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章 近体诗 第十二节 声调的辨别

 老榆树_yhgek 2018-03-17

第十二节 声调的辨别

 

  121 唐代共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在各地方言的声调数目并不一致,但是有一点相同的,就是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例如通是阴平,同是阳平,阴平阳平也有人称属上平下平,但是咱们切勿把它们和诗韵的上平声下平声相溷,因为那衹是平声上卷和平声下卷的意思。在吴闽粤等处的方言里.上去入三声也往往各自分化为阴上、阳卜,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例如统是阴上动是阳上; 痛是阴去,洞是阳去; 秃是阴人. 毒是阳入。

  l2 研究近体诗的人对于声调的阴阳,完全不必理会,祇要能分辨四声就是了。不过,要分辨四声也就很不容易:譬如咱们必须分辨唐代的四声,然后可以了解唐诗;又如果要做文言诗.也非依照唐代的四声不可.现在中国各地的迈语方言,几乎没有一处的声调系统足和唐代的四声完全相符的。最不相符的是普通话,因为北方话入声已经归入了平上去三声,例如北京七 妻 同音, 石 时同音, 尺 耻同音, 翼 异同音;西南官话入声已经归入了阳平,例如 七 齐 同音, 石 时同音, 尺 迟同音, 翼 移 同音。因此,北方话区域的人如果要辨别入声,就衹有硬记之一法了。

  123 吴闽粤湘客家等方言是具备四声的,但是它们也不能每字都合于唐代的声调.其中最显着的一点,就是一部分阳上的字变了阳去.北方话区域对于这一类的字也都唸了去声.当咱们读唐诗的时候,这些字都该还它们一个上声,纔能处处谐和,现在我们试把由上聋燮去声的比较常用的宇.举例于下;

  ()除浙江某些方言外,差不多全国读成去声者

  奉 项 氏 跪 视 似 祀 痔 士 仕 俟 叙

  序 绪 聚 父 竪 杜 部 陛 殆 待 怠 尽

  盾 愤 但 限 栈 善 件 辩 辨 篆 肇 赵

  兆 皓 浩 道 稻 堕 惰 丈 杖 荡 盪 杏

  幸 并 负 阜 纣 受 绶 涛(又去声) 后 后

  甚 俭 渐 范 范 犯

  ()除逝江某些方言外,还有粤方言尚未讚成去声者

  动 重 是 妓 技 婢 市 恃 巨 拒 炬 柱

  簿 户 扈 沪 弟 骇 幺 罪 倍 在 肾 近

  旱 缓 {绝也)绍 抱 造 祸 坐 社 静 靖

  妇 厚 朕 澹

  124 本来,研究近体诗祇须知道平仄就够了,不必再从仄声之中分别上去入;但是,仄韵的近体诗仍是该分别上去人的.因为上声和去声在原则上不能通押.它们和入声更是绝不相通.再者.像上节所谈的 上尾、也非懂透上去人三声的人不能了解。还有下章谈及古体诗的时候,将谈及许多仄韵诗,所以值得在这裹先把上去入三声辨别清楚,省得下章再谈。

  125 有些字的声调,唐代和六朝前稍有不同[注二十一 ]。例如济字,六朝以前但读上声,唐以后兼读去声; 叹 看 过{经过的过).望 (观望的望),本来衹有平声,唐以后兼读去声.现代的声调(指调类),除了普通话没有入声,又阳上一部分溷入阳去之外,大致还能和唐代相当。祇有极少的例外,譬如跳字本是平声字(杜甫暂如临邑: 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 ),现在大约全国都误读去声。(只有吴语跳蝨的跳仍读如条。,又如馆字和访字本属去声,现在大家都读上声。

