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密《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一)

 逆者L 2018-03-12
深度解密《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一)
 
    根据2016年1月22日晚8:00时在成哥内经针法交流群中的讲座整理而成。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晚上好!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施传成,四川达州人,网名成哥,疼痛速疗网创办人,内经针法研究和实践者,亦是宫氏医学创始人宫长祥先生的入室弟子(排行老七)。
    我的联系方式:
         QQ:1026312196;
    电话:13458187369;
    网站:疼痛速疗网(http://www./);
         QQ空间:http://user.qzone.qq.com/1026312196;
    成哥内经针法交流群:152532540。
 
        2016年1月16日,在2016精诚中医论坛(全国特种针法手法经方应用暨首届宫氏医学公益交流会)上,本人首次对《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进行了分享并在会后进行了病例实操,疗效立显,反响热烈。由于时间有限,在很多细节上并没有讲得到位,甚为遗憾。本次在成哥内经针法交流群中公开系统、全面、完整详解人迎寸口脉针法尚属首次,望入群听课的朋友珍惜。还没有修改群名片为实名的朋友请改为实名,格式如:达州-施传成,否则会被清除,谢谢合作!
 
成哥版人迎寸口脉针法的起源
 
    人迎寸口脉针法,是《黄帝内经》中高层次针刺方法之一,其法度严密,疗效非凡,是内经针法中 解决人体大环境问题的“道”层次的针法,而非针对某病某症进行治疗的术。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堪称中医圣典,更是针灸法祖,是中华祖先留给华夏子孙的民族瑰宝。然《黄帝内经》文义古奥,知识广博,加之理论分散,编排杂乱(不符合现代章法),虽然历代研究《黄帝内经》的医家众多,但难以复原先祖原意。纵观历代医籍,几乎见不到阐解人迎寸口脉针法之论,更别提实践应用人迎寸口脉针法了。本人研究内经针法,一改过去以经研经做文字游戏的方法,以临床检验实践验证为先导的方式,让理论付诸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再以(验证正确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步步为营稳步推进,临床疗效神奇,深感古人智慧超常,先祖不欺人也。为找到《内经》学习纲领获得研究捷径,一直想从《内经》中找到学习和研究的提纲性经文,以便分清《黄帝内经》广博篇章的轻重缓急,节省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当读到《禁服》篇时豁然开朗,由此深知人迎寸口脉针法在针灸中重中之重的地位,也从此开始了我的人迎寸口脉针法探索实践的艰辛研究历程。反复学习研究《内经》相关经文,参考王钊、祝华英、杜建华、王伟等实践应用人迎寸口脉针法的经验,经多年临床反复验证和总结,终于解开了《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的诸多秘团,让沉寂二千多年的人迎寸口脉针法重现天日,相信老祖宗智慧结晶--人迎寸口脉针法定会造福子孙万代。
 
几点说明
    一、为什么要公开秘而不传的人迎寸口脉针法:
    实话说,千辛万苦研究多年的成果免费分享出来,任何人都会不舍。可如今的针灸江湖乱象丛生,很多打着人迎寸口脉针法或者变着不同名称把玩《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让想学习和了解人迎寸口脉针法的朋友大有无所适从之感,更有甚者拿着本人讲课的只言片语去卖钱,如此,人迎寸口脉针法这块珠宝一定会慢慢变味失色,终至“散于后世,绝于子孙”,详解原汁原味的纯正《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为人迎寸口脉针法正本清源势在必行!
    二、成哥版人迎寸口脉针法有什么特点:
    本人研究实践和应用的人迎寸口脉针法完全忠实于《黄帝内经》,经多年临床反复验证不断提炼总结而成,是原汁原味的《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今天的讲座也算是为人迎寸口脉针法正本清源吧。 《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理法严密,简单高效,容易把握,是提高针刺疗效的至上法宝。
    三、如何看待其他“人迎寸口脉针法”:
    王钊、杜建华老师的人迎寸口脉针法比较贴近《内经》原意,可做重要参考,两位老师虽然自己做的非常好,但由于缺乏诊查手法的“客观量化”标准,学好用好很难。祝华英老师及一门的董久迪、胡宗强老师的“阴阳脉针”已不完全是单纯的人迎寸口脉针法,初学者难以把握。至于王伟老师等用“左人迎,右寸口”(法自王叔和《脉经》所载《脉法赞》)理念指导的人迎寸口脉针法,据说效果亦佳,因其“人迎”“寸口”不符《黄帝内经》所载,不在我们探讨之列,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实践探索(其具体方法可择期写在我的QQ空间日志供大家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王钊、杜建华、祝华英、董久迪、胡宗强及王伟等他们都是我非常敬重的老师,他们为中国针灸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我讲人迎寸口脉针法完全出于学术探讨,没有丝毫抵毁、攻击任何一位老师之意。 
病案选录
 
