲁世代通婚,文公自己的母亲声姜也是齐国的公主,为了巩固与齐国的同盟关系,鲁文公四年,从齐国迎娶齐昭公的女儿出姜为夫人,但当时鲁国没有派遣卿大夫迎亲,有违礼法。当时人们即预言出姜在鲁国不会有好结果,而这则预言最终也不幸言中,这件事暂且按下不表,稍后再说。 鲁文公六年,公元前621年,因卫、陈关系和睦,鲁国又曾有恩与卫君,鲁国执政卿臧孙辰派遣刚刚获得卿位的季氏族长季孙行父出使陈国聘问,意在结好陈国。最终季孙行父也迎娶了陈女,与陈国达成联姻。臧文仲对季氏的这个年轻人非常满意,秋季,再次派遣他到晋国聘问。临行前,季孙行父询问遇到丧事所应准备的一应事物。副手问:“准备那些东西有什么用?”季孙行父回答:“事先准备好应付意外的需要,这正是古人的训导。一旦需要却没有,就会陷入困境;事先备好就算用不上也没有什么坏处。”果然,当年8月14日,晋襄公去世,季孙行父事先的准备算是排上了用场。转年八月,晋灵公即位,鲁文公与齐昭公、宋昭公、卫成公、郑穆公、许昭公、曹共公、晋大夫赵盾在扈地结盟,重申晋国的霸主地位。 孟氏与东门氏的冲突鲁国上卿公孙敖是鲁庄公庶兄公子庆父的儿子,赫赫有名的三桓之一孟氏家族的族长,然而他似乎继承了老爹庆父的叛逆基因,做出了一系列荒唐的事。 公孙敖娶了莒国女子戴己为妻,生下长子孟孙谷,陪嫁的媵声己生下次子孟孙难。后来戴己去世,公孙敖又去莒国行聘求亲,而莒国人因为声己还在世的缘故谢绝了,他便改口说为堂弟公子遂求亲。公子遂字仲,是鲁庄公的儿子,因家住鲁国都城曲阜东门附近,故称东门氏,死后谥号为“襄”,故史书也称其为东门襄仲。鲁文公七年冬,徐国攻打莒国,莒国来鲁国请求结盟,公孙敖去莒国参加盟会,并顺道为公子遂迎亲。到达鄢陵,公孙敖登城看到莒女,见她身材窈窕,美艳动人,好色的公孙敖对莒女一见钟情,便自己娶了她。被堂兄带了绿帽的公子遂怒不可遏,请求鲁文公允许攻打公孙敖,文公正希望削弱一下三桓家族的势力,准备同意。三桓另一家族叔氏的小宗叔仲彭生劝谏:“臣听说,国家内部发生战斗称为乱,外部发生战争称为寇。与外人作战还能够杀伤敌人,而内部战争消耗的都是自己人。如今臣子作乱而君王不加以制止,如果引来外敌入侵,该当如何?”文公听从了劝谏,命令叔仲彭生代为调解:让公子遂舍弃莒女,又命公孙敖把莒女送回母国,不再相见。两人握手言和,和好如初。然而不久,公孙敖又干出一件荒唐事。转年,周襄王驾崩,公孙敖受命到雒邑参加周襄王的葬礼,走到半路上,却带着进献的丧礼私逃到莒国与莒女相聚。 ![]() 三桓与鲁国公室、东门氏关系图 孟孙谷是公孙敖的长子,他克己守礼,奉公守法,一点也不像他不靠谱的父亲。公孙敖和莒女私奔后,鲁国人立他的长子孟孙谷继承卿位。鲁文公打算拆毁孟孙谷的住宅来扩大自己的宫殿,派人告诉他:“寡人想让你搬到比现在更宽敞的住宅去,让你住的舒适些,怎么样?”孟孙谷回答:“爵位,是用来建立政事的;官职,是爵位的标识;马车服侍,区分官职的高低贵贱;宅地,是拥有官职的人居住的府邸;俸禄,是有府邸的人所享受的食米。君主议定这五种标准来建立政务,是不可以随意更改的。如今,官员来命令改变臣下的宅邸和车服,并说对我有利。我承袭父祖的官职,使用他们的车马服饰,现在如果为了贪图小利而改变居住的地方,就是亵渎了国君的任命,臣下不敢听从。如果国君因此降罪,我请求交还爵位俸禄车马服饰,离开官位,再遵从命令接受国君安排的住宅。”文公听了孟孙谷的一番言论,只得作罢。执政卿臧孙辰听说了这件事后,感叹道:“孟孙真是善于守住祖先的官职啊,他的所作所为不像他的父亲,可以掩盖公孙敖的罪恶而在鲁国保有后嗣了。”顺道再多说一句,战国时代的大儒孟子便是出自鲁国孟氏家族,是公子庆父的直系后裔。 公孙敖在莒国的两个儿子请求回国。孟孙谷同意为他求情,公子遂开出条件,令他不许参与朝政,公孙敖同意了,然而回国后处处被公子遂掣肘,十分不自在。三年后又带着全部家产逃去莒国。后来孟孙谷因思念父亲而生病,请求文公:“我的孩子还小,请立弟弟孟孙难为卿。”文公同意。孟孙谷死后,公孙敖让孟孙难贿赂鲁国卿大夫以求回国,最终得到允许。还未回国,公孙敖就在齐国去世,派人向鲁国报丧。孟氏家族请求以卿大夫礼安葬,公子遂一口拒绝。 齐国人归还公孙敖灵柩。公子遂不愿去哭丧,叔仲彭生再次劝说:“丧事,是对待亲人的终结,虽不能有个好的开始,有一个好的结束也是可以的。史佚有句话:'兄弟之间各自尽力做到完美’。救济贫困,祝贺喜庆,慰问灾祸,祭祀恭敬,丧失悲哀,感情虽然不同,都不要断绝相互之间的爱,这是对待亲人的道德。你只要没有丧失道德,怨恨别人什么呢?”襄仲听从了他的话,带领族人前去哭丧。后来公孙敖在莒国生的两个儿子回到鲁国,孟孙谷的儿子孟孙蔑厚待了他们,鲁国人众所周知。后来有人诬陷二人,对孟孙蔑说二人要杀死他。孟孙蔑把此事告诉季孙行父。公孙敖二子说:“他以厚待我们而闻名,我们却以打算杀死他而闻名,这也算是远离了礼了,远离礼不如去死。”两个人分别在鲁邑句鼆、戾丘守卫城门,最终都英勇战死了。可见,公孙敖的几个子孙们可谓孝子贤孙,一点也不像乃父。 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秋,长狄鄋瞒部落入侵鲁国,鲁文公派遣司马叔孙得臣率师迎战,十月三日,在咸邑击败狄人,叔孙得臣驾驭战车,一箭射中长狄侨如的眼睛,驷乘富父终甥用短戈刺穿了侨如的喉咙。此一战,叔孙得臣大获全胜,杀死了鄋瞒首领侨如和他的弟弟虺、豹,把他们的首级埋在都城城门之下。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叔孙得臣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取名为叔孙侨如、叔孙虺与叔孙豹。 ![]() 长狄,又称长翟,居于齐、鲁、宋、卫一带的少数民族 至此,鲁国公族的公子遂正炙手可热;季氏族长季孙行父、孟氏家族的孟孙蔑都在鲁国朝堂获得了卿位;叔孙氏的三个儿子也先后来到了这个世界。主角业已到齐,一场百余年的权力斗争的大戏即将在鲁国这个大舞台上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