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痛风很可能是一件大好事?

 周周1osge0y81d 2018-03-12
微信可以打开直接看这个 https://m./subscribe/GlraVDJro9GqjKLRBYbvXed2zp7mDOdNtJs9r5P8WA4NM5m306Z1gxknO7EylZ7e

通过阅读今天的内容,你将会掌握以下3个问题的答案:
痛风是怎么回事儿?
痛风了该怎么办?
为什么说痛风可能是好事?
过年过节谁家都吃好的,大鱼大肉之后就会有很多人痛风发作。
还有最近开播的新一季的跟美食相关的一个著名的纪录片还专门有一段镜头,说的是女儿特别孝顺,还特别懂养生,给父亲做汤都小心翼翼地把鸡肉的脂肪去掉,切成小块,可是说到最后,补充说自己的父亲痛风很久了,这一下也引起了社交媒体上的讨论。
因为主流医学界认为:
痛风患者,应该避免食物里有肉汁跟肉汤。
结果这节目里讲养生的女儿好像连基本的医学常识也不懂,那这次答疑,我们就说说痛风这件事。
嘌呤与痛风
痛风的主流医学解释是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太高了,之后在关节处结晶引发的炎症反应。而尿酸是人体在代谢嘌呤时的产物。
那嘌呤又是什么呢?
如果对中学的生物课有印象,DNA 是由 ATCG 四种碱基组成的序列,其中 G 就是鸟嘌呤,A 是腺嘌呤。这两种嘌呤最终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而另外两种嘧啶的代谢产物是二氧化碳跟氨。
所以,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只要含有细胞,含有遗传物质,就一定含有嘌呤。
1776年的时候,虽然医生们不知道有嘌呤这种物质,但是还是在痛风患者的大脚趾上的痛风石上找到了尿酸的结晶。
到1856年的时候,又推进了一步,发现痛风石是从血液中析出来的,然后再等到人们发现食物中的嘌呤的代谢跟尿酸有关系之后,也就形成了后来医学界对痛风患者的主流意见:
就是像酒、海鲜、内脏、肉汁、火锅这些食物都要少吃。
但是后来通过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就发现,嘌呤产生的途径除了吃进来,还有自己身体产生的。
因为我们身体的细胞还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有一些死亡细胞中的 DNA 也是要回收处理的,而且由人体自身产生的嘌呤还占大头,根据不同人的饮食习惯,大约占60%到80%。
经过严格的临床实验就发现,非常严格地限制饮食中的嘌呤,最多只能降低血液中15%的尿酸,核算成浓度就是 80mol/L。而成年男子血液中尿酸正常的范围是 240-360mol/L,像那些痛风患者常见的浓度就是 500mol/L、600mol/L。
所以你想,在 500mol/L、600mol/L 的基础上,只减去 80mol/L,还是很难降到 360mol/L 以下。只不过如果已经是痛风患者了,再不忌口,连那 80mol/L 都减不下去的话,再往上涨,那情况只能更糟,所以主流的医学界建议,还是要严格控制饮食。
但是通过刚才定量的描述,我们就知道,想完全指望控制饮食来解决尿酸过高的问题,不是很轻松。
尿酸结晶的原因
咱们国家痛风的患病率大概是2%,可是尿酸水平超过标准的人却有18%,也就是说大鱼大肉人们都在吃,但是9个人里才有1个患痛风。即便是那些尿酸超过 600mol/L 的人里,也只有30%的人有痛风。
更有甚者,尿酸浓度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还有痛风。
那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到现在都没有很好的解释,那些尿酸到底需要什么条件触发才会开始在人体启动结晶的机制,还在研究当中。
现在已经知道的有这么几个途径,都是零零碎碎的,比如:
低温会促进尿酸结晶,所以大部分痛风石都是在皮肤很薄的地方,那些地方温度低,像手指和脚趾的关节上;
酒精也会,因为酒精在代谢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水,这一下就会增加尿酸的浓度,从而促进结晶;
果糖也会,果糖会抑制尿酸代谢过程中一种必要的蛋白质,所以它会增加尿酸浓度,促进结晶;
创伤在愈合阶段的时候,会释放出很多因子,结果这些因子也会促进它结晶。
那现在对尿酸为什么会结晶,这个原因是零零碎碎的,甚至很多还跟基因相关。
有些人的身体就是容易滋生尿酸结晶,尽管这些人已经保持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或者是通过药物临时把尿酸降下来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尿酸还会升回来。
比如说现在还找到几个基因,一个是编码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的,一个是编码次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还有编码尿酸转运蛋白的。这几个基因出了问题都会导致高尿酸,这些都是非常前沿的部分了。几年内是肯定不会依据这些原理研制出什么药物的。
因为基因决定了人体能不能代谢过多的尿酸,和尿酸会不会更容易结晶,所以其实大部分的痛风都是遗传病,这些代谢跟结晶的开关也许就会在人的某一个年龄阶段碰到了某个条件符合之后,一下打开了,于是那个人就成了痛风患者。
所以, 痛风在当前的医学发达程度下是不可治愈的 ,一旦痛风这个恶魔出了笼,对人来说就只能是相伴终身,患者也只能用尽各种办法控制饮食,然后配合药物,让恶魔尽量少地醒来,否则疼起来,那真的是道儿都走不了,手指头都伸不直了。
知道这个道理,你就会知道:
一切宣传可以根治痛风的人都是骗子。
控制饮食与锻炼
那痛风了怎么办呢?
