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犯困”也是病?身体出现这8个信号的人危险了

 爱我所选365 2018-03-17

俗话说“春困秋乏”,现在又到了每天睡不醒的季节啦!犯困其实没什么,但如果出现经常贪睡,除了'春困'和睡眠不足,还可能是一些疾病先兆。

通常情况下,犯困是因为缺氧造成的,长期处于密闭或拥挤的空间中,脑部会因为缺氧而变得疲乏、没精神。但是,如果出现以下8个信号,还可能是你的身体在报警!

这8种“犯困”可能隐藏的疾病

信号1:犯困且面色苍白——贫血

贫血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疲乏、困倦,此外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等。

解困建议:补铁剂

如果确定是贫血,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补铁剂”,或者是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脏、瘦肉、禽蛋和鱼类等,改善贫血的症状。

信号2:迟钝——大脑缺氧

大脑是人体全身的支配中心,大脑的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5%。现在许多办公场所往往设在大楼里,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大脑慢性缺氧。

另外,很多中老年人血管硬化、管腔变窄、脑血流量减少,容易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时间长了会引起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

如果犯困的同时伴有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反应迟钝、个性改变等精神、神经症状,要高度怀疑神经系统和脑血管的问题,某些部位的脑卒中症状主要就是嗜睡及反应迟钝。

解困建议:深呼吸

大脑缺氧要积极寻找引起缺氧的原因,如果身体有器质性病变则要积极治疗。另外,还可通过改善工作环境,通气,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深呼吸等。

信号3:皮肤发黄——肝病

如果常有很累而且好像睡不饱的感觉,全身软软的、觉得非常虚弱,还伴随着皮肤发黄、粗糙、食欲不振、恶心等。这时候就需要注意是否有肝胆方面的疾病了。

建议:尽早排查肝病。及时进行病毒学检查、肝功能及肝脏彩超等非常重要。

信号4:贪睡且难以睡醒——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出现白天嗜睡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因为是一种代谢疾病,所以这种病的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白天以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贪睡且难以睡醒,也可能是糖尿病正在发生。

这是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加上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等造成。因此,中年人或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一定要定期检查血糖,及早发现和治疗。

建议定期检查血糖,及早诊断积极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是最重要的方法。

信号5:鼾声如雷——睡眠性呼吸障碍

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机体缺氧,身体器官得不到很好修复,白天很容易出现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

对于肥胖或打鼾比较严重的人,出现上面的问题,最好观察有无睡眠呼吸暂停,必要时及时治疗。

解困建议:换睡姿

如果习惯于仰卧位睡眠,那么改变姿势为侧卧,打鼾症状会缓解。必要时可到医院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信号6:睡醒了还困——心脏病

如果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导致大脑缺氧,从而导致神经系统活跃性降低,具体的表现就是睡不醒。如果同时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昏等症状,特别是在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最好查查心脏,如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解困建议:控制体重

心脏病重在预防,生活上控制体重,戒烟。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信号7:讲话节奏慢——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比较隐蔽,多数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迟钝、讲话节奏慢、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经常犯困等。

建议:通常情况下,甲减都是不可逆的,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治疗。且需要定期复查,按个体需要调整甲状腺激素的剂量。

信号8:手指麻木——中风先兆

中年男性们注意:—旦出现原因不明的困倦、嗜睡现象,—定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使中年人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此时如果大脑血管出现险情,大脑供血供氧就会出现问题,出现困倦、乏力症状。此外还会有手指麻木、原因不明跌倒、精神状态发生变化等前兆。

排除以上病理原因,只是单纯犯困的人,家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查找原因:比如是否晚上睡得太少,餐后过饱,经常吸烟等。

改善犯困4方法

1、不要睡得太久,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延长睡眠时间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2、多吃鱼类、谷类食物,多吃水果或者喝点绿茶;

3、坚持早睡早起,每天午饭后睡半小时左右;

4、适量锻炼,如跑步、做操、打太极拳、球类等,可有效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