  12.6 现在我们专论平声和仄声的分别。有些字是有平仄两读的。平仄两读的字又可大致区分为两种: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此类大约因为原来读平声.后来在口语里变了仄声(或兼读仄声),而诗人在吟诗时却随意用古代的读法或当时的读法. ()同是一个字,平声所表示的意义和仄声所表示者不同。这因为大约从六朝以来,读书人喜欢用声调的不同来表示字义的不同,最主要的是表示词性的不同.例如用为动词则读平声.用为名词则读去声.等等。有些字,在唐诗里不大看得出声调上的差异,例如食字在饮食的意义读入,在饲的

  意义读去; 女和语,名词读上,动词读去; 善字.形容词读上.动词读去; 去 字,在 除去 的意义读上,在离去的意义读去,等等.但是、另一些字在诗句裹就很明显了,该平不能读仄,该仄也不能读

  平[注二十一]。现在分别举例如下,

  127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

  看.平声,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仄声().杜甫有客: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过.平声。王维恭懿太子挽歌: 五岁过人智,三天使鹤催.李颀送魏万之京: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巾过! 仄声.刘长卿登迁仁楼: 春蕉生楚国,古树过隋朝。 杜甫得家书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 但是, 过失的过必须读去声、不能读平声。

  望.平声.杜甫有感: 诸侯春不贡,使者日相望。 刘禹锡朗州窦员外见示,鸳鹭差池出建章,綵旗朱户蔚相望. 李商隐春雨: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仄声().张籍赠李杭州: 终日政声长独坐,开门唯望浙江潮。 但是. 声望的望必须读去声。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  自古相门还出相,如今人望在岩廊.

  忘,平声。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 物情尤可见,辞客未能忘仄声(去),杜甫冬日有怀李白,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怀锦水居止: 犹闻蜀父老,不忘舜讴歌.

  听,平声。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 傥忆山阳会,悲歌在一听。 仄声(去).祖咏江南旅情: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醒.平声.杜甫陪郑广义游何将军山林: 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仄声(上去)。杜甫九日:野树欹还倚,秋砧醒却闻。

  12·8(二)平声所表示的意义和仄声不同者。

  中,平声,内也。无稹送孙胜:今日与君临水别,可怜春尽宋亭中。仄声(去),动词,射中也,多用引申义。杜甫敬赠送谏议: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

  重。平声,复迭也。杜甫奉赠太常张卿:能事闻重译,嘉暮及远黎。长孙正隐晦日宴高氏林亭:淹留迷处年,岩岫几重花。

  仄声有两种:上声,轻重也,形容词,骆宾王狱中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去声,更为也,副词,白居易渡淮:清流宜映日,今夜重吟看。

  雍,平声,和也,不举例。仄声(上),州名,朱熹登定王台:从知爽鸠乐,莫作雍门哀。

  从,平声,由也,动词。杜甫寄李十二白: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仄声(去),随从之人也,名词,李嘉佑与从弟正字宴:辅嗣外生还解易,惠连群从总能诗。杜甫奉送郭中丞:安边仍扈从,莫作后功名。但名词的从偶尔也作平声。杜甫诗:禁掖朋从改,微班性命全。

  供,平声,供给也,包佶岭下卧疾:岁时供放逐,身世付空虚。仄声(去),陈设也,包佶尚书宗兄使过:腹饱山僧送,头轻侍婢梳。

  离,平声,别离,不举例。仄声(去),离去也,杜甫宿赞公房: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吹,平声,以口吹也,动词,杜甫留别贾严二阁老: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仄声(去),鼓吹也,名词,杜甫刘九法曹宴集: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刘禹锡文宗皇帝挽歌:龙镳天路远,骑吹礼容全。

  骑,平声,骑马也,动词,白居易代书诗一白韵寄微之:残席喧哗散,归鞍酩酊骑。仄声(去),车骑,名词,王维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刘长卿酬屈突陕: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为,平声,作为也,动词,李嘉佑送岳州司马弟之作:丞相今为郡,应无劳者歌。仄声(去),因也,副词。李嘉佑冬夜饯相公五叔:高情同客醉,子夜为人长。杜甫宾至: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后游: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施,平声,施行也,白居易代书寄微之:幄幕侵堤布,盘筵占地施。 仄声(去),施舍也。王维过卢四员外宅看饭赠:上人飞锡杖,檀越施金钱。李欣觉公院乌石台:石台置香饭,斋后施诸禽。

