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编作文训练及作文升格】第十三讲

 江山携手 2015-09-15

第十三讲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的“三要素”,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自己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看法和主张,它是议论文的灵魂;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根据,它是论点的支柱;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论点必须正确、鲜明。

论点一般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违背科学真理;所谓“鲜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在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句子必须简明、确切。

二、论据要求准确、典型、新颖。

1、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材料,是为论点服务的,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观点与材料统一”。

准确就是论据与论点要合拍,能证明论点正确。同学们写议论文常犯论点和论据分家的毛病。原因是没有抓住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论点和论据之间两者之间毫无联系,是不能拉在一起的。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论点,有的同学用今天的物质生活作论据证明它,就不准确。“逸豫”的内涵是安逸享乐,和我们今天物质生活的改善有着本质差别。

典型是指论据要有代表性,能有力地证明论点。什么样的论据典型呢?那些能够深刻反映事物本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作论据就是典型的。这些材料是众所周知的古今中外人物事迹、名言警句,能通过这些个别、特殊的人、事说明普遍的共同的原理。如证明“天下来自勤奋”这个论点,数学家陈景润的事迹与本班某同学的事,哪个有代表性呢?当然是陈景润的事迹。有的同学找论据老跳不出“我家”、“我班”、“我校”的圈子,这就缺少典型性。如果“我家”某人的事迹真典型,也可作论据,但一定把“典型”之处写具体点。

新颖是说论据不陈旧,有时代感。文章不能没有当今社会上的新事物作论据,否则就失去了时代感,没有针对性。即使论据是旧的材料,也要考虑从新的角度使用。不能一讲为国争光就提中国女排“五连冠”,那已成了妇孺皆知的陈旧资料,缺乏新鲜感,这样的论据说服力就不强。

2、哪些材料可作论据?典型事例、确凿数据等属事实论据,经典论述、科学道理等属道理论据。

3、如何用论据更好地论证论点,是写议论文的基本功。下面举两例。

【例1】秦始皇名政,或作正,秦时称“正月”为“端月”。汉高祖名邦,汉代诏书引用《尚书》的话“协和万邦”,写成“协和万国”。光武帝名秀,“秀才”改称“茂才”。西晋因为皇帝的祖父叫司马懿,晋人编《三国志》时,把蜀汉的张懿改名为张益;皇帝的伯父叫司马师,当时京师改称京都、京邑,官名太师改称太宰。隋朝人注《广雅》,改名《博雅》,避隋断帝杨广之讳。唐高祖的父亲叫李昞,唐人连“丙”字都不能用,用“景”字代替“丙”字,丙申作景申,丙寅作景寅;唐朝人注释《史记》、《汉书》时引用《世本》,都写作《系本》,因唐太宗名世民。凡此种种,举不胜举。总之,凡与帝王名字相同的人名、地名、官名、书名、物名等等,都得用其他字代替。

评析:这段议论最后一句是论点,前边列举八件史实来证明论点正确可靠。这就是以事实做论据。

【例2】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中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被掀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惟具有探求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评析:这段文字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开头两句,提出论点;第二层,从“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到“有所创造”,以事实作论据论证论点;第三层,最后一句,以理论作论据论证论点。

三、论证和论证结构

1、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事实或道理)、道理论证(包括引证法、喻证法)等。

2、有了正确、鲜明的论点和准确、典型、新颖的论据,对于写议论文来说固然重要,但并不等于一篇好的议论文就写成了。这就像盖房子,有了论点、论据,就如同有了地皮和建材,还必须懂得它的结构。否则,就等于把建材随便堆在地皮上,是不会成为像样的房子的。写议论文还要清楚论证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分“引论——本论——结论”三块,简称“总——分——总”式,这是议论文的最基本的结构模式。引论的任务是提出问题,就是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或论题;本论的任务是分析问题,就是用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结论的任务是解决问题,总结论点,就是从论证中推出必然结论。

写议论文酷似证明几何题:引论提出的论点,就是几何题的假设,假设能否成立,凭的是证明,证明要用定义、定理和公理等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本论的分析问题,则是以理论和事实作论据,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通过证明最后得出结论,二者更是一样的。

引论是文章之首,一定要写好,短而精,有吸引力。全文的中心论点一定要明确本论是文章的主体,决定文章的优劣成败,一定要下大功夫写。

掌握这个最基本的结构模式很有用,就像盖房子一样,只要能建起主体工程来,就成功了一半。

四、议论性散文

近几年高考作文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在各种文体中最为出彩的也许要属议论性散文了。
议论性散文的基础是议论文,以其表达的灵活性,不拘时空的广阔选材,深厚的文化底蕴,文采斐然的抒情说理,征服了阅卷老师和考生。
                                         心有天使,诗意人生
                                               广东 考生

人,作为万物之灵,悲壮地栖息于苍茫大地,用心追逐自己的梦想,用信念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人之所以诗意,是因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彰显出人性的美丽。

洪战辉作为感动中国最年轻的人物,他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民,而是他们自己感动了自己,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爱的天使,心存责任之天使。”是的,他们用爱之天使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中国。

地承万物,心存爱的天使,方能成就美好人生;寸心载世,心有责任之天使,方能抒写诗意的人生之篇。今年或前几年所有的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曾用爱之天使诠释了生命,以责任之天使感动了中国,他们托起了中国明日之太阳,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守望者。

是谁本着一颗报恩的心,是谁守望着偏僻的山村,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你让我们泪流满面。

用歌声动人,听者有泪;用行者之心动人,行者无疆。徐本禹,是什么驱动着你奔向贫瘠的大山?是爱的天使,是一种对社会报恩的责任感吧!你用软弱的肩膀支撑着倾倒的教室,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那些孩子。这本不是你个人的承担,而你却一心奔向大山,纵然你个人的力量不能让孩子们的眼中铺满阳光,但是你用爱点燃的火把,刺痛了人们的眼睛,同时也苏醒了人们的心扉。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让我们泪流满面,只因为你心中存有爱之天使!

是谁奔走在田垄间行医,是谁一心拯救人民。那透风的竹楼,是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你不是一只迁徙的候鸟,你是苗乡的天使。

李春燕,是什么驱动着你奔走在田垄间?你无怨无悔地为人民医治,你是一个如花一般美丽,如水一样灵动的天使。人民记住了你的好,你用自己的信念与爱感动了中国。大哉,李春燕!

是谁在舞台上用心灵独舞,是谁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生活如一杯水,淡淡的,你得卑微地骄傲,幸福没有凭吊,你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千手观音,你是我心中的最美!

邰丽华,你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你的“开花衽”绽放出的花儿是那么娇艳,那么动人,你心中一定有自己雕琢的天使,一个让当今中国人民感动得流泪的天使,是吗?

风定落花香。永怀信念,用心地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诗意人生在落香飘香之时彰显出悸动的神韵。

【点评】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全文围绕主旨,从“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选取了洪战辉、徐本禹、李春燕、邰丽华四个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们身上天使般的责任之心、报恩之心、执著之心和坚强之心,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这四个人物真实可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加上在列举事例时,叙、析、评处理得十分恰当,因而可以说,文章的论据是典型的,论证是有力的。在语言表达方面,富有感染力。通篇显得优美雅致,精彩流畅。从行文的表述上,显示了较娴熟的文字功底。尤其是三个“是谁”段更是节奏明快,洒脱奔放,铿锵有力,感情强烈。材料之间的衔接紧密,流转自如。照应文题的结尾段,更是文采飞扬,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