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大剂量临床应用——川乌

 为什么73 2018-03-09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主产四川、陕西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须根、子根,及泥沙,晒干。炮制后入饮片。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规定剂量】1.5-3克。宜先煎、久煎。

      古今超大剂量应用

1.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 生川乌末四钱(折合4.92 克)香白米粥半碗。同用慢火熬稀稠,加生姜汁一茶盅, 蜜三七匙,搅匀于空腹时啜之。若湿重者,加薏苡仁二钱, 煮粥尤佳(《普济本事方》川乌粥)。

2.治八风游走心胸,流出四肢,来往不住,短气欲绝 乌头、干姜、吴茱萸、桂心、细辛、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一两(折合14.42克),甘草一两。水煎服(《备急千金要方》乌头汤)。

3.治虚劳损伤胸满痛,挛急短气,面黄失色,头眩心烦,梦寝失精,寒气肢节疼及两腋,不得喘息,牵痛,逆害饮食 乌头、独活、川椒、芍药、人参、白术各二两(折合28.84克),厚朴四两,桂心五两,麦门冬,细辛各一两, 吴茱萸一升,当归、生姜、炙甘草各二两。水煎服(《千金翼方》乌头当归汤)。

4.治疗坐骨神经痛 制川乌30克(先煎2小时),黄芪12克,白芍15克,桂枝、当归、川芎、川牛膝、炙甘草各10克,麻黄、红花各6克,蜈蚣2条。水煎服,每日1 剂。共治疗120例,痊愈56例,好转5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0.9% (周虎.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1):32)。

5.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制川乌、制草乌各9克,熟附子15克,麻黄12克,黄芪60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并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共治疗36例,结果痊愈29例,显效6例,好转1例(刘智慧.河北中医.1992;(2):29)。

6.治疗椎管狭窄症 制川乌、制草乌各15克(先煎), 黄芪25克,麻黄、土鳖虫、甘草各10克,白芍、木瓜各35克,川断、狗脊各20克,桃仁15克,蜈蚣2条。水煎服,每日1剂,一个月为一疗程。所治病例均有效(李延富.等.黑龙江中医.1990;(5):22)。

  古今医论

1.川乌头超大剂量应用始于仲景,在其著名的方剂乌头汤中,川乌用量是五枚,治疗脚气疼痛,不可屈伸之证。据推算,五枚川乌头的实际重量不低于150克(王琦主编. 伤寒论讲解.河南科技出版社,1988:421)。

2.天津王士福教授治疗寒痹证,提倡重用川乌、草乌,且每剂用量均用至30克。王教授在重用川乌头时,非常注意其配伍、煎法和服药时间。其经验是:在重用川乌、草乌的同时,配以生甘草30克,与二乌同时先煎一个小时;当痹痛明显减轻,或只感痛处轻微麻木时,即停用大剂量的川乌和草乌,而改用甘淡渗泄之品以去湿邪(史宇广主编,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24)。

3.姜春华教授治疗痹证也善用制川乌,一般用量9克,对重症患者,每剂用至18克。其用法是川乌先煎15分钟后 再与诸药同煎,煎液在一天之内分四次服完(朱炳林.湖北中医杂志.1986;(1):16)。

  按语

同附子。附子系有毒中药,附子15-60克口服可能中毒,表现为口腔灼热、流涎、恶心、呕吐,四肢及周身发麻,头昏、眼花,疲倦,呼吸困难,瞳孔散大,面色发白,皮肤冷而粘,心率紊乱,可能突然死亡。但其超大剂量应用的历史由来已久,经验比较成熟。但是,临证超大剂量应用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①必须久煎,以0.5-4小时为宜,具体的标准是煎液不麻口,目的是降低和消除其毒性;②剂量应该逐渐加大,不可盲目地一次性地加大剂量;③适应症必须明确,必须是寒湿之证;④必须清楚地了解和掌握附子的毒性和中毒反应的救护措施。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