最最重要的,就是根据检查结果听从医生的用药指导,除此之外,痛风病人也只能在日常饮食跟锻炼身体上下手了。
像传统建议中的:
高盐的食物、酒类(尤其是烈性酒)、海鲜、动物的皮和内脏、肉汁、非植物性的高汤、动物性的火锅、高糖的食物、瘦肉这些都要避免。
蛋白质的补充就只能依赖于鸡蛋跟牛奶,鸡蛋竟然可以多吃,这个原因主要是因为,别看鸡蛋那么大个儿,但是这里面就一份 DNA,所以核酸的量就很少。
具体食物上的建议,大家可以搜索食物嘌呤的含量,你就会找到很多食物在每百克下嘌呤的含量, 凡是痛风患者,就尽量选择 50mg 以下的食物就对了。
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也会发现不是所有的海鲜的嘌呤都非常高,所以实在馋了的话,也可以选一些低的来一口。
科学的定量化的描述,会给痛风患者一些解馋的机会。
痛风是祸也是福
最后,我们从演化的角度说说尿酸高这个现象,研究痛风的科学家也在尝试用动物做实验,要研究出药物嘛。
结果就发现,这种病跟高血脂、高血糖是很不一样的,因为其他哺乳类动物,只要让它成天地饱食终日,血脂、血糖就会升得挺高,但是尿酸在绝大多数哺乳类动物血液中,都只有 30-120mol/L,可是人类的正常值都是 200-300mol/L,那些病人都有 500mol/L、600mol/L。
所以,痛风药物的研制在动物实验中只能选择灵长类动物,因为只有这类动物才和人类接近。
后来跟进的研究就发现,灵长类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经历过一些基因的突变,最先是失去了自己合成维生素 C 的能力,所以你看最初大航海时代,有很多海员就会有败血症。
这个能力失去,其实对当时的灵长类动物没有什么害处,因为这些动物的食谱中含维生素 C 的食物特别特别多,所以丢失的也可以通过外源性的食物来补充。
但是后来的灵长类又经历过很多次干旱、森林消失,所以不少需要维生素 C 参与的过程就中断了,于是大批的灵长类都死亡了。
但唯独有那么一种活下来了,它们是通过一种方法保留了更多的尿酸来接替一部分维生素C能起到的功能,是通过这种方法存活下来的。所以, 高尿酸在几百万年前,是让我们这一支灵长类活下来的一种救命的能力。
另外,对高尿酸为什么会在灵长类动物身上出现,还有一些理论,就是一些支流的理论,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尿酸在结构上跟咖啡因很类似,它们形成了对大脑皮层的长期刺激,而且高尿酸的抗氧化性也形成了对神经的保护。所以,很有可能,灵长类普遍有发达的智力,也是拜高尿酸所赐。
所以,高尿酸这个很有用的基因突变,它给我们带来了生存的机会,也带来了高智商,但同时的副作用就是痛风。但相比痛风来说,带来的好处还是更大,更有利于繁殖,所以这个副作用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虽然痛风现在是不可治愈的,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想,痛风患者怎么才能正常生活呢?
就只有长期地严格地把控那些大鱼大肉,长期保持身体锻炼,让身体的 BMI 指数一直降低在24以下,而且长期地作息规律,才能不经历那些剧烈的疼痛。
那你看,痛风对一个患者是不是相当于一个非常严格的健康监督员呢,只要这个人稍一放松,就给你严厉的惩罚,所以很可能,一个拥有科学精神,一个意志力比较坚定,但又不幸带着痛风易感基因的人,他会收获全面的健康生活的习惯,拥有充沛的精力体力,还会长寿。
所以,当我们从演化的角度,当我们从健康生活的角度去看,痛风很可能是一件大好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