    先分享几个应用人迎寸口脉针法治疗的案例,可能更有利于大家提高学习的兴趣。
    一、头痛(施传成医案)
男性患者徐某,28岁。7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头痛,乏力,在某医院诊断为“感冒”,给予口服西药及输液治疗,乏力有所好转,头痛依旧,遂来诊。诉头痛为持续性钝痛,见强光、闪光时加重,如看电视及室外强光处头痛加重。余未查见阳性体征。
    人迎寸口脉诊:人迎一盛于寸口,病在足少阳。
    治疗:泻足少阳补足厥阴,二泻一补,选穴为泻:侠溪、足临泣,补:曲泉。
    毫针3支刺入,行补泻二遍脉平起针后,患者头痛已消失,嘱其到室外见强光及病房看电视后回访,已无不适。第二日复诊,完全康复。
    患者问:为什么输液治疗那么多天没有效果,而你针灸2分钟就不痛了呢?
    答曰:因为你接受的针灸是内经针术,嘿嘿!
    二、腹痛(我的学生杨峰医案)
    姜某某,女,21岁,4月前不明原因腹痛,曾就诊于数家医院针灸中西药治疗不见好转,因曾到我科实习过,想到我科治疗试一下。观面微黄,消瘦,口味不佳,舌淡苔白,脉细数。
人迎寸口脉诊:人迎三盛。选取内庭、陷谷、阴陵泉三穴,两泻一补,毫针一次行针后患者即感腹痛消失,诊人迎寸口脉平,出针。
    三、顽固呃逆(施传成医案)
    本院职工家属,男,36岁。反复发作呃逆3年,本次发作于2天前,每间隔1、2秒即发抽呃,昼夜如此,严重影响休息及睡眠,特来寻求帮助,看有无办法解决,答曰:肯定有办法啊。决定以内经针法伺候。
    人迎寸口脉诊后,毫针3支,唰唰入针,即行补泻。
    刚行补泻,奇迹出现,抽呃停止。查脉已渐平,再行补泻,共3遍,脉已调平,出针。共用时3分钟,家属惊愕不已!嘱每日针刺一次,配合丁香柿蒂汤合旋覆代赭石汤善后。 连针3天后没再发作,7日后随访无不适。
    曾以人迎寸口脉针法调治一“丹毒”患者,经某军队医院输注三联抗生素治疗半月进展不大,经病友介绍而来,第一次应用人迎寸口脉针法刚扎上针后即见瘀肿的小腿迅速消退,患者都不敢相信,后继调速10多天治愈(其妻近期因右侧腰臀部疼痛无法侧卧来治,已愈),此病例被来达州回炉的万永忠(网名针痴-点悟)记录(该文链接: http://user.qzone.qq.com/1026312196/blog/1401285517 )。有关人迎寸口脉针法神奇疗效医案太多,不胜枚举,也不可能把每个医案都记录下来,朋友们可浏览我的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1026312196/blog/1401285517 )和疼痛速疗网论坛( http://www./forum.php )。学习过人迎寸口脉针法后,只要你用心只要你坚持,定会发生一个又一个奇迹。我的学生周瑞兵每天患者至少40-50人次以上,大部分患者做其他治疗之前均先调人迎寸口脉,屡获奇效。学生刘国印、好友沙海伟均应用人迎寸口脉针法为主调治过多例癌症患者,疗效肯定。我的学生竹林(山东日照-陈国峰)甚至将人迎寸口脉理论指导用药亦取得了非凡的疗效。前几天加入本群的南宁—石世梁医生,近几天应用他已经理解但还不成熟的人迎寸口脉针法调治患者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已在疼痛速疗网和本群进行过分享。本次讲座后,希望朋友们广泛实践应用人迎寸口脉针法,并在疼痛速疗网“内经针灸”版块( http://www./forum-50-1.html )多发病例多提问题,我一定有问必答,共同交流共同提高。 必要时也可以邀请上述提到的几位朋友与大家分享交流。
 