  治,平声,动词。白居易晚出西郊:懒镊从须白,休治任眼昏。秦观春日杂兴:信美虽久伫,归欤从此治。去声:形容词,不举例。

  思,平声,动词,储光羲新丰作:汉皇思旧邑,秦地作新丰。仄声(去),名词,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李嘉佑送杜士瞻:风流与才思,俱似晋时人。杜甫即事: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按思字词当以平声为例,名词当以仄声为正例;凡动词用仄声,或名词用平声者,都该认为例外,例外晚唐以后才有。吴融秋日经别墅:不劳芳草思王孙。

  衣,平声,衣服,名词,不举例,仄声(去),着衣也,动词,杜甫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

  污,平声,污秽,名词,不举例。仄声(去),染也,刘禹锡秘书崔少监见示:尘污腰间青襞绶, 风飘掌下紫游缰。

  疏,平声,疏密,形容词,唐诗里多写作(疏左旁+谏右),使它和名词的疏有别,孟浩然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岁月青松老,风霜若竹疏,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仄声(去),奏疏也,名词,包佶客自江南话:奉佛栖禅久,辞官上疏频。杜甫魏十四侍御就弊庐相别:时应念旧疾,书疏及沧浪。杜甫秋兴: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分,平声,分开,分别,动词,刘长卿送孙莹:适贺一枝新,旋惊万里分。仄声(去),音愤,名分,名词,又料也,动词,杜甫奉赠太常张卿:谬知终事虎,微分是醯鸡。送路六侍御入朝: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

  殷,平声,富也,大也,不举例。仄声(上),雷声,杜甫江阁对雨:层阁凭雷殷,长空水面文。

  闻,平声,听闻,动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催九堂前几度闻。仄声(去),名誉也,名词,杜甫寄刘峡州:家声同令闻,时论以儒称。

  论,平声,讨论也,动词,王维赠东岳焦练师:自有还丹术,时论太素初。刘长卿送宇文迁:尝见主人论谪宦,尔来空有自头吟。杜甫建都:时危当雪耻,许大岂空论?仄声(去),言论也,名词,杜甫晚晴:时间有余论,未怪老夫潜。

  观,平声,观看,观察,动词,李颀奉送漪叔:郡斋观政日,人马望乡情。仄声(去),寺观也,名词,王维和陈监四郎秋雨:声连支鹊观,色暗凤凰原。李颀送皇甫曾洲襄阳山水:百花亭漫漫,一柱观苍苍。

  冠,平声,冠冕,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仄声(去),为首也,动词,杜甫投赠哥舒开府:智谋垂睿想,出入冠诸公。

  判,平声,义与现代拚字相近,按字典和韵书中,判字都没有平声,然而唐诗里,判字确有平声,杜甫曲江对酒: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温庭筠春日偶作:夜闻勐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仄声,(去),判别,裁判,杜甫重过何氏:到此应堂宿,相留可判年,按判别之义不应用平声,韦庄出关:一生惆怅为判花,似于平仄不合。

  翰,平声,羽翰也。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番:慎 尔参筹画,从兹正羽翰。仄声(去),翰墨也,杜甫戏为六绝句: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难,平声,不易也,形容词,杜甫王竟携酒高亦同过:卧病荒郊远,通行小径难。仄声(去),灾难,名词,杜甫村夜: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间,平声,中间也,皇甫曾奉陪韦中丞:寒磬虚空里,孤云起灭间。仄声(去),间隔也。杜甫奉赠鲜于京兆:异人应间出,爽气必殊伦。

  先,平声,形容词或副词,不举例,仄声(去),限用于副词,杜甫到村: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

