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华:绝艺有竹雕

 来来永胜 2018-03-08


张  华     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文学学士,高级编辑。曾任《红岩》编辑,《重庆文学》编辑部主任,《重庆与世界》副主编,任《作家视野》编辑部主任,有报告文学集、诗集行世。





中国是享誉全球的竹子王国。


这一竹子王国以竹类品种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为广阔、竹子资源开发利用最为广泛而独领风骚。


民间歌者有民谣为证: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文学巨擘苏东坡有美文为证:“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竹也。”就连丹青圣手郑板桥纵情宣泄对水深火热中苦难百姓的深深同情,借用的也是善解人意的竹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关于竹子的多种功用,关于竹子的象外之意,文学巨擘苏东坡说到了,丹青圣手郑板桥也说到了,然而,巨擘之说,圣手之说,纵然百密也难免有其疏。


比如竹雕,苏文也罢,郑诗也罢,就压根未曾提及。


怪也难怪。苏东坡也罢,郑板桥也罢,其祖籍毕竟非梁平。


梁平是闻名遐迩的竹雕胜地。




梁平竹雕,巧夺天工。以竹根雕、竹浮雕、竹扇、竹包、竹挂件、竹帽、竹筒等竹雕技艺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眼前的陈永远,刚逾不惑之年,身材中等,身板壮实,一双灵秀的手,一对灵动的眼,此人便是当下颇为传奇的梁平竹雕大师。


大师早早练就了童子功。


早在垂髫之年,生于竹雕世家的陈永远,或在放学之后,或在假节日之间,便在家父的严格督促与悉心指导下,进行刻苦的基础学习。从如何构图,到如何着色,从如何磨刀,到如何持刀、运刀。如此日积月累,陈永远竹雕技艺时益精进。到他初三时段,在万县地区九县一市青少年工艺美术作品巡回展出中,他的竹雕笔筒《双鹰图》,便受到了相关专家学者的交口称赞。


1982年夏,18岁的陈永远高中毕业,进入梁平竹器厂。每天在岗八小时,编竹席,做竹椅,他把了然无趣的活路做得认认真真,有板有眼,做出的竹席、竹椅品相出众,又很耐用。只是少有人知,这个竹编高手,时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做着竹编,想的却总是竹雕。儿时养就的那一种雅趣,总是在心灵深处梦绕情牵。于是,每天下班回家之后,陈永远又上班,全身心进入了属于他的竹子雕刻的时间与空间。他将精心雕刻出的竹雕工艺品,分送给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让获赠者皆大欢喜。


1997年,香港回归,重庆直辖,陈永远个人际遇也幡然变革。他所在的竹器厂突逢改制,全厂职工集体下岗。众人戚戚然,唯有永远偷着乐。是转移,也是机遇,陈永远有备而来。


陈永远专事竹雕的黄金时间开始了。


这其间,陈永远手不离笔也不离刀,佳作迭出,好评如潮。他的竹雕笔筒《山居图》,荣获2011年中国(重庆)工艺美术产业博览会银奖。《山居图》重峦叠嶂,松竹森森,楼阁隐约,好似“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世外桃源。唯有长者拄杖缓缓而归,更让人感觉山幽林静。此笔筒以满工形式结合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的多种技法完成。以刀代笔,以竹为线,将山林幽趣揭示的淋漓尽致。他的竹雕茶叶罐《十八罗汉》,荣获2010年第三届重庆市工艺美术展银奖。《十八罗汉》将一段楠竹扣上盖,箍上座,将这一传统题材进行二度创作,精妙地将人物刻画在楠竹上,布局合理,疏密有致。十八罗汉形神各异,惟妙惟肖,见者无不啧啧称奇。


宝刀锋从磨砺出。




一件竹雕艺术精品的诞生,绝非一日一时之功。谈及此,陈永远感慨良多。


一是选材要精。要在数九隆冬去竹林中挑选表面光滑平整且色泽纯净的良材。竹子太嫩不可,太老也不好,都不适宜雕刻,一般以四年生竹为佳。向阳之竹多虫害,色泽不均,所以要取山地背阳之竹,而施用化肥催使竹林加快生长的竹子也不适于雕刻。从竹林中砍伐回来的竹子不能马上用于雕刻,竹子保存年代越久越适合雕刻。


二是处理要细。这是指对竹材的处理。从竹林砍伐回来的竹子,锯成节或劈成片,要即时以石灰水煮至沸腾。竹材从沸水里取出,必须立即用布巾檫净竹材上的油脂,若擦拭不及时,竹子冷却后期油脂就不易擦净了。水煮后的竹材要置于阴凉干燥处,慢慢阴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常用的刀具有平口刀、斜口刀、圆口刀、三角刀、四棱刀、平口凿和鞋口凿,有得刀、凿同针尖一般大小。每种刀、凿都要经常打磨,以备不时之需。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要将平平常常的竹子,想怎么刻就怎么刻,想怎么雕就怎么雕,化为指掌之间栩栩如生的形形色色人,林林总总景,其技法当然丰富又多彩。丰富多彩的技法,主要有线刻、留青雕、浅浮雕、深浮雕、贴簧、透雕及圆雕。一件竹雕作品,往往要揉进多种技法。


而雕刻之前,还要率先制器,确定其样式,制成臂搁、插屏、笔筒、茶叶罐等各种造型,竹材必须干透定型,才能确保作品的完整美观。


作品的样式制成后,根据其样式构思图案,少则十天八天,多则三个月五个月,也许构思历时更久,还不尽如意,那就再冥思苦想。终于构思完结,就在竹器上画图。图案画好,才下刀雕刻。刻毕,即用砂纸反复磨砺,直至光整平滑。然后用自己秘制的植物油处理作品,以防作品生霉,再让其自然晾干。


如此这般,一件竹雕,才告涅槃。


此中甘苦,唯有天知地知作者自知。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33岁便遭遇下岗的陈永远,另辟蹊径,绝地反击,终于玉成为梁平竹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及“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


发扬光大的梁平竹雕可贺可喜。


发扬光大梁平竹雕的陈永远可喜可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