“道”“术”有别 以“道”驭“术”
 
    很多朋友花钱无数,想学到能够一制敌的绝招,学习时看到老师做的病例个个疗效神奇,而自己临证时却始终难如人意,百思不解。其实,就是没有把握好“道”与“术”的关系。学习时把握基本操作和技巧(“术”)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寻找和掌握取得疗效的内在联系和道理(“道”),这才是关键才是灵魂,重“术”舍“道”难成大器,以“道”驭“术”其法可变。《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非治疗一病一症的“方”和“术”,而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道”,正如《黄帝内经》讲解人迎寸口脉针法的重要篇目《灵枢·终始第九》所言“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如果仅仅想学习人迎寸口脉针法去治疗某病某症,一定会失望而归。人迎寸口脉针法是调整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的大“道”,可与任何针法或用药兼容,调平人迎寸口脉可以让其他针法及用药事半功倍!所以,人迎寸口脉针法是适合所有人学习和应用的万能针法!中医为国粹,而人迎寸口脉针法则是中医之瑰宝,研究、应用人迎寸口脉针法为民造福是我们中医人的责任,传播人迎寸口脉针法也将量德无量!(本次讲座后我会整理课件发布在我的QQ空间及疼痛速疗网,请各位朋友广泛转载收藏,以各种形式广泛传播分享,惠及更多的医生和患者)。
 
人迎寸口脉相针法关经文
 
    在疼痛速疗网中也做了整理,大家可去细读。“《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相关经文摘录:http://www./thread-7638-1-1.html
    浏览一下《黄帝内经》中与人迎寸口脉相关的经文:
    《灵枢·禁服第四十八》: 黄帝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
  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阳,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阳明。盛则为热,虚则为寒,紧则为痛痹,代则乍甚乍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痛则取之分肉,代则取血络,且饮药,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人迎四倍者,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死不治。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病。
  寸口大于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阴,一倍而躁,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阴,二倍而躁,在手少阴。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阴,三倍而躁,在手太阴。盛则胀满,寒中,食不化,虚则热中、出糜、少气、溺色变,紧则痛痹,代则乍痛乍止。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则先刺而后灸之,代则取血络,而后调之,陷下则徒灸之,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着血,血寒,故宜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寸口四倍者,名曰内关,内关者,且大且数,死不治。必审察其本末之寒温,以验其脏腑之病。
  通其营输,乃可传于大数。大数曰:盛则徒泻之,虚则徒补之,紧则灸刺,且饮药,陷下则徒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所谓经治者,饮药,亦曰灸刺,脉急则引,脉代以弱,则欲安静,用力无劳也”。
    《灵枢·终始第九》:“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之后世,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
  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此者弗灸。不巳者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
  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名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二盛,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二泻一补,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
  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二盛,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二补一泻,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三盛,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二补一泻,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所以日二取之者,太、阳主胃,大富于谷气,故可日二取之也。
  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如是者不开,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流淫于中,五脏内伤。如此者,因而灸之,则变易而为他病矣。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
  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
  凡刺之属,三刺至谷气,邪僻妄合,阴阳易居,逆顺相反,沉浮异处,四时不得,稽留淫泆须针而去。故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谷气至而止。所谓谷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故以知谷气至也。邪气独去者,阴与阳未能调而病知愈也。故曰: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矣。
  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灵枢·经脉第十》:“雷公问于黄帝曰:「禁服」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也。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 
 