  燕,平声,地名,杜甫寄岳州贺司马:乱麻尸积卫,破竹势临燕。刘长卿赋得:为问元戎宝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仄声(去),鸟名,杜甫江村: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扇,平声,动词。王维送崔三往密州觐省:同怀扇枕恋,独念倚门愁。仄声,名词,不举例。

  便,平声,安静也,刘长卿卧病:不解谢公意,翻令静者便。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多病加淹泊,长吟阻静便。仄声(去),方便也。杜甫江涨:轻帆好去便,吾道付沧州。按便作就字讲的也念去声,严郾赋百舌鸟:星未没河先报晓,柳犹粘雪便迎春。

  扁,平声,扁舟,名词,张祜晚夏归别业:古岩扁舟晚,荒园一径微。仄声(上),不圆也,形容词,不举例。

  传,平声,传授,传播,动词,张籍送施肩吾东归:早闻诗句传人遍,新得科名到处闲。仄声(去),传记也,名词,杜甫冬日有怀李白,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旋,平声,回旋也,动词,杜甫广州段功曹:铜梁书远及,珠浦使将旋。仄声(去),俄倾之间也,副词,刘得仁冬夜寄白阁僧:林下期难遂,人间事旋生。吴融华清宫:唯此宫中落旋干。按一般字典里,旋字无仄声,广韵去声有旋字,云也,亦非此义。

  要,平声,约也,杜甫寒食: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仄声(去),欲得也,杜甫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老思筇杖柱,冬要锦衾眠。

  调,平声,调和也,动词,刘长卿少年行: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仄声(去),曲调也,名词,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起游望: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烧,平声,焚烧,动词,王维出塞: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仄声(去),猎人放火焚烧之处,名词,许棠登谓南县楼:雪助河流急,人耕烧色残。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教,平声,使为也,任令也,欲云让,动词,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仄声(去),教化也,名词,陈师道游鹤山院:顿摄尘缘尽,方知象教尊。

  荷 ,平声,荷花,名词,杜甫陪郑广交游:醉把青荷叶,狂遣白接(上)。仄声(去),负荷,荷承,动词,皇甫曾早期日寄所知:共荷发生同雨露,不应黄叶久随风。杜甫得家书: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那,平声,何也,杜甫遣兴: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留别贾严二阁老: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仄声(去),无那,即无奈。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高适夜别违司上: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颇,平声,偏颇,形容词,又廉颇,人名。杜甫投赠哥舒开府:廉颇仍走敌,魏绛已和戎。仄声(上),略也,俗云有几分,或还算,副词,杜甫宾至:喧捭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和,平声,和谐,和好,又与也,形容词,动词,连词,刘长卿对酒寄严维:陋巷喜阳和,衰颜对酒歌。杜甫投赠哥舒开府:魏绛已和戎。苑感登润州城:鸟与孤帆远,烟和独树低。仄声(去),唱和,动词,高适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多君有知已,一和郢中吟。

  华,平声,华美,繁华,包佶抱疾谢李吏部:幸蒙祛老疾,深愿驻韶华。仄声(去),太华,山名,即西岳华山,崔颢行经华阴:茹荛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许棠登谓南县楼:半空分太华,极目是长安。

  行,平声,行走,行为,动词,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仄声(去),德行,名词,刘长卿哭魏兼遂:独行依穹巷,全身出乱军。

  王,平声,帝王也,白居易谓村退居:贵主冠浮动,亲王辔闹装。仄声,王霸,又盛也,王安石金陵怀古: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飒满僧窗。

  浪,平声,沧浪,水名,王昌龄送李五:扁舟乘月暂来去,谁道沧浪吴楚分?仄声(去),波也,杜甫雨不绝:眼边江舸何忽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傍,平声,同旁,崔颢行经华阴: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仄声(去),依也,杜甫得舍弟消息:旧犬知愁恨,垂头傍我床。

