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泰蓝:宫廷绝技,帝王专宠,独具特色的国礼重器!

 来来永胜 2018-03-11

一、皇家御用600年,普通百姓难得一见


景泰蓝自诞生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珍品, 国之重器,只有皇室血统的人才能使用。皇上请王公贵族们吃饭,允许他们用金碗银碗,但就是不能用景泰蓝,在200年的时间里,景泰蓝一直藏于深宫,普通老百姓根本无法见到。


 景泰蓝是宫廷艺术,不同于瓷器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它从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御用”的烙印,在几百年一直被誉为重器,以此显示皇威、帝尊,充当着礼器和祭器。他们将大型器物包括驱邪避灾的瑞兽、威武庄严的鼎、吉祥平安的瓶尊等陈列到了皇家主持国事,案牍勤公的地方。从此,景泰蓝有了皇家权势不可侵犯,体现着天下最为富有和高贵以及唯我独尊,唯我独据的帝王之品,也就形成了景泰蓝富有帝王气的内质与形貌,同时也反映出景泰蓝的社会地位和崇高荣誉,以及他的伟大魅力和艺术的强劲之光。


 在乾清宫正大光明殿上,到处陈列着珐琅器皿,例如成对的鼎式大炉、太平有象、双鹤等。偏殿案头摆饰的文具、钟表、炉瓶盒、花瓶、帽架,佛堂陈设的七珍八宝等。景泰蓝珐琅器属于皇帝专用,以乾隆四十四年除夕清宫家宴为例,皇帝御宴桌上二三路的冷荤食品均用掐丝珐琅碗盛装,然而陪宴桌上,无论王侯公卿,所用餐具则只能采用各色瓷器及银具了。由此显见珐琅器皿在正式宴桌上,其象征性的地位远比瓷器及金银器尊贵。

二、108道古法工序,再现皇家神器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景泰蓝需要用铜丝作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花纹图案,再将各色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融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进入清代,宫廷成立了造办处,有专门设计制作景泰蓝的作坊,其工艺水平更上一层楼。胎薄,掐丝较细,彩釉比明代鲜艳,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纹饰虽不及明代生动,但镀金部分金水较薄,金色很漂亮。特别是乾隆时期,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皆达到新的高度,景泰蓝也成为宫廷艺术品的代表性品种,与玉雕、牙雕等并称“燕京八绝”之一,为“京作”代表。


一件好的景泰蓝作品需要十几位12年以上的熟练工匠,不间断地制作至少一年方可成器。一件好的景泰蓝作品需要十几位12年以上的熟练工匠,不间断地制作至少一年方可成器。



三、海内外竞相追逐的天价珍品

 有学者进行了考证,发现至少在元代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入了珐琅工艺,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景泰蓝产品。初期在南方流传,后传到北京,到明宣德、景泰年间达到艺术高峰。明末清初孙承泽在《天府广记》中记载:“至内造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永乐果园厂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精巧远迈前古,四方好事者,亦于市内重价购之。”数百年来,景泰蓝一直是海内外追逐的珍品。


   由于鸦片战争之后久藏深宫的明清景泰蓝多数都已到了海外,拍卖品的高价也往往出现在海外市场上。去年6月,在巴黎佳士得“The Juan Jose Amezaga珐琅器珍藏”拍卖中,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更是以652.8万欧元创下新的世界纪录。著名伦敦古董商埃斯肯纳兹将其收入囊中,随之带起海内外收藏市场上掐丝珐琅器的热潮。

四、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近代以来,由于国门大开,景泰蓝开始大量出口。除官营作坊外,民间也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字号。1904年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获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一等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获一等奖,从此景泰蓝在国际上声名大振。


20世纪30年代景泰蓝一度发展较为繁荣,北平的专业作坊就达100余家,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但由于景泰蓝制作工艺极其复杂,

一个景泰蓝工人需要10年以上的经验才可以开始制作,耗时长,工艺难,现在年轻人都不愿再从事这份工作,景泰蓝工人以每年10%衰减,传承数百年的匠心工艺,面临断代失传的危险,收藏景泰蓝,也是在挽救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