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议论文的提纲编写与几种结构模式(二)作者:秋人 林秋人编写 节选自拙作《高考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全程训练》第二章《结构与提纲》,稍有改动。http://www./ctbook/2235334.html (二)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篇章结构的一般模式。 结构的表现形式分为表现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和表现语言形式的篇章结构。 写作者一般先形成逻辑结构,再形成篇章结构;阅读者则一般先了解篇章结构,再理清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主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推理形式。例如因果、归纳、演绎和类比等推理。这在“论证与论据”部分再作具体介绍。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篇章结构及其提纲模式。 从中心论点所在的位置看,议论性文章常见的结构模式一般有四种类型: 1.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的模式,这是最常见的模式。 2.结论中提出中心论点的模式,这也是常见模式。 3.在题目中显示中心论点的模式。 4.在文章中间的过渡段中提出中心论点。 较多应试作文在第一部分就提出中心论点,因为这样便于写作而不易离题;还便于阅卷者迅速了解文章旨意。以下介绍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的几种常见模式。 【模式之一】 第一部分:(引论)提出中心论点——解说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本论) 1.提出分论点一 ——解说分论点一 ——举例或引理论论据——分析事例或解说理论论据——小结,照应分论点。 2.提出分论点二 ——解说分论点二 ——举例或引理论论据——分析事例或解说理论论据——小结,照应分论点。 第三部分:(结论)重申全文中心论点,提出应该怎么办。 【友情提示】 1. 应试时间和作文篇幅有限,所以分论点一般以2至3个为佳。如果分论点太多,则如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却无法深入。 2. 如果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意思明白,则解说部分可以省略。如果例子后的分析已经照应分论点,也可以代替小结。如果例子蕴含的道理不言而喻,则不必分析,可以直接作小结,照应分论点。 3. 中心论点与结论之间,分论点与小结之间要相照应,其文字要同中见异。同,强调中心,并使文章前后圆合;异,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例】 中心论点: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抛弃苛求,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分论点一:盯住自己的短处不放,你会成为自卑而怯弱的人。 小结: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并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如果凭空放大自己的短处,并且盯住不放,就会因为自卑而裹步不前。 分论点二: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你会成为孤独而无助的人。 小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盯住别人的缺点纠缠不清,你就要失去所有的朋友。 总结: 白璧存微瑕,贤人有缺憾;一味苛求会伤人害己。让我们放下苛求的包袱,轻装前进吧! 对自己,严要求而不苛求;对他人,多赏识而不挑剔。这样,你会自信自强,拥有朋友,拥有快乐,拥有美好的前程! 4.议论是点睛之笔,它用于揭示中心论点、分论点、分析事例、过渡、小结和总结,切忌通篇在同一层次上循环往复地“说理”。 5.叙述事例是论证的基础,叙述主要介绍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不要介绍事件的全过程。论证同一个分论点如果用两个论据,最好在类型或者写法上要有所不同,即一个用实事论据,另一个则用理论论据。或者一个事例写得稍详,另一个事例(或两三个事例)就要略写。 如果例子较长,或者文章有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可以只用一个例子论证。 6.议论性散文也可以称作有文采的议论文,或者说是杂文。它同样具有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可以用议论文三段论模式结构全篇。 但是,议论性散文形式更自由些,描写和抒情的成分比议论文多一些。例如在概述事实时,可以对重点部分作三两句描写,还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文采。 因此,议论性散文既有议论文的逻辑性、雄辩性和深刻性,又具散文的情感和文采。它易于表达丰富的内容、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显示写作者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它是高考应试中最容易成功出彩的文体。 【范例】
范例《亲力亲为与运筹帷幄》结构图 题目:亲力亲为与运筹帷幄。(论题) 第一部分:(引论) 【提出中心论点】 我们要在面对人生和社会的时候,做到能入能出。入,则亲力亲为,置身其中;出,则运筹帷幄,全面掌控。 第二部分:(本论) 第一层次: 1.【议论提出分论点一】“亲力亲为,我们方能对自己的领域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 2.【解说分论点,引出下文的论据】“当今社会,……因此,我们必须…… ” 3.【叙述举例】“我们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观点持肯定态度……”(引用名句+举例) 4.【议论分析,照应分论点一】“这不正体现了亲力亲为的重要性吗? ” 5.【叙述举例】“在学习上……” 6.【反面设例并且分析,照应分论点一】“试想,如果我们不能亲力亲为,……我们何能做到熟能生巧,从而有所成就呢? ” 1.【议论提出分论点二】“运筹帷幄,我们才能拥有远见卓识,才能从大体上对所从事的领域做到全面掌控。” 2.【解说分论点,引出下文论据】“现代社会是……那么我们就必须有……运筹帷幄的指挥才能。” 3.【叙述举例】“萧何……” 4.【议论分析,照应分论点二】“他虽不曾……但却被……这不正是体现了运筹帷幄的重要性吗? ” 第三部分:(结论) 1.【提出怎么办】“因此,我们只有正确面对出入人生,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2.【重申中心论点】“入,则亲力亲为,置身其中;出则运筹帷幄,全面掌控。能入能出,方显大智慧,我们才能在百卉含英的时代,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我们将以上结构分析简化为提纲如下:
【友情提示】 这种写法,开宗明义,首尾呼应;段落开头提出分论点,导引本段内容,段落结尾小结照应分论点,避免离题;全文环环相扣,脉络清晰,观点鲜明。 这是应试作文快速布局谋篇的一种好方法,它便于初学者掌握和运用;用好这种方法,也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全文,打出较好成绩。综观历年高考优秀作文试卷,采用这种结构模式写作的占绝大多数。 【模式之二】 第一部分:(引论) 开篇议论提出中心论点——解说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本论) 1.叙述(或2~3句描写)举例或引理论论据——分析事例或解说理论论据——议论小结,提出分论点一。 2.叙述(或2~3句描写)举例或引理论论据——分析事例或解说理论论据——议论小结,提出分论点二。 第三部分:(结论)重申全文中心论点,提出应该怎么办。(结论) 这种模式,本论部分以叙述和描写开头,增添文采,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实用于议论性散文。
【总评】 这篇议论性散文文质兼美,气势磅礴。 全文以相同的句式和反复的修辞法引出事例论证和分论点,脉络分明,具有音乐的节奏和诗歌的激情。 在举例时,作者或数笔勾画静美的 “死亡画面”,或几句描述铿锵的“生命绝唱”。例子典型而新颖,字字撼人心扉,句句振聋发聩。 在议论中,作者引名句、作比喻,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特别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由对个体生命结束问题的探讨,深化为对发扬光大民族精神问题的思考,言语激昂,文情澎湃,使文章的结尾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 建议:对“陆幼青一片坦然”一句稍作补充说明。例如将原句改为“书的作者,与死亡赛跑的晚期癌症患者陆幼青,用自己精心设计的这个封面,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面对死亡的坦然”因为读者可能并不熟知《死亡日记》作者的情况,修改后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书的封面所蕴含的深意。 【注】关于《死亡日记》见附录三介绍。 〖例题演练〗下面是以上分析图标的简化提纲,请按要求简化下表:
【答案】中心论点:生命的结尾可以响亮有力,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友情提示】 本论部分先叙述描写举例,每段均以精练的描写开头,文采飞扬,引人注目,这种写法,适用于议论性散文。是常见而容易成功出彩的好方法。 ( 林秋人写于2006年。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