人迎寸口脉针法详解
 
    下面将从如下方面详解人迎寸口脉针法: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三、正确把握“人迎”“寸口”;
   四、如何确定病经及其补泻?
   五、补泻的穴位数;
   六、补泻的具体用穴;
   七、补泻的先后顺序;
   八、判定疗效的标准(何时起针)?
   九、针刺的频率;
   十、更简单的定经补泻;
   十一、如何正确把握“人迎”、“寸口”?
   十二、 “躁”脉辩惑;
   十三、 “盛”、“倍”与三大回环;
   十四、补泻如何操作?
   十五、如何取穴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
   十六、人迎寸口脉针法的疗程;
   十七、必须明白的两个关键问题;
   十八、几个具体临床问题的处理。
 
人迎寸口脉针法的适应症
 
    自我修复能力(自愈力)是人体健康的保障,人体生病不外两大因素,一是暴发的强力外部因素(创伤、烧伤等)超出了自愈能力,二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人体自我修复能力降低。治疗疾病的方法不外“通”、“调”,而调动和提高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自愈力)才是治疗的关键。人们都知道医生的天职是治病,其实,治愈疾病是功劳并不是医生,更主要是患者的自我修复能力,医术的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说是医生调动人体自愈力能力的大小。《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人迎寸口脉针法调理人体阴阳(表里)平衡,促进大环境(内环境)的稳定,快速提高人体自愈能力,从而加速疾病的痊愈。所以,人迎寸口脉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并非以治疗某症某病为适应症,只要是人迎寸口脉不平(力度大小不相等),无论什么病均可应用人迎寸口脉针法进行调治,其他方法难以取效的疑难病症应用人迎寸口脉针法调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而且,人迎寸口脉针法与其他针法及用药完全兼容(无任何副反应),能大大增强其他针灸治疗(往往多重于“通”)或药物的治疗效果,人迎寸口脉针法是进一步提高和稳定疗效的一大法宝。也可以这样说,调平人迎寸口脉稳定阴阳大环境是其他有效治疗的前提和基础,能让其他治疗事半功倍!
    但这里也要特别提醒大家,人迎寸口脉针法适应症广,并不是说人迎寸口脉针法就可以包治百病,很多病除解决“调”的问题外,“通”也非常重要,“通”“调”结合才能更加完美。临床观察,人迎寸口脉针法调理内科杂病相对于疼痛类疾病效果好,这也符合其病理病机,与疼痛类病的多为“不通”是相应的。
    总结:
    凡人迎、寸口脉不平者均为人迎寸口脉针法的适应症。
 
人迎寸口脉针法的禁忌症
 
    《灵枢·终始第九》:“凡刺之禁:新内勿刺,新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步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顷乃刺之。凡禁者,脉乱气散,逆其营卫,经气不足,因而刺之,则阳病入于阴,阴病出于阳,则邪复生”。
    这是讲的一般针刺治疗禁忌。
    针对人迎寸口脉针法的禁忌:
    《灵枢·终始第九》:“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此者弗灸。不巳者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
    这是讲阴阳俱不足时,人迎、寸口均摸不到时,不能针刺。
           “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名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如是者不开,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流淫于中,五脏内伤。如此者,因而灸之,则变易而为他病矣”。
    《灵枢·禁服第四十八》:
            “人迎四倍者,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死不治”;
            “寸口四倍者,名曰内关,内关者,且大且数,死不治”。
     这讲的是人迎或寸口超出三倍(盛)以上,以及人迎和寸均超出三倍(盛)以上的情况下,不能针刺。这个四盛(三盛以上)超出常规,危重患者才能摸得到,临床上一般摸不到这种脉(只有你十分熟悉了一、二、三盛,才能一摸即知非“正常”的四盛),一旦摸过一次,你将终生不忘。
    总结:
    人迎、寸口脉摸不到或超过正常强度者,禁止使用人迎寸口脉针法!
 
