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几个穴位名气不大,功效可真不小!

 树人旳图书館 2018-03-06

本穴与任脉之璇玑,前后相应。璇玑在星象为北辰之枢。于此喻督脉之气,羊角直升。缘“身柱”,上巅顶,下前额,循鼻入齿,衔接任脉而下抵会阴。再缘督经上升,如此由旬不已。

 

在古代观点,物体旋转最速者莫过于“陶钧”。《史记·邹阳传》谓:“独化于陶钧之上“。中国古代谈天地运行称为“运转鸿钧”,即大体运转,阴阳迭更之意也。本穴之取喻于“陶”者,即法陶钧之居中旋转,牵动四旁也。旋转则必生风,故其旁下之穴,名曰”风门“。

 

三十年前,余见贾玺亭先生取陶道治眩晕极效。以其有调于人体大气循环也。又见有人用本穴治疟疾,亦本其斡旋大气之理,调解阴阳,使不偏盛也。考其所治诸症,均属全身疾患。如时疫、感冒、发热、恶寒、四肢无力、百节酸痛、烦满、瘛瘲,俱皆有效。是其所关者大,所应者普也。譬如早涝不均,得大气斡旋,则风雨调顺矣。故所治症多关整体,非仅限于局部也。故名”陶道“,取喻于”陶钧“也。

 

陶钧:即古法制造陶器之转盘机也。其机上设平板,下有机轮,踏动机轮,牵引上板平转。置陶泥于平板之上,工人以手揩而摸之,泥坯随盘自转,可使随意光匀。凡诸盘盌 盎盂,埏埴以为器者,皆取制如此,专为制圆之用。

2商丘穴

商,五音之金音也。金,于时为秋,于色为白,于六气为阳明。故本穴具严肃凛冽之气,秉肃杀刚毅之性,以治阴柔濡滞之病。又本穴位于足内踝前方隙中。因喻踝突为丘陵,犹商金之气发于丘陵也。

 

《素问·异法方宜论》:“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故曰:丘陵为沙石之处,具西方坚刚之气。本穴所治之症为脾虚、肠鸣、心悲、太息、寒疟、黄疸等阴柔濡滞之病。犹以坚刚之气矫正也。本穴之气具此功能,故名本穴为“商丘”。

3阴市穴

本穴与足太阴经之“血海”相对,治症亦与血海同功。善治小腹胀痛、月事不调等症。盖谓本穴虽属阳经,而所治则多为阴症,犹与足太阴之“血海”交易互市。故名“阴市”

 

本穴治腰膝如注水、寒疝痿痹、风湿、阴湿等症。凡诸阴寒疾患、皆可取此。犹治诸阴病之市集也。亦“阴市”命名之一义也。因揣本穴性能,为阳为热,富于火力,故能消散阴翳,故其别名又称“阴鼎”。按鼎为炉灶。此穴《针灸大成》禁灸。《甲乙经》不可多灸。用热远热也。若遇阴极之证,必不得已乃灸之。可遵《甲乙经》不可多灸之戒。寒痹之重症乃用之。

4合阳穴

《灵枢·经脉篇》云:“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本穴在膝腘下,为足太阳两支线相合之处,故名“合阳”。治腰脊强、牵引腹痛、寒疝、偏坠、女子崩带等症有效。(本经自“附分“而分,自”合阳“而合。)

 

本经自委中行来,出胭窝之凹,而达腓肠肌之凸。凡物体以凹陷为阴,凸突为阳。本经之气至此,即出于凹陷之阴、而抵于凸突之阳也。其所治症,多为腰脊腿腹寒热,偏于湿滞之症。取本穴生热之阳,藉以抵御沉滞之阴,亦宣通瘀滞之意也。

5大赫穴

赫,盛也,明也。《素问·五常政大论》”火太过,曰赫燨“。《诗·大雅》:”赫赫明明“,”赫赫炎炎“,”王赫斯怒“,俱为隆盛奋发之意

 

本穴平于”中极“。为足少阳脉气所发,与胞宫精室相应,蕴有赫赫之势。其所治之症,多为子宫阴器局部之虚病,有助生热生阳之功。即龙雷在下,水中发火之意,亦即《庄子》所谓”赫赫出乎地“也,故名”大赫“。

6头窍阴穴

头为诸阳之会,何本穴名为”窍阴“?盖以五脏属阴,而开窍于头也,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脾开窍于口而通于咽,肺开窍于鼻而通于喉,本穴治耳鸣、目胀、口苦、喉痹、咳逆、舌强出血等症。针之以通藏阴之窍,而曰”窍阴“者,盖隐之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