  当,平声,应当,又值也,綦毋潜登天竺寺: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仄声(去),正当也,相称也,心以为也,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强,平声,强有力也,白居易渭村退居:世虑休相扰,身谋且自强。仄声(上),勉强也,杜甫郑驸马池台:留连春夜舞,泪落强裴徊。十二月一日:他日一杯虽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长,平声,长短,储光羲洛中送人还江东:孤舟从此去,客思一何长!仄声(上),音掌,长幼,形容词,又长成,动词,刘禹锡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竹丛身后长,台势雨来频。

  相,平声,互相也,刘长卿睢阳赠李司仓:非君深意愿,谁复能相忧?仄声(去),宰相也,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自古相门还出相,如今人望在严廊。

  正,平声,正月,名词,李颀送相里造入京:子月过秦正,寒云覆洛城。仄声(去),形容词,又副词,王禹称送罗着作奉湖湘:回日期君直西掖,当阶红药正开花。

  令,平声,使也,动词,沉全期度大庾岭:但令归有日,不敢急长沙。包佶岭下卧疾:唯有贫兼病,能令亲爱疏。杜甫闻斛六官未归: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仄声(去),命令,又县令,名词,深全期铜雀台:一旦雄图尽,千秋遗令开。李嘉佑留别昆陵诸公:久作涔阳令,丹墀忽再还。

  兴,平声,兴起,兴盛,动词或形容词,杜甫赠特进汝阳王:服礼求毫发,惟忠忘寝兴。仄声(去),兴致也,名词,李嘉佑送观归袁州:遥怜谢客兴,佳句又应新。杜甫题张氏隐居: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胜,平声,犹今言,经得起,杜甫特进汝阳王: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胜。王昌龄长信秋词: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仄声(去),名胜,胜败,又胜过。刘长卿送孤逸归庐山:常爱此中多胜事,新诗他日伫开缄。皇甫曾送和西番使:和戎先罢战,知胜霍嫖姚。杜甫得舍弟消息: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按胜过的用力本该读仄,但唐闲人多读入平声,王维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仙家未必能用力此,何必吹箫向碧空?白居易城上夜宴: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乘,平声,驾也,动词,皇甫曾赠鉴上人: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仄声,车乘,名词,又趁也,动词,按字典趁义作平声,唐人多作去声。

  称,平声,称谓,称赞。杜甫赠特进妆阳王:晚节嬉游简,平居孝义称。仄声(去)相称也,俗云合适,白居易故衫:关澹绯衫称老身,半披半出宫门。

  不,平声,读如否之平,义与否同,刘禹锡和令狐相公言怀:石渠甘对图书老,关外杨公安稳不?仄声(本应读去声,后世读成入声),用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否定,不举例。

  任,平声,堪也。郑谷江行:漂泊病难任,逢人泪满襟。仄声(去),听任也,犹今言,随他去。又任务也,綦毋潜题沉东美员外山地:鱼乐随情性,船行任去留。

  禁,平声,犹今言,经得起,义与胜同,杜甫陪郑驸马韦曲: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仄声(去),禁令,又宫禁,杜甫送许八拾遗:诏许辞中禁,慈颜赴北堂。王涯望禁门松雪:瑞雪凝清禁,祥烟闭小松。

  占,平声,卜也,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舟楫商严命,熊罴渭水占。仄声,今作占据也,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何时占丛竹,头戴白乌巾?王十朋宿大冶县:小渡渔人占,中流县界分。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占字平声,误。

  12·9以上所举各字,只是从唐宋诗中摘出,不能说是完备。其中象平声的治,论,判,翰,便,要,教,颇,那,浪,傍,令,胜,不,任,禁,仄声的雍,从,供,离,吹,骑,施,思,衣,污,疏,分,殷,闻,观,冠,间,先,旋,烧,和,华,行,王,兴,乘,称,占,告别值得注意,因为现代一般人对于这些字已经不免误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