如何确定病变及补泻的经脉
 
    一、定经(确定病变经脉):
    《灵枢·禁服第四十八》:
            “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阳,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阳明”;
这里讲的是人迎倍于寸口定病变经脉的情况。
            “寸口大于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阴,一倍而躁,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阴,二倍而躁,在手少阴。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阴,三倍而躁,在手太阴”。
    这里讲的是寸口倍于人迎定病变经脉的情况。
    《灵枢·终始第九》: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
            “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
    这是《灵枢·终始第九》中讲的人迎盛于寸口及寸口盛于人迎的情况下分别代表哪条经脉的病变。
    《灵枢·禁服第四十八》中用的“倍”, 《灵枢·终始第九》中用的是“盛”,“倍”“盛”两个字都一个意思,代表区别人迎与寸口力度大小的度。
    二、经脉的补泻:
    《灵枢·终始第九》:
            “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二盛,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二泻一补,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
    这段讲的是人迎盛于寸口时补泻的经脉、穴位数、针次频率及何时起针。
            “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二盛,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二补一泻,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三盛,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二补一泻,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所以日二取之者,太、阳主胃,大富于谷气,故可日二取之也”。
    这段则讲的是寸口盛于人迎补泻的经脉、穴位数、针次频率及何时起针。
    请大家注意这句:“所以日二取之者,太、阳主胃,大富于谷气,故可日二取之也”。这就是古人写文章的高妙之处,害怕我们理解不了这个“日一取之”、“二日一取之”及“日二取之”这个规定怎么来的,提醒我们一句“所以日二取之者,太、阳主胃,大富于谷气,故可日二取之也”,就是说太阴、阳明之所以“日二取之”(一天扎两次针),是因为太阴、阳明“大富于谷气”,它们是多气多血之经,所以一天扎两次,言下之意就是告诉我们,一天扎一次、两天扎一次及一天扎两次这个规定是根据经脉气血多少来决定的。《内经》中类似的提醒还很多,我们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智慧啊!
    总结:
    人迎一盛,足少阳实证,泻足少阳补足厥阴;人迎二盛,足太阳实证,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人迎三盛,足阳明实证,泻足阳明补足太阴。
    寸口一盛,足厥阴实证,泻足厥阴补足少阳;寸口二盛,足少阴实证,泻足少阴补足太阳;寸口三盛,足太阴实证,泻足太阴补足阳明。
 
人迎寸口脉针法补泻的穴位数
 
    根据上述经文总结:
    人迎寸口脉针法进行补泻的穴位数为三个(单侧),即:阴经一个,阳经二个(无论是补或是泻,均是这个规律)。
    大家看到某人按人迎寸口脉针法理论扎针,如果阴经取了两个穴位或阳经只取了一个穴位,一定错了,其他都不用再看了!
 
人迎寸口脉补泻使用什么穴位?
 
    这个问题困扰了人们几千年啊,到今天也没有几人把这个问题弄明白,针灸大家甚至泰斗级大师也不一定都明白。其实,《黄帝内经》中早已明确告诉我们,只是大家没有注意罢了。《灵枢·禁服第四十八》:“通其荥输,乃可传于大数。大数曰:盛则徒泻之,虚则徒补之,紧则灸刺,且饮药,陷下则徒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通其荥输,乃可传于大数” ,大家好好理解一下就明白了。何为“荥”、“输”? 《灵枢·本输第一》中讲的非常透彻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此处的“荥”、“输”,代指五输穴(井、荥、输、经、合)。 如果你硬要说取“荥”穴、“输”穴,也不错。
    有的针灸大师认为人迎寸口脉针法取穴应该是原穴,对吗? 他的理由是原穴出自《灵枢》的第一篇《九针十二穴》,原穴非常重要,人迎寸口脉针法又是内经中最重要的针法,不应该取原穴还取什么穴呢? 试问,每条经脉原穴只有一个,而阳经的补泻需要取两个穴位,难道阳经有两个原穴? 这种说法主观性太强,其正确性不攻自破!
    何况“通其荥输,乃可传于大数”已经说得太清楚不过了,只有把五输穴完全弄明白了,才能实施“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原则(“大数”) 。这不是非常明白地告诉我们,人迎寸口脉针法取穴是五输穴吗!
    所以,人迎寸口脉针法是选用五输穴进行补泻。
 
人迎寸口脉补泻的先后顺序
 
    《灵枢·终始第九》:
            “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先说的是阴盛阳虚的情况,先补阳后泻阴,最后达到“和”(气和脉平)的状态。再说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阳,最后达到“和”(气和脉平)的状态
    所以,人迎寸口脉针法补泻的先后顺序是:先补后泻。
 
    下一个问题:“判定人迎寸口脉疗效的标准”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细解,介于今晚已过10点,下周五我们继续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